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
青岛新闻城市档案区市撷英城市印象魅力青岛影像青岛青岛风光青岛概况
青岛大学建成首个“校园电站”
2013-11-07 10:49:34 青岛财经日报

    继国内“家庭电站”第一人徐鹏飞后,日前,青岛首个“校园电站”落地青岛大学,并完成并网调试。青岛分布式光伏再创首例。

    不约而同,昨日,APEC低碳城镇及光伏产业发展调研也来到青岛,作为全国四站中的第二站,青岛的光伏模式似乎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2013年下半年,国内分布式光伏并网再度升温。近日,据山东省发改委消息称,将在国家光伏上网电价基础上提高0.2元/千瓦时。与提价同时,11月初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征求2013/14年光伏发电建设规模意见函》,要求2014年,光伏发电达到12GW,其中分布式光伏8GW,进一步保证“分布式”建设规模。

    8GW的分布式电站铺开之际,何种模式,如何操作犹待探路者。继“家庭电站”、“光伏小镇”等多种模式相继开启后,青岛大学“校园电站”再添一极。

    “校园电站”年发电1万千瓦时以上

    在青岛大学行思楼四楼平台,记者看到了已经完工的青岛首个“校园电站”。“校园电站”比“家庭电站”更具规模。青岛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副教授王春芳告诉记者,光伏电站由22块电池板组成,每块电池板尺寸为195×200厘米,总规模约为70平方米。按平均功率估算,总功率可达5720瓦,这意味着“校园电站”每年发电量达1万千瓦时以上。可实现每年节省4.0吨煤,减排二氧化碳9.9吨。

    炎热七月,在学院支持下,两位教授带着20名硕士,在青岛采购原材料、自行设计、布局线路,将电池板背上四楼……经过4个多月的摸索,如今,青岛市首个“校园电站”已经完成并网调试。地利人和背后, “天时”。当下尚有正处于光伏设备的价格低谷,电池板已经从最初的每瓦20元降到4元左右,逆变器是学院研发强项,安装调试由学生完成。王春芳告诉记者,整个电站投资不过4万元。“刚刚我看了一下,1小时发电量是5千瓦时左右。现在所发电量主要用于学院的空调、打印机和试验用电等。”在王春芳的介绍中,作为科研平台的“校园电站”很接地气。近日,青岛大学已经向青岛供电公司提出了接入申请。

    继“家庭电站”成型之后,“校园电站”的并网程序依旧需要摸索前行。“需要提交的地产证明等各种材料,对于学校、政府而言比较困难,我们很希望青岛供电公司能给我们开辟绿色通道。”

    据悉,该电站建立在“电力电子工程”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电能变换技术室基础上。早在2011年,青岛大学就开设有专门的“光伏发电”课程,不少学生进入青岛光伏行业。青岛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副院长潘松峰透露, “校不久园电站”将正式挂牌。作为学校光伏研究的实验平台和科普平台,不仅要从事逆变器和控制技术等研发,还将向社会开放,发挥学校对分布式光伏的智力支撑。

    展开的“分布式”设想

    收益对学校而言并非重点,而立足分布式推广却不得不提。在层出不穷的政策红利下,利润给予了分布式光伏现实的支撑。

    记者细算了一笔账,“校园电站”的投资并不大。每平方米电池板约为4元,再加上逆变器、并网设备等,电站总投资为4万元。可以保证使用寿命20~30年。这意味着使用年限内,约可以实现总发电30万千瓦时,以当前上网电价,收益前景绝不仅仅是“值回票价”。“企业和家庭投资,结合当下居民与工业用电电价,大约4~5年可回收成本,之后的经济收益非常可观。”王春芳教授非常看好国内分布式电站的未来。近期,他正在带领团队进行“单板逆变器并网”课题研发,专门设计针对未来家庭推广的“小型电站”。“家庭可以将电池板设计成幕墙,配合小型单板逆变器。这样清洁能源可以真正落地。”王春芳介绍,目前,国内低于200瓦的小功率逆变器研发水平甚至超过欧洲,可以实现95%~96%的转化率。而且如果能够市场化批量生产,价格仅在1元/瓦,投资非常低。

    这对于“分布式光伏”具有实实在在的诱惑力,也让商业领域更加雄心勃勃。

    前不久,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2.1兆瓦太阳能光电建筑落成,建成四座大型厂房2.924万平方米光伏屋顶,并通过园区内原有的配电系统与公共电网实现并网。8月,青岛亨达玻璃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1MW光伏建筑一体化示范项目,建成由光伏屋顶与光伏幕墙组成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总面积2万平方米。项目并网发电后,预计年均发电量128万千瓦时,将用于亨达玻璃厂区生产用电。

    青岛光伏的“企业电站”正在开建,并且呈现多样化趋势。前不久,不少人去“国内家庭电站第一人”徐鹏飞处咨询取经,他向记者透露,在青岛,学校、饭店、宾馆,甚至上大型商超、园区,都有热烈的拥护者。

    “盈利电站”启动关键在资金

    有企业想建在厂房屋顶,有人想以幕墙形式挂在阳台,还有的楼盘开发商甚至准备用“集体光伏屋顶”作卖点……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青岛几乎展开了对于“分布式光伏”的种种联想。

    这不难理解,当前的政策红利,让“光伏电站”成为显著的商业盈利模式。

    按照国家规定,青岛上网电价为1元/瓦,10月底传出,山东省将“在国家光伏上网电价基础上提高0.2元/千瓦时”,意味着电站盈利前景异常红火。“目前,几家青岛楼盘开发项目正在谈。开发商想要让小高层的屋顶实现光伏化,目前,正在小区规划阶段。”青岛泰达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允锋告诉记者,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光伏组件的市场似乎渐现起色。

    在光伏生产商的视野中,光伏行业似乎也正“触底反弹”。据业内人士介绍,当下光伏行业存活率不足10%而且传统的“两头在外”正在改变。

    主打“光伏大棚”模式的青岛昌盛日电,也在尝试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据悉,当下企业主要有“企业屋顶”和“光伏大棚”两种模式。近期,昌盛日电开始与青岛地区海参养殖、特色养牛等结合,尝试特色产业与光伏的对接。“光伏推广的关键在于投资回收期,6~8年,企业缺乏长线资金。昌盛日电相关负责人表示 当下,在总建设226GW的光电 目中,企项业自有建设额度不大,发展正向着“光伏EPC工程建设”转型,这也是企业未来的主导定位。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针对光伏, 项目融资问题,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已经开始动作,探讨建设光伏电站融资体系,争取实现光伏建设资金来源渠道的多元化。

    接触过很多青岛“电站建设拥护者”,徐鹏飞态度依旧谨慎。面对青岛地区建设光伏电站的“缤纷意愿”,他分析,从电站投建程序来看,政策补贴的细化至关重要;对于建设动力而言,键还是在资金,一旦有金融力量注”入让光伏项目动工,才能形成良性循环,这个市场才会真正启动。

青岛新闻 更多
城市档案 更多
区市撷英 更多
电子报刊 更多
茶都信阳 正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工业新城
青岛风光 更多
穿行花海
影像青岛 更多
2012青岛旅游城市宣传片
主办: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技术支持:青岛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