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达成阶段性协议后,国际社会普遍对这一进展表示了谨慎的欢迎和肯定。但与此同时,美国传统盟友以色列则一直对该协议持明确的批评态度,并且矛头直指美国,导致双方围绕伊核问题的重大分歧逐步公开化,使美以关系随之进入了新一轮考验期。
反对强音来自盟友
美国和以色列的紧密关系由来已久。1948年以色列建国当天,美国便与之建交。现在,美国每年向以提供大约3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尽管美国对以政策在不同历史条件和国际形势下反映不同的战略利益,但总体而言,政策的基本点都是确保以色列的生存安全。以色列前外交部长埃班曾这样形容美国对于以色列的重要性,“在整个现代史上,除了以色列之外,还没有另一个国家从美国那里得到了如此多的支持。……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持,以色列的生存、主权和繁荣就会面临崩溃。”
可是,伊核协议达成后,最强烈的反对声音却来自以色列。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在内阁会议上说,“世界因为这个协议而变得更加危险了,这是因为世界上最危险的政权在获得世界上最危险的武器上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以色列眼中,伊朗是“不共戴天的死敌”。伊朗认为,以色列是中东地区局势紧张的主要根源。一直以来,伊朗反对阿以和谈,虽表示对中东和平进程不采取干扰和阻碍行动,但其通过支持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和黎巴嫩真主党等势力,与以色列间接抗衡。因此,在以色列看来,伊朗始终是其最大的现实威胁之一。
打击大棒仍悬空中
关于伊核协议,美国政府认为,这是第一次尝试冻结伊朗核项目,可以争取更多时间,以便就一份更重大协议展开谈判。作为回报,应适度放松对伊制裁,但大部分的石油贸易仍在制裁之列。因此,无论是从当前还是长远来看,这份协议对于消除伊朗核威胁都有着积极意义。
以色列方面却持相反看法。内塔尼亚胡多次声称,伊核协议是“一笔很糟糕的交易”,“该协议极为危险,可能是历史性的错误”。他还说,“伊朗致力于毁灭以色列,以色列有权利和责任保护自己免受威胁,因此以色列不会受该协议的约束。作为以色列总理,我声明以色列不会允许伊朗继续扩大核能力,并将保留在必要时自卫的权利。”
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刊发评论认为,伊核协议的本质比外表危险得多。事实上,这是美国一次失败的外交行为,是对伊朗核能力的认可,使得以色列面临更大威胁。以《国土报》的评论也称,美国近年来在处理中东事务时,其政策与该地区盟友的认知往往存在较大差距。美国政府这样的外交方式令人失望。
两大担心有待消除
以色列一方面担心伊朗会最终获取核武器,另一方面也担心伊朗的举动会在中东引发核军备竞赛。据悉,为消除这种担心,以方将派出一个特别工作组赴华盛顿,就伊核问题最终协议前景同美国进行讨论,美国国务卿克里也将于近日再访以色列,对以方进行安抚,并就伊核协议的细节解疑释惑。
以色列非政府组织“巴以和平论坛”主席、佩雷斯和平中心前主任彭达克博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以色列国内对伊核协议的态度分为两派。一派以内塔尼亚胡为代表,认为伊朗并不会真心实意地终止核武器开发进程,仍将秘密实施其核计划,国际社会在解决伊核问题上只能采用强硬手段,即经济制裁甚至军事打击,迫使伊朗做出让步。
另一派则认为,军事打击不是解决伊核问题的根本途径,它最多只能延缓但不能迫使伊朗真正放弃其核计划。解决伊核问题的关键在于国际社会改变同伊朗打交道的方式。伊朗国内目前已经出现了积极变化,国际社会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使伊朗温和派势力发展壮大,改变伊朗人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和被隔离感,从而真心认定发展核武器对国家安全没有帮助,放弃核计划并重新融入国际大家庭才是最佳选择。彭达克表示,他本人也认同这一观点。
对于以色列单方面发动军事行动的可能性,彭达克认为,内塔尼亚胡关于以色列仍可能单方面打击伊朗核设施的表态很强硬,但是以单独对伊展开军事打击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这倒不是因为以不具备这样的实力,而是以无法单独应对军事打击带来的严重后果,如果这种事情不幸发生,对以色列和整个中东地区来说都是一场灾难。
彭达克表示,美以近来摩擦不断,无论是伊核问题还是巴以和谈,内塔尼亚胡都在同奥巴马唱反调。但是,美以特殊盟友关系是稳固的,这种关系不会因为双方领导人在某个时期或某些具体问题上的个人好恶而改变。(记者 刘水明 张梦旭 刘 睿)
上一篇:
伊朗称将扩大核电规模 未来将建5个核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