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
安顺水资源相对丰富,102条河流总长约1200公里,平均年降雨量1100毫米至1398毫米,年总产水量62.17亿方。但安顺缺水,生态环境差,石漠化严重,有水留不住,属全国40个严重缺水城市之列。
如何畅通“水动脉”?水利兴安、水利富民是关键。
安顺市抢抓国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历史机遇,按照省水利厅对全面深化水利改革的安排部署,找准问题,明确方向,以“改”破局,切实推进水利改革发展。
建章立制促改革
2011年中央1号文件聚焦水利发展,安顺市水利迎来大发展的契机。
“安顺市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调研指导水利工作。2013年,全市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17.13亿元,比‘十一五’期间水利建设总投资高出4.13亿元。”回顾取得的成绩,市水利局局长王芳拉倍感振奋。
作为2011年我省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平坝率先在全市挂牌成立平坝县水务局,明确职能,完善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同时,作为全省水利改革9个试点县之一的西秀区,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制定出台了《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实施方案》、《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农民用水协会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扎实推进水利改革工作。
平坝县、西秀区对水利工作建章立制,是安顺市推进水利改革,直面体制不顺、主体缺位、经费不足等制度性难题,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创新水利建设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明确其公益职能,定岗定编,紧锣密鼓地推进水利改革的有益探索。
王芳拉告诉记者,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实施水利建设“三大会战”和“小康水”行动计划的起步之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关键的一年。全年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26亿元,解决10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完成病险水库治理75座,完成12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新增地电装机0.94万千瓦,争取开工6个骨干水源工程项目,完成水土流失治理任务150平方公里,建成“五小”工程0.3万处,新增、改善、恢复灌溉面积6.5万亩。
围绕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市、县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深化水行政、水资源、水利投融资、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工程运行等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基层水利管理、建立符合市场导向的水价形成机制,建立健全水权制度。
建章立制,以改“破”局,水利改革大幕,在安顺市强劲拉开。
抢抓项目强基础
抓水利建设,就是抓项目。安顺市紧紧抓住国家水利大投入的机遇,放开脑子,迈开步子,“谋大、攀高、求新”,争取更多的水利项目进入规划盘子,力争开工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大项目。
目前,列入全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三位一体”规划的骨干水源工程前期工作全部启动,黄家湾水利枢纽等骨干水源工程前期工作顺利推进。石朱桥水库工程顺利截流,“引千入虹”工程建成通水,小康水行动计划有序推进……
西秀区新场河水库是西秀区骨干水源工程之一,水库工程估算总投资3.842亿元,总库容1350万立方米,年总供水量1896万立方米,建设工期为3年。建成后将有效解决新场乡及周边4.3万人、2.3万头大牲畜用水和4.05万亩农田灌溉问题,是一个集供水、生态、灌溉、旅游功能为一体的中型水库。
夏至到来,天气异常炎热,新场河水库施工现场,机声隆隆,车来人往,该工程“三通一平”已完工。为了抢在2015年4月30日前承担起防洪度汛的使命,施工方实行双向施工办法,一边完善导流隧洞建设,一边建设水库大坝,为工程早日竣工赢取时间。
资金短缺,是制约水利工程发展的主要因素。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于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提出明确要求,要用市场化的办法来解决水利建设中的资金短缺问题。
按照中央有关精神,各县区根据本地区实际,大胆探索,创新模式,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利投融资机制,提高水利建设投融资能力。
西秀区于2013年组建水利投融资建设发展公司,今年以来融资达2亿元,有效缓解了骨干水利工程资金不足的问题。在中央和省级资金未下达,地方资金未及时配套的情况下,新场河水库工程已完成投资1.5亿元,占总投资的39.2%。平坝县人民政府与贵州水投水务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组建国有企业性质的项目法人单位——贵州水投水务平坝有限责任公司,参与经营性水利项目开发,以经营性收益支持公益性和准公益性项目。
争项目,筹资金,最终还得抓落实。安顺市对已开工的各项水利工程加强督察督办,各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主要负责人深入项目工地一线,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对50项重点工作的督办过程中,实行按月调度、按季通报、半年小结、年终考评。
通过强有力的督促,今年上半年,安顺市各项水利工作进展顺利,农村10万人安全饮水工程的年任务已经提前完成,预计今年上半年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66亿元,占全年水利固定资产投资任务的52.5%,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
“三大会战”惠民生
水利工程是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农业和经济的命脉。“要打好‘三大会战’,不能欠账,不留缺口,切实打牢安顺水利的基础。”市委副书记、市长曾永涛对安顺市水利发展提出严格要求。
借贵州省骨干水源、引提灌和地下水(机井)利用工程水利建设“三大会战”的东风,今年安顺市以加快解决工程性缺水矛盾为主要任务,全面实施水利建设“三大会战”、“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水行动计划,在2014年将实施解决1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已提前完成),发展耕地灌溉面积9.73万亩,实施地下水(机电井)开发利用项目246口。
位于关岭自治县花江镇城郊的蚂蝗田水库在青山的环绕下,碧波微荡,给人以娟秀之美。这虽是一个小(Ⅰ)型水库,却承担着花江镇、板贵乡近5万人的饮水安全。
板贵乡是一个典型的石漠化地区,水资源极其匮乏。2010年国家发改委领导到板贵乡调研时提出实施板贵乡饮水安全工程。工程以蚂蝗田水库为水源,利用已建设花江镇供水工程输水系统、提水泵站、水处理系统,经二次输水并经加压泵站提至高位清水池,配两条输水主管网,供板贵乡孔落箐、三家寨、坝山等17个村和花江镇五里、下石2个村共4125户19327人及8250头大牲畜的饮水,两条主管网输水距离长达60公里。
板贵乡峡谷村60多岁的村民胡会武告诉记者,以前寨子里没有水源,要到坝山村去挑水吃,一担水来回花3个小时。挑来的水,洗了脸,舍不得倒掉,留下喂猪、洗衣服。“现在好了,水龙头一开,自来水就流出来了,喝水、做饭、洗衣服都不用愁了!”
对于方便的自来水,胡会武在高兴之余,也有不舒畅的地方,就是供水不正常,经常停水。
针对板贵乡饮用水工程效益发挥不明显的情况,关岭自治县水利局副局长滕涌认为,水利工程,重建还得重管。板贵乡饮水安全工程实施后,试运行过程时间长、矛盾大、困难多。为抓好工程的后期移交管护工作,使其成为真正的惠民工程,关岭自治县创新模式,采取“政府督导、企业运行、分级管理、民主自治”的管理办法,使项目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基本得到逐步解决。
无论是骨干水源、引提灌,还是地下水(机井)利用工程,修到哪里,得实惠的都是当地的群众。
同样是在板贵乡,作为关岭石漠化治理生态修复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核心区,6000多亩火龙果的成功种植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起到有力的示范作用。基地里,生态蓄水池、提灌、集雨面、滴灌管网等水利设施齐全,保证了火龙果灌溉需要。
在市级“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村龙宫风景区桃子村,村前的河流曾经是杂草丛生的小河沟,经实施河道治理工程后,变成了桃子村农业灌溉、生态观光的“惠民河”。
2010年被列为第二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的平坝县,通过小型农田水利项目的实施,充分发挥了“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作用,使项目区3.18万亩农田经受住了2013年的夏秋大旱,获得丰产。
……
“在成绩面前,我们不能盲目乐观,目前,安顺市水利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水利发展步伐依然滞后、水利干部队伍建设跟不上、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等问题突出。希望通过深化水利改革,让这些问题能得到有效解决。”王芳拉对改革充满信心。
黔中呼唤大水利。使命在肩,不容懈怠,安顺水利建设,步伐正在加速。
上一篇:安顺公安机关举行反恐应急处突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