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准备推出的新产品——一种新型医用辅料,它是以从海藻中分离出的海藻酸为原料制成的。”青岛明月海藻集团一位技术人员手拿一片10厘米见方的医用辅料向记者介绍,“就是这样一片,市场价已卖到80元以上,给企业带来的产值比原来生产海藻原料翻了10倍!”
记者日前在黄岛区采访发现,作为该区的一项传统优势产业,以海藻为特色的海洋生物产业正通过开发生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摆脱单纯的原料加工,向产业链高端迈进,成为西海岸蓝色经济发展强有力的发动机。
“建设海洋强国的中国梦,为黄岛区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黄岛区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张秀山表示,黄岛区的海藻加工业已有40多年历史,如今是全球最大的海藻加工生产基地,综合加工能力占全国总规模的三分之二以上。“但这一产业近些年遭遇了发展的 ‘天花板’。在新技术、新产品迭出的全球背景下,仅靠加工原料已不可能产生更高的利润了,唯有转型升级,方能破茧重生。”
记者在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采访了解到,围绕培育新产品,该公司近来新成立了海洋生物材料、海洋生物肥料、海洋功能性食品和海洋化妆品等四个研究室,并与国际、国内知名研发团队合作攻关。目前,年产10万吨海藻生物肥料、年产1000吨高分子生物新材料、年产5000吨海洋功能保健食品配料的新项目已开建,并被列为青岛市级重点项目快速推进。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海藻科学研究中心正在建设,两个实验楼实现主体封顶,学术交流中心、院士工作站同步推进。
无独有偶。同在黄岛区的青岛聚大洋海藻工业有限公司当下也在谋求新突破。该公司在灵山湾建立起30000多亩海域的藻类养殖基地,并初步形成从海藻育苗、养殖、加工到综合利用、精深产品开发的产业链条。公司副总经理程跃谟介绍,新建的利用酶解法年产6000吨红藻多糖项目现已完成厂房主体建设。该项目将以红藻为原料生产卡拉胶、琼胶及深精加工产品。“我们正在和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合作,准备用卡拉胶生产药用胶囊,取代现在生产胶囊所用的明胶。这样,(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一吨卡拉胶的产值至少能翻50倍。”
为加快推进以海藻为特色的海洋生物产业做大做强,黄岛区以明月海藻和聚大洋两家龙头企业为核心,规划建设了占地5000亩的海洋生物产业园。目前,园区内已经集聚海洋生物产业企业12家,全部为规模以上企业,形成了明月海藻、南山海藻、瑞星海藻、聚大洋海藻等一批集海藻加工、海洋药物和海藻应用研究于一体的海藻精深加工企业,以及一批以益和兴食品、德康海产为代表的海洋食品及精深加工产业。2012年,该区海洋生物产业实现产值54.83亿元。预计到2015年,将初步建成一个集海洋功能食品配料、海洋药物、海产品深加工、海洋化妆品、海洋医用敷料专业化生产于一体的集约式发展园区,年产值超过1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