昨日,市教育局、市食药监局、市卫计委、市发改委、市质监局联合下发《青岛市中小学校(托幼机构)食堂标准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成为全国同类城市第一个中小学食堂的地方标准。由此,中小学生吃饭问题由量引到了质的层面,中小食堂管理引向专业发展的方向。
此次《规范》的征求意见稿形成过程历时半年,我市教育部门、人大政协、食品安全、食药监督、疾病防控、学校管理、法律工作、宗教事务、新闻媒体和热心市民等多方面人士都参与其中。《规范》涉及食品安全多项指标高于国家一般要求,食堂建设中的许多方面有了数字指标要求。据悉,《规范》充分考虑了方向性、可操作性和底线原则,鼓励有条件的区市在政策扶持方面做得高于标准。
我市已经把学校食堂建设纳入教育后勤装备现代化建设体系。创建标准化学校食堂是在地方政府支持下根据国家、省市有关专业标准和管理要求,对办好学校食堂所需要的硬件、软件和运行机制进行改造、提升和达标的达标工程,也是学校食堂实现专业化管理、提供良好供餐环境和餐饮产品、体现育人功能和健全政策保障的系统工程。《规范》要求在食堂基建、食堂设备、工作流程、食品安全、营养标准和育人功能等方面进行全面推进,区域性建设标准化食堂工作同时要重视均衡发展目标、配套政策制定和长效机制建设,推动当地人口素质和教育质量提升。
市教育局后勤管理中心主任李宝旗介绍,食堂工作是老大难问题,中小学校由于历史的原因,食堂的空间、设施、人力还存在不足的情况,目前这项工作仍面临工作量增大、人员紧张和社会不够理解等困难,各区市教育部门后勤服务体系也在不断加强和完善中,《规范》的实施也是一个共同推进的复杂过程。学校食品安全和食堂工作事关千家万户,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必须要有严格的规范,必须做到标准化、专业化和法治化,市教育局将探索学校供餐模式现代化的课题,努力为中小学生和家长们服好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