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做客人民网理论频道
时 间:2013年3月22日14:00—14:30
地 点:人民网演播室
嘉 宾: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
直播摘要: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您正在关注的是人民网为您带来的视频访谈。3月17日,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向全国人大代表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他将近25分钟的讲话,9次提到“中国梦”,有关“中国梦”的论述更一度被掌声打断。他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是什么?“中国梦”要用怎样才能实现?今天我们邀请到中央党校辛鸣教授做客人民网理论频道,与网友一起畅谈“中国梦”。
中国梦一提出 迅速得到中国社会共鸣引发国际关注
主持人:辛鸣老师,您好,欢迎您,作为人民网老朋友,这次主要想请您跟我们谈谈“中国梦”,应该说从国家主席习近平17日发表了讲话,号召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这是继去年11月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之后有关中国梦的谈话后,更进一步论述中国梦这个概念。能不能首先给我们介绍一下中国梦产生的背景,或者提出中国梦这个概念的背景,包括它有哪些深刻的意义?
辛鸣:中国梦是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中国梦一提出来,就迅速引发整个中国社会一种集体的追捧,引发了全社会的共识。为什么中国梦能引发大家如此的共同关注呢?这背后有三个方面的深层次含义。
首先,我们需要为我们中国梦、为我们中国社会的奋斗,它要赋予意义,我们都知道,人奋斗的动力是物质利益,利益是人奋斗的动力,但是,利益不能成为我们奋斗的目标和追求。这些年来,中国社会发展也很快,很多人也有钱了,但是我们发现,没挣到钱的人,他心里面感到难受,挣到钱的人,心里面也不太高兴,为什么呢?其实在我们奋斗过程中缺少一种梦想和追求。管理学上有一个典型案例,说同样在做砌砖的工作,如果你把它当作一件为砌砖而砌砖的话,那么你就会越干越没劲,越干越单调,因为老重复劳动,难受。但是如果你把它当做是为一幢宏伟高楼大厦添砖加瓦的时候,那么你就会越干越有热情,越干越有梦想,越干越能把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进去。梦想对我们的奋斗至关重要。中国梦给中国社会的奋斗赋予了很深远的意义。让我们大家感觉到有奔头。
第二,其实中国梦又把中国社会的共同理想更加形象化、通俗化地表达出来了。其实我们中国社会并不是没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中国社会的共同理想。但是,我们也实事求是地也承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样一种表述方式比较抽象化,也比较有一种意识形态味道。所以,对于我们很多普通的老百姓来说,就感觉到好象离得有点远。
主持人:尤其现在80、90,甚至00后的孩子们,特别抽象,脱离了那个特殊时代的意义和背景,有可能很难理解。
辛鸣:就算是好东西。如果你不能用大家喜闻乐见、听得进去、记得住的话表达出来,好东西也会被可惜了。中国梦的提出,就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基本内容给全部包含进去之后,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能够听得进去、记得住的话语表达出来,这样更加能激发中国社会奋勇前行的一种力量。
第三,也是很重要的,其实中国梦的提出,也是为中国社会面向国际社会,为我们的发展的合法性,要找国际的话语证明。什么意思呢?中国社会这些年来发展很快,快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国际社会有一些就开始担心了,中国怎么能发展这么快呀,是不是把步伐放慢一点,甚至设置各种各样的障碍阻挠我们发展。其实我们中国的发展,这是我们中国人民的权力,也是中华民族的权力。就像美国人有你的美国梦似的,为什么中国人就不能有我们的中国梦呢?所以,用我们的中国梦来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寻找合法性的证明,这一点在国际话语体系中间,它是很有说服力的。
把这个话还可以再稍微往下展一点,中国梦表面看起来好象是在说我们的中国梦,其实,中国梦说到最后,它也是世界的梦想。你说中国国土面积没有美国大,可是我们养活了美国四倍还多的人,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让我们13多亿人民过上好日子,安家乐业,这本身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我们中国这13亿人在自己这块国土上过不下去了,我们走向世界,去寻找活路去了,对这个世界来讲究竟是福还是祸。所以,用中国梦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做一种合法性的国际话语的辩护,这也是很有必要的。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看到中国梦这个话语一经提出,确实迅速得到了整个中国社会的共鸣,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