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半岛网闻 > 正文

以身垂范自巍巍

来源:湖南日报-- 2013-09-25 13:59:42 字号:TT

    于来山

    2013年酷热的夏天,“火炉”长沙的空气里似乎都飘荡着焦晕的味道。捧读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以下简称《实录》),宛如股股清泉沁人肺腑;细细咀嚼一页页平实质朴洗尽铅华的文字,镕基同志睿智为民、大公无私、严于律己、忧国忧民的影像仿佛时时就会从字里行间走出,历历如在眼前。

    《实录》收录了镕基同志在1987年12月至1991年4月在上海市工作、主政期间的重要讲话、谈话、信件等106篇,并配有83幅珍贵照片和9幅手迹影印件,绝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发表。

    镕基同志刚到上海工作时,上海正处于转型时期的尴尬。深圳、珠海、广东等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率先腾飞,而上海则相对滞后:财政多年滑坡、物价上涨、食品供应紧张、企业工厂设备老化、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是一个进入晚年的老头,老态龙钟,精疲力竭”。

    改变当时上海发展滞后的现状,实现上海腾飞,对上海市委、市政府及先后担任党政一把手的镕基同志,堪称筚路蓝缕。

    就在这几年里,上海力挽颓势,迎头赶上,并进而“打到外线去,挺进大别山”,以浦东开发为契机,最终实现了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腾飞,再次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从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上海发展变化的这一风雨行程。

    上海的这一发展变化,首先应归功于中央的正确决策,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齐心协力与上海人民的发奋图强。但作为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之一,镕基同志居功厥伟。

    《实录》让人怦然心动的,不仅是镕基同志力挽颓势,谋划上海复兴的政治家的睿智,努力奋斗、筚路蓝缕的艰辛;更在于镕基同志心系百姓、与人民忧患与共的情怀,忠于党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肝胆,疾恶如仇、力治时弊、敢于担当的人格特征和以身垂范、廉洁自律的风范。

    品读《实录》,如沐清风。

    “看到人民群众疾苦的时候,看到我们的事情办得这样慢吞吞……我的心里就发急……所以,我把自己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我没有别的目的,我只是要为上海人民服务好”

    镕基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执政的首要位置,他特别注重抓“菜篮子”、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市民住房等几件实事。《实录》中关于老百姓的食、住、行及物价等有关民生问题,占有极大的比重。

    镕基同志到上海工作前,曾两次向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兼市长的李瑞环同志请教,把解决市民副食品供应作为工作的突破口,增强人民的信心。他认为唯其如此,才能取信于民,凝聚民心。因为一个连“菜篮子”问题也解决不了的政府,如何给人民以希望?有一次,日本记者采访他,问“市长感到最遗憾的是什么?”镕基同志回答说: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没搞好,社会服务业没搞好,给市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但我又一时无法马上解决这些问题,这是我感到最遗憾的。民本情怀,跃然纸上。

    多给人民办实事,多给人民以实惠,凝聚人心,迎难而上,彰显出镕基同志的“民贵信念”。情系人民,关心人民疾苦,几乎成为镕基同志内心的一个绝对命令,内化为镕基同志的人格构成。

    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校长曾给镕基同志写信,反映该校一位老画家捐赠作品变卖建立奖学金,申请免税,但有关部门拖延一年多不予答复,镕基同志批示后问题迅速得到妥善处理。问题解决后镕基同志还再次严肃批示:此事终于办了,这是好的。但本是一件好事,却拖了一年多,都在上海,又不去弄清楚,弄得投诉无门,老百姓只有“寄希望于市长”,税务局并无半点自我批评……要牢记我们是人民公仆。

    基于这种对人民的深厚感情,镕基同志对各级官员的要求十分严格。有人给他提意见,说他“脾气太大了,批评人家太狠了,往往当着别人的面使人家下不了台,而且今天要撤这个人的职,明天又要撤那个人的职,有没有想到自己将来是怎么样的下场?”镕基同志的回答掷地有声:“但是我看到另外一面,就是看到人民群众疾苦的时候,看到我们的事情办得这样慢吞吞……我

    的心里就发急……所以,我把自己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我没有别的目的,我只是要为上海人民服务好。”

    自古以来,情系苍生,为民请命,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屈原、贾谊、杜甫等就是这种精神的典型,光照千秋。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

    但是,时下有的领导干部,不仅背弃中华民族这一优良传统,更是与共产党人的宗旨背道而驰。有人只考虑个人仕途升迁,自身荣辱安危,而对人民疾苦无动于衷,安之若素;有人对损害人民群众的事视而不见,对犯事下属放任、放纵,有的不分是非、不讲原则,有的甚至同流合污。镕基同志1990年2月就鞭辟入里地批评:所以群众说,共产党把党员标准越来越降低了,过去说为了人民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党员要“吃苦在前”,现在变成“同甘共苦”了,甚至同甘共苦往往也做不到了。

    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特别强调:我们要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现在我们谈不上说一块苦,但一定要一块过、一块干,保持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把工作做好。

    “靠一个人,再有本事也搞不好……你解决了92件,上海还有92万件”

    镕基同志曾先后担任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委书记兼市长。堪称“封疆大吏”,但他却始终能摆正自己的位置,谦虚谨慎 、恪尽职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现在我们有些党员干部,一看到成绩就快步走,遇到问题则绕道走。上海的发展,镕基同志的作用举足轻重,但他却从不贪功诿过。上海的发展,镕基同志反复强调都是中央的大力支持和市委、市政府的集体领导。“小平同志总是鼓励我们要勇于改革,勇于开拓,不要怕担风险”。“‘菜篮子’、基础设施建设,真正开始实施是泽民同志来上海工作以后。新客站、延安东路隧道,都是泽民同志亲自挂帅搞的。提倡廉政,最早提出‘四菜一汤’的,也是泽民同志”。“开发浦东问题的提出,道涵同志是最大的积极分子,他比我积极多了”。“浦东开发这件事邓小平等老一辈领导同志十分关心和支持,时任上海市市长江泽民同志高度重视,亲自提出开发的初步方案,并组织编制总体规划,进行可行性研究,逐步形成了浦东开发的整体思路。”在如何宣传上海的问题上,镕基同志“诚恳地向同志们呼吁,在宣传上海的工作时,不要再宣传我了,突出个人是不好的。离开市委的集体领导,离开上海的特定条件,我是做不出什么成绩的,而且我们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下工作的”。镕基同志还特别要求新闻单位“某个事朱市长一批示,问题才解决这种报道千万不要搞,大家会说,如果他不批示呢,是不是上海什么事也不能办了?”

    无论是在上海,还是后来到国务院工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了镕基同志习惯用语。忠于党的事业,如履薄冰,恪尽职守,坚持党的集体领导和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方面,镕基同志是我们的楷模。

    在上海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镕基同志就坦陈:我既不是诸葛亮,也出不了“隆中对”……我性情急躁,缺乏领导者的涵养,对下面干部要求过急,批评过严,这一点我应该向江泽民同志好好学习……我希望同志们监督我改正,说老实话,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啊,不是很容易。

    镕基同志在《关于做好干部工作的四点意见》中,谈到干部领导艺术问题时这样严格剖析自己:“我是搞经济工作出身的,许多事情都管得很具体,这就是我的一个缺点。靠一个人,再有本事也搞不好,我一天最多时看上百份文件,批了92件,管得很具体。你解决了92件,上海还有92万件。”镕基同志还谈到重大问题,不要个人决定,要发挥集体的智慧。

    现在我们干部队伍里有一种不好的现象,有人喜欢当面不说,背后乱说;会议室不说,网络上乱说。有的干部则习惯于当“三匠干部”:热衷于当“弹匠”,空对空,说空话,摆空架子,当清议太平官;满足于当“泥水匠”,“和稀泥”做“好好先生”,你好我好大家好一团和气;闷头做“木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明明问题成堆,却视而不见。“三匠干部”既不敢批评不良现象,更不敢自我批评。有的干部嘴上倒是提提意见,但细究起来,却是“批评上级放礼炮,批评同级放哑炮,自我批评放空炮”。

    如何正确对待批评与自我批评,毛泽东同志早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做题为《论联合政府》报告时,就语重心长地告诫全体党员干部:“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对于我们,经常地检讨工作,在检讨中推广民主作风,不惧怕批评和自我批评,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些中国人民的有益的格言,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贯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这更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一种集中体现。

    “对有实绩的同志、扎扎实实工作的同志,要把他提到领导岗位上来,把那些老说空话、占在那个位置上不办事的人拉下去”

    2012年11月29日, 习近平总书记与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展时,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本是一句人们耳熟能详的话语,但在目前的政治生态背景下,却是一针见血振聋发聩的强音。镕基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也充分意识到流于空谈而不干实事对党的事业的危害,并发出“空谈误国,清谈也误国”的警告。

    镕基同志在刚当选为上海市长时就提出“应该提倡实干、办实事的精神”,“如果我们老是坐在这个地方,不去办实事,不去解决具体问题,那什么事情都办不成”。“对有实绩的同志、扎扎实实工作的同志,要把他提到领导岗位上来,把那些老说空话、占在那个位置上不办事的人拉下去。”他在上海工作期间,一直全力推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

    镕基同志提倡干实事,不仅是要求杜绝空谈和清谈,而且强调要亲力亲为,不因事小而不为。作为到了他这一层级的领导干部,历来有抓大放小之说,不必事必躬亲——这话当然不错。但何谓大?何谓小?却不可不辨。一些事看似小事,但若事关工作成败,事关人心向背、人民疾苦,事小亦大。对这种“小事”,镕基同志从来不等闲视之,而且一抓到底,落到实处。细节决定成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拒细流,方能成江海,都是这个道理。

    镕基同志“从来不拒绝过问小事,不管它是大事、小事,就是要解决问题。如果是解决了问题,大事我也不管;如果是没有解决问题,小事我也得管”。为了一个外资项目的一面墙的小事,镕基同志亲自跑到现场去了解情况,并且很快解决了问题。

    对官僚主义、衙门作风,镕基同志深恶痛绝。一段时期,上海有许多人民来信批了以后几个月都没有回音,“泥牛入海无消息”。 镕基同志批了四个字“触目惊心”。 为了办实事、求实效,镕基同志措词严厉地批示:“凡我亲批件必须由主要负责同志(一、二把手)亲自处理,不可批给别人了事,更不能容许批件到不了局长那里。久拖不办要追究一把手失职。我不是说,我批的事都是最重要的,但我已过问,请有关单位一把手过问,也不委屈吧。凡副市长、副秘书长开会协调,一定要拿出仲裁意见,没有把握的事可随时直接请示市长。不解决问题,不拿出意见,就不要开会。不一抓到底,什么事也办不成。”

    在回答外国记者关于“市长感到最生气的是什么”时,镕基同志说:“我对有的政府干部吃吃喝喝,对人民疾苦漠不关心,工作不热心,办事效率低,感到最生气,有时还要发脾气。”

    现在我们工作中面临的普遍流弊是:会议多、文件多,有的负责同志满足于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浮在上面,脱离群众;会上振振有辞,会后不见动静;有的领导干部的报告千人一面,“照葫芦画瓢”毫无新意,也不解决问题。

    “建设上海不是靠发牢骚、打麻将能够搞好的,应该靠我们1250万人民、2500万只手去干,才能建成一个新上海。”镕基同志这句话对当前湖南来说,也可谓切中肯綮。湖南要实现“两个加快,两个率先”的发展目标,必须培养选拔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必须要以事业成败论英雄,用干事创业评判干部,只有这样,才能带领7000万三湘儿女戮力同心、迎难而上、真抓实干、艰苦奋斗,让潇湘大地春光无限。

    “如果你自己高高在上,吃喝收礼……尽搞裙带关系,不以身作则,你那个铁腕还‘铁’得起来吗”

    西汉扬雄曾说:“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法言·问神》)言为心声,镕基同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践行的。

    无私才能无畏,无畏可以使智者坚忍不拔,让强者一往无前。镕基同志两袖清风,一身铮铮铁骨。1988年4月25日在当选上海市市长时,他在就职演说中就说:“我决心让下届市政府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廉洁的、高效率的政府。”镕基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真正塑造了为民政府、廉洁政府的形象。

    律人必先严己。镕基同志告诫上海各级干部:“如果你自己高高在上,吃喝收礼,替自己修房子不掏钱,尽搞裙带关系,不以身作则,你那个铁腕还‘铁’得起来吗?”

    镕基同志率先垂范,他一到上海,就给自己提出“五戒”,即不登报、不上电视、不剪彩、不题字、不受礼。镕基同志实事求是地承认,“不登报、不上电视”这两条他经常“犯戒”,因为“记者不答应”;但“不剪彩、不题字、不受礼”这“三戒”他做到了。

    上任之初,工作千头万绪,镕基同志以廉政建设作为突破口。他任市长后,主持制定了改善政风八项规定;以市政府506名局级干部为重点,狠抓政府机关的廉洁;要求一级带一级,形成上海的廉洁风气。他要求从小事情做起,坚决地刹住吃喝风和受礼风。“我想先从我做起,从市政府做起,我们市政府的人员下基层、到工厂,无论如何要做到‘一菜一汤’”,“今后市政府任何会议,严禁发包”。在一次听取市纪委工作汇报时,他提出:要振兴上海,把上海工作做得更好,还是要抓廉政、抓党风,要把它当作生命线来抓,并以“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刚直不阿”12字勉励纪检、监察干部。在一次市区县大会上,他向与会干部赠送并讲解一段古训:“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生明,廉生威。”

    现在公车私用的现象并非鲜见,有人形容是“三个三分之一”:领导公用1/3、领导及家属私用1/3,司机私用1/3。在上海工作期间,镕基同志的外孙女每天都由其夫人劳安骑自行车接送幼儿园。某日早晨,突降暴雨,他的夫人依旧准备骑车送孩子。警卫见此场景,出于安全考虑,用公车将小孩送去幼儿园。此事被镕基同志知晓后,立即要求警卫向市委行政处结清了汽油费。

    廉洁自律本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传统,但现在我们的党纪党风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有的领导干部台上喊反腐,台下就受贿;讲排场、摆阔气、“四风”盛行;人前道貌岸然,人后男盗女娼。在这些人身上,不仅共产党人理应具有的高尚情操荡然无存,连起码的做人道德也弃若敝屣。长此以往,说腐败有导致亡党亡国的危险,绝不是危言耸听。

    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的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收入《实录》的镕基同志一百多篇讲话,没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雄才大略的展示,没有装腔作势、治国平天下的所谓哲理名言,更没有故作矫情、哗众取宠的豪言壮语。但平实质朴的字里行间,我们却看到了一个杰出政治家的坚定信念、高尚情操、坦荡胸襟与博大人格。

    知易行难。尤其弥足珍贵的是,在坚守信念,履行执政者义务,严守道德规范诸多方面,镕基同志不仅是言者,更是行者。

    时节如流,岁月不居,最伟大的政治家和卓越领导者,原来也是从一件件小事、从一点一滴的身边事做起的。不同的是,他们在每一个细节,都做得那么出色。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在中国梦的浪潮在神州大地上迅猛激荡时,读《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我们看到了伟人睿智的光芒与人格的魅力照亮了历史前行的幽暗隧道,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中,撑起了民族精神的脊梁。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以身垂范自巍巍。

    正如北京大学立法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徐晓冬在《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首发式上作出的评价:伟大的政治人物并不会因为淡出政坛而被人们遗忘。他们以民为本、经世致用的理念,他们光明磊落、敢于担当的政治品格,他们经历挫折和磨难仍然坚持信仰、忠于人民的精神,这一切,甚至可能随着时光的流逝和距离的拉长,反而在人们的心中有一个更加全面、清晰、客观、深刻的认识。

    (作者系原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