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站公告 > 正文

“别剩”是面向人人的教育

来源:人民日报-- 2013-11-25 11:23:22 字号:TT

  今年5月以来,烟台大学7位餐厅保洁员以吃学生剩饭的方式提醒大学生勤俭节约,《中国青年报》刊发相关报道引发社会关注,尤其在大学生中引发热烈讨论。

  大学生们一致表示,这是一场面向人人的教育。7位餐厅保洁员的作为,旨在为青年学子传递“勤俭是一种美德、勤俭是一种习惯”的理念,令人动容。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每人都当有所触动、付诸行动。

  向青年传递“节约是一种习惯”

  事情的缘起是今年3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勤俭节约办教育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通知》,针对目前部分高等学校食堂餐桌浪费情况仍然比较严重的现象,持续推进“光盘行动”,建设节约型校园,开展反对餐桌浪费专项行动。

  烟台大学七餐厅保洁班班长朴龙焕提议大家也参加“光盘行动”,“剩菜剩饭,挺洁净的东西,浪费怪可惜的。”提议得到大家的认同。7位保洁员4男3女,年龄最大的66岁,最小的53岁,均来自农村,经历过艰苦生活。他们每天在收拾餐具时,把学生未吃的馒头、油条、米饭等主食和部分没有污染的菜集中到一起,经加热后食用。如果学生没有剩饭或者剩饭不适合食用时,他们也会自己买饭。

  “我们老年人对忍饥挨饿深有体会,现在看见粮食浪费觉得挺可惜。”62岁的吴明华说,“粮食来之不易,现在生活提高了,也不能忘了勤俭。我们7个人一天若节省两斤粮食,一周节省多少?一个月节省多少?”

  对于老人们的行为,不少大学生受到很大触动,“这些老人自愿食用学生的剩菜剩饭,只是为了向青年一代传递‘节俭是一种习惯’的理念,令人感动,每个青年人都应该自觉思考和反省。”

  不能让“勤俭”教育成为“一阵风”

  自从烟台大学7位保洁员的行为见报后,持续引发了读者关注和热烈讨论,不少网站还专门开设专题,请读者各抒己见。

  有网友专门撰文:在我们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里,不知有多少关于节俭的名言警句。修身,则有“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齐家,则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治国,则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可以说,节俭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勤劳是我们的文化基因。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几位同学说,我们国家是一个人口大国,如果人人躬行节俭,那将是多么巨大的财富?而反之,如果每个人都浪费,那又将是多么巨大的损失?勤俭节约、反对浪费,是每一位公民应有的社会责任和道德素养,也是我们这些大学生、青年人应该自觉践行的一种生活方式。

  “节俭的人是快乐的,因为他尊重粮食、尊重劳动,也尊重自己。”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李晓畅同学认为,“但是不能让‘勤俭教育’成为一阵风,要让勤俭成为一种深入骨髓的观念和习惯,在高校建立一种以勤俭为荣的机制约束。”

  勤俭也应成为一种时尚

  一些学校已经采取具体行动。北京师范大学后勤处处长张强介绍,北师大今年年初推出了“四满意工程”——质量满意、价格满意、服务满意、卫生满意,规定饭菜采取大中小三种规格,菜可以一次打一份、小份或半份,卖饭专员在卖饭前先把所有米饭打松,以使打饭员可以更准确地为学生提供所需饭量。

  北京大学也采取了类似做法。“学五早餐中有一个特色小菜,就是用菜根儿做的。一般的餐馆就把菜根处理掉了,我们就坚决不浪费。”学五食堂的苗师傅告诉记者,“我们不是在‘光盘行动’以后才开始重视节约的,而是一直都在做这个事儿。”

  源头上的节约也同样必不可少。张强认为,很多时候食堂生产方面造成的浪费往往要超过剩饭剩菜。对此,张强表示食堂一直在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比如土豆削皮一般不能超过多厚,很多小细节的累积却可以大大减少后厨生产上的浪费。

  有关“别剩”的讨论还在进行当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勤俭节约也终究会成为一种时尚。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