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头戴帽身披绿,山脚种起经果林,农民鼓起钱袋子,山旮旯里笑盈盈。”
沿关兴公路,经花江镇来到板贵乡花椒基地、火龙果基地,一路看到满眼翠绿,从山顶下至山腰再到山脚,处处种上经果林、片片绿色坡改梯,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
关岭自治县板贵乡过去土层贫瘠、石漠化严重,有近四分之三的土地石漠化程度达到80%以上,是全省乃至全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后,板贵乡发动广大干部群众在石旮旯里实施石漠化治理工程30000亩,种植花椒20000余亩,平均亩产500余斤,平均每亩产生效益3000余元。
“我们关岭自治县要发展增效农业,修复生态屏障,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关岭自治县石漠化治理生态修复高效农业示范园办公室负责人说。
关岭正在建立集生产、加工、销售、生态修复为一体的石漠化治理生态修复高效农业示范园,构建良好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建好后的整个园区预计可实现直接经济收入1亿元,农牧产品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000余万元。
2000年以来,安顺市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了水土流域重点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坡耕地综合治理等多种形式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近三年来,安顺市先后实施了镇宁、紫云、普定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4个,完成总投资5000万元。今年又争取将紫云、普定列入了《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专项建设方案(2013—2016年)》项目县,目前两县的2013年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已编制完成,项目总投资2500万元;今后还将争取平坝县、关岭自治县列入新一批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县。
普定对小流域的田、路和水利工程进行规划,建设了一系列的储水工程,构筑了节能的山地生产系统。比如,在石漠化的山地上,用露基岩修筑大型鱼鳞坑(台田),既可存水亦可育土,村民在坑内种植具有经济价值的果树品种。
陈家寨村就在是石山上栽出了果大味美的梭筛桃,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陈家寨村的村民把凿下的岩石垒成树盘,把岩石的根刨成树坑,从山下、从河边,肩挑背扛往山上运土填土。十几年来,陈家寨村村民凭着坚强的意志和韧性,撬石凿岩20万吨,从几棵桃树发展到3000多亩桃园,一个岩窝一棵树,现在就有20余万棵桃树,年产500万斤鲜桃,人均年收入万余元。
村民赵高祥高兴地说:“去年我种了6亩桃树,桃子全部卖出去,收入大概在8万元左右。
此外,西秀区猛邦小流域治理工程、镇宁王二河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紫云吕家湾小流域治理工程等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关链接
安顺市地处长江流域及珠江流域上游,属于典型喀斯特岩溶地区,是我省类石漠化再生比例最高的州市。自2000年以来,安顺市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70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积486平方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4%提高到38%,农民人均收入由不到2000元提高到4000多元。水土保持项目取得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贵州日报:吴琳)
上一篇:安顺市领导到普定辅导宣讲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