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申冉,原题:《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又是一年家祭日》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的纪念日,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前,自发前来祭奠烈士的民众和烈士遗属环绕在烈士纪念碑前,举行了一场简单而庄严的小型凭吊仪式。
这里刚刚被定为国家级抗战纪念遗址。
上午,一批批人陆续来到位于城郊钟山旁的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稚龄的少男少女、白发苍苍的老人、身穿戎装的军人……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捧小小的花束,神情肃然。
“国家没有忘记这些为国家捐躯的烈士,对国家而言是战争必须付出代价,但对每个家庭而言确实是至亲的人付出了生命。我们希望,能够以一种更好的形式来纪念他们。”空战英烈夏崇本的外孙女周小復站在外祖父的纪念碑前,代替年迈的母亲前来祭奠先辈,她告诉记者,“国家今年把这儿(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作为国家级抗战纪念遗址来纪念,这儿的航空烈士也收入第一批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对我们这些后代来说,真是最大的欣慰。”
“父亲,我们又来看您了!国家都记着你们呢!”已经是龙钟老者的秦鹏鸿在女儿搀扶下,把一束菊花放在“秦少亭”的名字前,用手轻轻擦拭了一遍纪念碑。转过身,他又来到一位名叫“黄松三”的烈士名字前,放上一束花,同样擦了擦纪念碑,“黄松三是和我父亲在一架飞机里抗日的战友,他们都是在衡阳上空牺牲的,家里人不在这儿,每年都是我们代他们祭拜。”老人对记者说。
“父亲去世的时候只有三十多岁,当年我才十岁。”今年已经七十余岁的秦鹏鸿一生最遗憾的,是父亲在牺牲前没有好好和他们说过话,“当年我们就住在机场旁,父亲负责飞机机械故障修理,晚上睡觉也好、白天吃饭也好都不安生,听见飞机声音不对头,撂下饭碗、从床上爬起来就跑去机场检查。他牺牲的那天是1945年农历腊月初七,从此‘腊八节’就成了父亲的祭日。”
78岁的老人陈立诚站在纪念碑前抚摸着石碑感慨万千,虽然不是烈士家属,但是这座纪念馆对他而言有着别样的意义。1985年7月,刚担任中山陵园管理局文史研究室主任不久的陈立诚被委以重任:重建抗日航空纪念碑。
“1932年国民党在这里建的抗日航空烈士公墓被日本人攻陷南京时破坏;1946年国民党还都南京时复原的公墓在‘文革’时期再次被毁坏;1985年,我们受命再建,并特别把来自世界各国、牺牲在中国抗日战场上的航空烈士名字与中国抗日航空烈士名字放在一起,共同接受人们的祭奠。”陈立诚告诉记者,中国人、苏联人、美国人和韩国人……3304名烈士的名字、国籍和牺牲时间均刻在黑色大理石纪念碑上,“你看这里的有些碑还是空着的,不久以后还会有990名烈士的名字会被铭刻”。
“转瞬间,抗日战争胜利已经69个年头了,作为生长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只有铭记历史、珍惜未来才能实现‘复兴中华’的中国梦。”来自南京金陵中学的15岁小姑娘王树,拿着一张被自己反复修改过的手写稿,在纪念碑前宣誓,告慰抗日烈士们的英灵。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占地60亩,是中国大陆唯一一座国际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成为联系世界各国航空界人士的桥梁与海峡两岸航空界友好人士的纽带,代表着中国人民与美、俄、韩等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用鲜血和生命凝结的战斗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