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相信无论我们选择怎样的居住方式,都是希望能在都市中尽量的享受到更多的自然和生态。理想情况是,最好是在住区里有绿荫环绕,而在住区外,随便走一走,则正有一个公园在等着你的漫游。倘若社区之内就有一个文史馆可以提升品位并休闲之用,则更是堪称奢华。而位于南山公园之畔的小村庄社区,就是这样一个社区。
出门转转 处处花园
“小村庄是青岛历史上最古老的村庄之一,自明朝永乐年间先民就不远万里迁来,至今已经有600余年的历史了。”据阜新路街道办工作人员介绍 ,相传,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有赵氏人家从云南辗转迁至现在小村庄一带。后又有徐、黄、辛姓氏相继迁至东洼、东北洼居住,均以农、渔为生,渐渐形成了小村庄。1992年小村庄开始大规模拆迁改造,如今,小村庄的居民已达到2464户,人口6000多人。
小村庄南,有一座山叫南山,最早也曾叫“凤鸣山”“凤凰山”和“红顶子山”。不过,村里人还是习惯叫它为南山。山上到处长满“大花金鸡菊”。每到5月份金灿灿的“大花金鸡菊”就盛开了,上世纪70年代因国家备战,山体被挖成防空洞,后又改建为人文景观——神话洞,南山现已建为南山公园,成为附近居民休闲娱乐的一个好去处。
清晨,清脆的鸟鸣是大爷们的“私人闹钟”,清新的草香是上班族的晨跑氧料,飞舞的蝴蝶是孩子们的童趣玩伴。这个山头公园,对于老百姓来说是难得的一片绿地,别看面积不大,绿化、石刻、雕像、假山到处都是,还有在南山顶上的平台上放风筝的,唱歌的、男男女女很多,跳舞的,唠嗑的,谈恋爱的,还有在玩健身器材的。公园的树木很多,山风吹来,就有一股市区感受不到的新鲜凉意扑面而来。平日里下午还有在南山顶上的平台上放风筝的。在如此自然生活的理念规划上,小村庄社区可谓做出了非常好的实践。
600余年历史搬进馆里
小村庄,如其名,这里能享受到的不仅仅是旧村改造之后文化、人潮多重交汇的城市便利,还可享受人民路商业圈的繁华气息,更可享受大学之畔的馥郁人文气息。
“真是没有想到文史馆能建起来,看到这些老照片和物件,让我回想起以前在村里生活的场景。”在小村庄文史馆,几乎每天都能吸引很多老居民前来参观和怀旧。详实的文字及图片资料,讲述着600多年小村庄的发展演变史,而各种老物件呈现出老村民生活的各种场景。小村庄文史展览馆总共60多平方米,一进门就看到一扇带有木栓的老木门,上面还挂着“五好家庭”的牌子。手推车、缝纫机、水缸、粮票、旧式电视机、照相机……这些老物件都被放在玻璃框架中,被精心设计摆放,让很多老居民回忆起以往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