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云的“美丽”蜕变
提及中国农村土地改革,“北小岗,南顶云”是一段绕不过去的具有开拓性的历史。岁末,记者来到关岭自治县顶云办事处,寻访曾经诞生“顶云经验”的地方,探寻那里如今正在发生的变化。
原来的顶云乡现已改为顶云街道办事处,这一变化意味着顶云已踏上“同城化发展”之路。与此同时,无论是美丽乡村的创建、崭新城区的建设,还是干部为民谋发展、村民争相创业致富,这一连串摆在记者眼前的发展变化无不彰显出今天的顶云人正以“敢为人先、敢于担当”的精神为鼓舞,使顶云正朝着美丽乡村的图景悄然蜕变。
日前,记者与顶云办事处副主任张亮走在该办石板井村焕然一新的“白墙青瓦”间,他告诉记者,石板井村的变化是顶云近两年来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
在张亮曾经的记忆中,石板井村通组道路脏、烂,农户房屋陈旧狭窄,柴草乱垛、垃圾乱倒、粪肥乱堆、污水乱排、私搭乱建等不卫生、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在被确定为市级“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创建后,该村先后投入3000余万元,实施了4个组207户的房屋“穿衣戴帽”工程,硬化进寨道路1公里,修建农民文化广场1个,110盏太阳能路灯已在秧井组、新寨组安装使用,300盆盆景摆放及广场绿化已完工;垃圾清理车和垃圾中转站及50个果皮箱已投入使用;20户农家乐和20户乡村旅游接待户也在逐步改建中,其中有部分农家乐接待户已改建完成开始营业;扶持农户养殖林下土鸡1万只,让广大农户有收益;旅游公厕已建成投用;道路两旁绿化、农户庭院景观改造和舞台搭建已实行工期倒排进场开工。
石板井村村支书刘远方是村里有名的致富带头人,谈到村里的变化,他深有体会:“以往,在家没有收入,大家农闲时都会外出打工挣钱。从2011年开始,大家做起了水晶加工、装饰装潢、汽车修理、餐饮业等生意,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从4600元上升到了5600多元。”
刘远方说,今年,石板井村村民开砂石厂的年产值近30万元,生猪养殖最多的达120头,养鸡专业户有十余家,仅千只以上规模养殖的就有五六家。
在张亮的带领下,记者见到了当年带着村民搞“包产到组”的石板井村村民陈高忠。现在,陈高忠的大儿子开了间汽车修理铺,小儿子正在省外务工挣钱,而今村里正在进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和城镇化建设,这样的发展让他看到了更大的希望,他说:“我还会把身体保养好,好好享受现在惬意的生活。”
张亮说道:“现在石板井村秧井组正在按要求全力升级打造‘生活美、生态美、环境美、精神美、人文美’的美丽乡村,村里也正在着手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和生态观光农业。”到明年,创建工作将会延伸到其他村民组,那时大家就能亲身感受到村子的巨大变化了。
记者在石板井村了解到,该村创造了“用80天完成181户房屋‘穿衣戴帽’工程的石板井速度”。目前,阳光温室大棚、阳光生态餐厅和农业观光园已进场开工;景观园林观光道铺设基本完工;新建村委办公大楼、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图书室、体育活动场所等项目已完成选址工作,其中近600平方米的新村委会办公大楼已完成主体部分建设;该村建筑劳务协会、农家旅游协会、种养殖业合作社等协会和合作社也随之挂牌成立。
而同样处在创建中的顶云坪寨村,通过整合项目资金近800余万元,该村移民搬迁安置村寨规划、土地征拨和路网建设及其河道治理得以进行,现村寨规划和村委办公楼选址工作均已完成。
谈到石板井村及顶云的发展,顶云街道办党工委书记金开虎坦言,顶云当前已经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顶云已规划进关岭城市发展核心区,顶云城市综合体项目和中小企业孵化园的建设等将为顶云办事处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建的灞陵大道(顶云至关岭县城)明年将全线通车,加上2011年落户的沪昆高铁车站项目,顶云的交通优势更加凸显,可实现一站式直通黄果树景区;顶云还有将建成的中国体育黄果树(汽车)露营基地。这些以顶云为中心辐射的旅游资源,将推动顶云发展成为旅游集散中心。
如何抓住眼前的机遇,再启“改革第一乡”新的发展征程?金开虎说,紧跟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顶云除抓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改善村居环境外,还将依托高铁及顶云新城区建设,实施工业强乡、产业富乡、城镇化带动,统筹全乡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战略。
“我们拟定了‘3年倍增’计划,实现3年内全乡人均年纯收入高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据金开虎介绍,顶云10个行政村中有5个已规划在顶云新城区内,征地拆迁中,农户们的土地变得少而零散,为此,顶云成立了建筑劳务协会、种养殖合作社、乡村旅游协会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用于扩大就业、增加收入;顶云还将大力发展阳光温室大棚种植产业,带动现代观光农业和旅游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