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结婚吧》剧照
素 淡
最近在央视一套和湖南卫视热播的《咱们结婚吧》遭遇了过山车一般的待遇:从刚播出时的广受好评到现在的备受吐槽,这部电视剧再次诠释了何为毁誉参半。原因无他,正是植入广告的大量出现使得观众不胜其烦,以至于许多观众在微博上为这部剧起了“广告联播”“咱们广告吧”等多个新片名。甚至还有观众吐槽说,这哪是在电视剧里植入广告,明明是在广告里植入电视剧嘛。
其实观众对于植入广告的抱怨由来已久,《咱们结婚吧》也并非个案和特例,为何这部剧招来了如此多的牢骚呢?在笔者看来,无非是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广告过多。细心的观众注意到,《咱们结婚吧》片尾出现的鸣谢单位名单足有4页,近80个。而这个名单中的不少品牌,在剧中被主角、配角甚至路人甲多次提及。这也就是该剧植入广告的第二个问题:广告表现得过于刻意和明显。这甚至还带来了一场合同纠纷:近日某食品商认为剧中的广告与自己期待的宣传效果不符,因此拒绝支付出品方剩余的广告费。
《咱们结婚吧》所引发的广告植入纠纷,只是近年来影视作品众多植入广告奇葩案例的一个小缩影。面对广告商千奇百怪的植入需求,很多时候导演、制片人、编剧也只能在一番博弈之后无奈地妥协、让步。毕竟,植入广告能够有效减轻影视剧作品的成本压力,甚至许多影视剧能够凭借广告在上映或播出之前就收回成本。于是,各种广告商粉墨登场,不少纠纷甚至笑话也随之产生。
不过,即使我们能够谅解片方的成本压力,但是这能够成为他们随意植入广告的借口吗?并非观众太挑剔,其实不难发现,近几年没有植入广告的影视作品已经很少见了,观众也对此采取了默认的宽容态度。他们所抱怨的,不过是那些植入广告手法相对拙劣,甚至喧宾夺主的影视作品。比如近期热播的某部都市青年男女家庭生活剧中,据说片方最终赚了2亿元的广告收入,片中各类生活用品也是随处可见,然而观众并没对此有太多的抱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广告并非刻意表现,而是成为剧情的一部分,结果还引发不少观众纷纷研究剧中所用产品的品牌,可谓是出品方、广告方和观众皆大欢喜的结局。
由此不难发现,观众虽然挑剔但不刻薄,广告植入得好,观众也是能接受的。国内外的影视作品都有不少此类成功的案例,比如好莱坞商业大片的代表作之一《007》,真可谓是影视作品植入广告的经典范本,将里面的汽车、手表、手机等镜头单独截下来,就能成为一段活生生的广告。不过观众并未因此反感,而是大呼过瘾,可以说,这部电影已经将广告升级为一种电影文化。随着国内影视产业的市场化日趋完善,广告植入势必将变得更加普遍,而究竟如何做到双赢,能让观众待见,这可是一门新学问。
不少业内人士已经总结出,但凡成功的植入案例,一般都为随戏而入的软性移植,即不突兀性地硬性出现,而是通过创意性的设定,符合自身产品气质定位,并且能够有效地与剧情、演员甚至是观众进行互动。这一方面考验着制片方的策划创意智慧,一方面也对品牌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作为观众,对于这些影视作品植入广告的抱怨无可厚非,出品方或制作方也不要感到委屈,因为观众的抱怨其实缘于制作方的广告创意不足,或者从根本上说是对观众缺乏尊重。虽然目前看来,即使广告手段拙劣,剧方也能暂时赢得广告市场,但是长久下去将会如何,大家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