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中英合作三大战略效应
梁启超先生曾界定中国的三重身份:中国的中国、亚洲的中国、世界的中国。战后以来,英国积极开展“三环外交”,也折射出英国的三重身份:英国的英国、欧洲的英国、英联邦的英国。这使得中英关系具有3×3=9种模式。当然,外交关系强调对等,中英关系的三大组合——双边组合、中西组合、全球组合,才具现实意义。这三大组合,预示着中英合作具有三大战略效应:
首先,互补合作的典型。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基础设施老化,产业空心化严重,四分之三是金融服务业,而中国是新型工业化国家,在高铁、核电等基础设施方面具有后发优势。英国去年底发布的基础建设纲要提出,每年新增330亿英镑基建投资,但苦于债务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压力显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为中国过热的国内基建投资走出去,提供千载难逢的机遇。
英国以其发达的金融服务业和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是中国人民币国际化、发展金融服务业的天然合作伙伴。迄今已有51家中国企业在伦敦证交所上市,市值近300亿美元。中国人民银行与英格兰银行今年6月达成2000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这是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首个货币互换协议。英国成为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初现轮廓。
其次,中西合作的楷模。访华前夕,英国首相卡梅伦撰文表示,英国将做中国在西方世界最强支持者,呼吁中国与欧盟达成新的自由贸易协议。
卡梅伦的表态需要时间和实践验证,已部分得到了现实的印证。在欧债危机背景下,欧盟国家需求萎缩,进口减少,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加剧。而中英贸易在如此困难的局面下,仍难能可贵地保持稳步增长。据中方统计,2012年,中英货物贸易631亿美元,同比增长7.5%。其中中国对英出口463亿美元,同比增长4.9%;自英进口168亿美元,同比增长15.5%,增幅在我欧盟主要贸易伙伴中位居第一位。
更大的亮点是投资。2012年可谓是“中国对英投资年”。根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中国在英完成投资并购(含参股)项目10起,总金额逾80亿美元,超过2009年至2011年中国在英投资并购金额总和,多个并购项目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和突破意义。
这表明,中国有实力的企业可利用英金融中心优势,寻求在英融资上市,还可以利用英国作为全球资本、信息、物流中心的优势,积极寻求投资并购商机,把英国作为开拓欧洲乃至全球市场的跳板。中英作为中西方合作先导,未因政治关系波折而受干扰,十分难能可贵。
最后,全球合作的示范。大英帝国是真正治理过全球的国家。俗话说,看美国人做什么,先听英国人说什么。鉴于美英特殊关系和英国人的全球智慧,与英国合作,是中国走进欧洲、英联邦乃至世界的桥头堡。卡梅伦表示,一些国家在制造全球化壁垒,而英国作为自由贸易的始祖,积极支持中国参与新的更高标准全球化。的确,由于历史上形成的英语作为世界语言、伦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地位,英国在国际规则、标准和大宗商品定价权上影响甚大,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材料、光伏产业、高技术服务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是中国参与新一轮全球化竞争的最佳合作伙伴之一。
不管以前发生过什么,鉴于上述三重战略效应,中英合作乃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中英双方均不应再错过机遇,酿成遗憾。(王义桅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