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暖花开,西秀区一茶产业基地茶新泛绿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党中央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决心,进一步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
安顺市趁势而动,顺势而为,立足山地丘陵特色,以高效农业示范园区、高速公路沿线农业产业带、全市各级示范点“点、线、面”的布局为重点,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使农业农村经济取得明显成效。
抓“点”:高效农业凸显园区效应
2013年,是安顺农业发展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
这一年,贵州省“5个100”工程拉开建设大幕,安顺市成功将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主导产业连片集中、产业化程度较高、市场发展潜力较优的西秀区现代高效蔬菜产业示范园区、普定县循环农业示范园区、紫云自治县低热河谷早熟蔬菜产业示范园区等8个园区申报为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一时间,政策、项目、资金等元素不断向园区集群,基础设施、土地流转、产业规划等建设项目在园区迅速推进。从零开始,从无到有,各个园区在第一时间迅速建立领导管理机构,科学合理规划布局,整合部门项目资源,加强招商引资合作,推进农业主导产业加快发展,促进农业园区产业整体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
一年不到的时间,曾经局限于传统农业的紫云自治县火花乡,因低热河谷早熟蔬菜产业示范园区的入驻,使农企云集,设施农业登台亮相,优质蔬菜源源不断外运。2013年,园区共整合投入资金1.6亿元,总产值15696.06万元,销售收入13342.67万元,销售利润4520.22万元。
普定县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在建设第一年,花卉苗木的成功种植就使得园区名声大振,精心打造的500亩万寿菊鲜花的盛开,吸引着省内外无数游客慕名前往。截至目前,该园区已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6亿元。已建成以万寿菊、桂花、红豆杉等为主的花卉苗木基地5000亩,以红心猕猴桃、红不软桃为主的精品水果基地3000亩,以韭黄、小黄瓜为主的蔬菜种植8000亩,生猪养殖年出栏13万头。全年实现销售总收入5.2亿元,销售利润1.83亿元,完成投资9.6亿元,解决就业4000余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560元,较上年同期(5395.62元)增长114.23%。
截止2月28日,全市8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累计完成投资22.92亿元;引进招商引资项目104个,签约资金80.62亿元,到位资金6.58亿元。入园企业12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67个,带动农民6.88万人就业;建成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8.9万亩,获得“三品一标”认证22个。
为将安顺市打造成为全国丘陵山地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和黔中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今年安顺市将以点带面,连线成片,扩大示范成果,继续推进8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创建,力争5个市、县共建农业园区纳入2014年省级园区盘子。建设蔬菜、茶叶、水果等高标准生产基地45万亩;畜禽和特色渔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区3个;规模企业5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7个;完成园区各类投资30亿元;实现总产值29亿元,销售收入26亿元,利润6亿元。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科技不断投入、土地产值不断提高、生产方式悄然改变……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作为安顺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开路先锋,已经成为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转型的重有力推手。
连“线”:观光农业亮出安顺形象
安顺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历来较好,拥有14个万亩以上的农田大坝子,占全省36%。为了打造高速公路沿线生态立体特色观光农业产业带,安顺市从2013年秋冬种开始,按照“粮油和蔬菜下田、林果上山、配套养殖、生态观光”的原则,从国道、省道公路沿线入手,积极推进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力争用2至3年时间,集中力量打造一批优势突出、效益明显的结构调整示范典型,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用3至5年时间把安顺市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实现农业持续增效、农民较快增收、农村稳定发展,现代农业基本成型。
据市农委副主任齐维学介绍,去年8月以来,安顺市在沪昆高速公路沿线生态观光、特色农业产业带已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的面积达到11300亩,其中经果林达到5700亩。沪昆高速公路没有过境的紫云自治县也在积极打造主干公路沿线产业带和旅游观光产业带,在县城至格凸河景区沿线建设旅游观光产业带,实施葡萄种植1万亩,现完成5000亩,3年内辐射带动3万亩。在209省道、紫黄公路沿线发展经果林套种红心薯、中药材、花生、辣椒等,核桃套种中药材和蔬菜。在惠兴高速公路沿线(紫云段)种植核桃2万亩,现完成1.31万亩。
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沿线生态观光特色农业产业带项目的实施,进一步优化安顺市农业区域布局,提升产业层次,连点成线,扩线成带,加快推进现代高效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打造安顺农业精品长廊,形成发展新样板,树立农业新形象,全面推进安顺现代高效农业加快发展。
铺“面”:精品农业鼓起农民腰包
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快马加鞭,高速公路沿线、省道、国道生态观光特色农业产业带不断亮相,龙头企业资本回归乡野,让农民看到了发展农业的希望。他们纷纷自发流转土地,发展各具特色的种养殖项目。
近年来,安顺市着力抓好全市范围内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各级示范点建设工作,用示范引领、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引向深入。2013年全市各级办各类示范样板点528个,面积21.64万亩。示范点优良品种覆盖率、标准化种植示范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到位率达到3个100%。
3月26日,正值春耕生产的关键时期,普定县沙湾片区精品水果、乡村旅游产业扶贫示范园内,村民们不再像以往一样忙着打田栽秧,而是在忙着种植葡萄。这是普定县于去年11月,按照“引能人、建基地、兴产业”的发展思路,引进贵州兴茂祥生态建设开发有限公司、长顺三和水果苗木农民专业合作社等6家企业(合作社)入驻该片区实施的示范工程,示范面积为8000亩,可辐射带动2万亩。现在已完成精品水果种植3000亩。预计项目建成后,核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10000元以上。
像普定沙湾精品水果休闲乡村旅游产业示范点这样的一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典型目前已在各县区不断涌现出来。随着安顺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蔬菜、茶叶、中药材、烤烟、生态畜牧、优质粮油、精品水果等农业主导产业日益发展壮大,并成功创建了安顺金刺梨、刘官山药、东关草莓、大山茭白、城关荸荠、白旗韭黄、白水生姜、板贵花椒、宗地大蒜等一批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农民增收致富的本领进一步加强,逐渐走上富裕的道路,过上了小康生活。
据记者了解,201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01元,比2012年增长了14%。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和布局的优化,我们惊喜地看到,安顺农业正在经历着美丽的“蝶变”:农业产业基地集中成片整体推进,生产方式由传统转向现代,经营模式由分散转向规模集中,发展功能由单一开始向生态、经济、旅游等复合型转变。不久的将来,一个立体、特色的精品农业生态走廊将在安顺这片热土上精美呈现。(安顺日报:古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