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安顺苗家女红秀央视

来源:贵州日报2014-03-18 11:12:24字号:TT

    从手帕到披肩、再到成衣和壁挂,每一件作品都精致美丽,制作考究。西秀区东关办核山村苗族妇女杨兴琼正是这些艺术品的创作者。

    51岁的杨兴琼,8岁跟随母亲学习刺绣。她的作品娴熟使用绣、插、捆、洒、点、挑、串等七种不同针法,构图对称饱满,图案繁多,色比强烈,洋溢着浓郁的山地农耕文化气息。

    自古以来,苗族人以世代口耳相传的苗歌、传说以及苗绣作为文化传承手段。杨兴琼告诉记者,在一般情况下,苗家姑娘从6、7岁就要开始学绣花,随着年龄的增长,刺绣技艺也日臻娴熟,她们用小花架绷着事先绘制的剪花,在细密上显能耐,在针法上见功夫。

    此外,每个苗家姑娘出嫁时还都要穿上一身由自己亲手绣制的盛装,以表达对故土、前辈的缅怀,这也被誉为是“穿在身上的无字史书”。“一针一线都是一个故事,一套苗族服饰就是一部浓缩的苗家历史。”杨兴琼说。

    2003年,经省妇联推荐,杨兴琼的绣品登上了央视3套的“欢乐一家亲”栏目,向外界充分展示了民族服饰的独特魅力。

    “因为都是全手工制作,所以需要很长时间,一个苗族妇女没日没夜地赶工,也要整整一个月才能绣完一条裙子。”杨兴琼说,以前苗族的蜡染和刺绣制品在苗家可都是奢侈品,象征着身份和地位,能用上这些制品的家庭都是很有名望的。随着安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苗家的刺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和喜欢,使其成为苗族妇女脱贫致富的新门路。

    2012年,安顺市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为小微企业搭建融资、发展、服务等平台,杨兴琼操办起了“苗家原创雕绣厂”,先后带动了15名姐妹走出一条特色产业致富路。目前,该厂年产值达上百幅,年收益达20多万元。

    1986年出生的苗族姑娘杨闵媛是刺绣厂招进来的第一批员工。“小时候跟母亲学过,丢了10多年。现在有机会捡起来,还能挣钱,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所以我会一直干下去。”杨闵媛说。

    如今,杨闵媛的苗绣技艺越来越精湛。去年,通过出售自己制作的苗绣和创作的苗家蜡染画,她为家庭增收了近1万元。(贵州日报:杨 唯)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