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半岛网闻 > 正文

蒙牛五百日变局

来源:-- 2013-08-08 11:11:25 字号:TT

经过一年多的休整,蒙牛乳业正加快了整合的步伐。引入欧洲乳业巨头Arla Foods、增资优质奶源企业现代牧业、握手世界食品航母法国达能以及并购雅士利……这一切,距2012412日孙伊萍正式接手处于内忧外患的蒙牛乳业——这家国内最大乳制品企业总裁职位履职近500天。也正是在这短短的500天内,蒙牛乳业完成了一次破茧成蝶的蜕变:树立阳光、高尚、责任、创新的企业文化;加快对接国际轨道,确立四驾马车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完成了对蒙牛新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并施展出一系列大手笔,发展轨迹日渐清晰。

D:\蒙牛\幸福畅游\photo\蒙牛园区外景.JPG

大开大合战略布局同时,孙伊萍凭借多年快销行业经验,清楚意识到越是大象企业越要注重点滴,正是细节决定了企业的成败。于是精心筹划了绿色蒙牛,幸福畅游活动,作为蒙牛工厂开放系列活动的一个缩影,它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够参观蒙牛工厂,与消费者进行透明的沟通;参与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设立蓝天绿地公益基金,让蒙牛不再是赚钱机器,而是具有幸福价值观的市场主体。对蒙牛来说,打造百年产业,漫漫征程只是踏出了第一步。

 

临危受命  新掌舵人找到症结所在

时间回到2012年初,当时的蒙牛正处于负面舆论风暴核心,从2008年的“OMP事件开始,学生奶中毒事件黄曲霉素超标事件代工厂脏乱差事件接踵而至,把这家成立仅十余年的年轻企业打得措不及防,陷入内忧外患四面受敌的尴尬处境中。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孙伊萍临危受命,成为新的掌舵人,并大刀阔斧地进行企业变革计划。

有着敏锐观察力的孙伊萍入主不久,很快发现蒙牛的问题所在。蒙牛曾经是一家了不起的公司,看似新总裁只要不出质量事故、不让媒体曝光,蒙牛就能重现昔日的荣光。但问题似乎并非如此简单,影响蒙牛发展最根本的阻碍不在外部、不在媒体,而恰恰在蒙牛自身。这些问题结成了一个巨大的茧子,将我们束缚其中。

孙伊萍认为,改变蒙牛首先要从改变蒙牛的企业文化开始。20129月,蒙牛在北京召开品牌新形象发布会,发布了全新品牌Slogan “只为点滴幸福及全新的主视觉、品牌广告、产品包装,这是蒙牛集团成立13年来首次进行大规模形象切换。

 

重塑企业  从改变企业文化开始

就在蒙牛新品牌发布的同时,一场旨在重新树立蒙牛企业文化的改变也在企业内部悄然进行。阳光、高尚、责任、创新,这是孙伊萍掌舵下蒙牛全新的企业文化。事实上,孙伊萍比任何人都清楚,企业文化的根本在于沟通,在于是否能够让每一个真正关心蒙牛的员工提出自己最真实的意见和建议。

让孙伊萍喜出望外的是,在她的鼓励下,压抑已久的员工激情被彻底激发,一时间孙伊萍的短信、电话和电子邮箱全部爆满,挤满了来自蒙牛各条战线、各个环节上的意见和建议。孙伊萍清楚记得,新年前夕,有一份邮件来自内蒙古林格尔的一个小生产车间,一位蒙牛最底层的员工直言不讳地对公司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和中肯的建议。最让我感动的是,这位来信者毫无顾虑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王永飞。这封发自和林格尔某车间的实名信,让我看到蒙牛正在以一种更加透明、平等的方式敞开心扉,坦诚沟通。我觉得,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一份新年礼物。

除了企业内部文化重建,企业外部形象的建设同样重要。在我的脑海中,对所有事情的考量都基于消费者的需求。第一条要时刻铭记的法则是:我们必须赢得消费者,当他们置身市场时要让他们愿意购买我们的产品;第二条要时刻铭记的法则是:我们必须赢得消费者,当他们认可我们的品牌时会购买我们的产品。我们必须集中精力在市场营销的第一与第二法则中取得成功。在孙伊萍的强力推动下,蒙牛的公关和客服部门加强内外部沟通,开始让大家看到一个阳光的蒙牛。

 

质量为本  确立企业管理四驾马车

在以消费者至上的企业生存理念下,蒙牛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彻底解决质量难关。为此,孙伊萍下定狠心,先找老师学经验,必须尽快重建蒙牛质量管理体系。

而蒙牛的这个老师,正是拥有150年历史,在欧洲常葆青春的全球知名乳制品企业丹麦Arla Foods公司。

孙伊萍带领企业核心成员前往丹麦拜会,热情而严谨的北欧人对细节的设置和把控让他们大开眼界。他们参观的一家工厂本来最大设计产能为每年5万吨,但是,在Arla Foods全面梳理生产链条上的每一个节点,硬是达成了每年增产5000吨的目标,最终把年生产能力增加到了7万吨。其中一个细节让孙伊萍惊叹不已,原来这家工厂系统梳理了各个环节后,把奶罐车牵拉的奶罐从两节增加到了七节,在此基础之上,这家公司的原奶及内部物流项目中涉及的管理指标达到数百项,连车速和油耗都列入了考核。

对于Arla Foods来说,多一滴油的消耗、运奶车多拖一节奶罐,所涉及的金额简直细微到可以忽略不计。但是让人从这些细节中我们更能体会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系统的力量。孙伊萍感叹,通过精细化管理和卓越运营管理等各个方面完备的、系统的手段,为Arla Foods每年创造着26亿-27亿人民币的额外价值,这些额外价值几乎接近蒙牛2011年度全部利润的两倍!

回国以后,孙伊萍公开提出了两条大胆的言论:食品安全事件让蒙牛在显微镜下生存没有质量的生产一切都是负数。在她的精心筹划下,蒙牛全新的质量体系正式建立:在质量安全管理系统下设有集团质量安全管理系统、奶源质量中心、营运质量中心、市场质量中心,四个系统相互制约、相互联动,从管理机制上为品质保驾护航,在关键环节分别制定管理标准,加强全产业链食品质量安全控制能力。这就形成了蒙牛新质量体系的四驾马车。

D:\蒙牛\你的疑问 我的责任\资料\图片\IMG_4797.JPG

D:\蒙牛\你的疑问 我的责任\资料\图片\IMG_4837.JPG
严格遵从食品安全规定的挤奶流程

 

战略布局  四次大合作震动业内

在蒙牛不断练好内功的同时,孙伊萍也开始雄心勃勃地布局蒙牛的全球战略,从去年开始,蒙牛在资本和并购市场上连续打出一套强而有力的组合拳20124月,蒙牛力邀欧洲乳业巨头Arla Foods加盟,后者随即以22亿港元入股蒙牛,持股约占总数的5.9%,并参与蒙牛的实际运营,从而加强蒙牛从前端奶源管理到生产质量控制等关键的把控。今年5月,蒙牛以31.752亿港元增持奶源供应商现代牧业股份至约28%,成为后者单一最大股东。

与此同时,蒙牛与法国达能设立合资公司,合并了达能中国和蒙牛双方的酸奶业务。其中,达能26亿元入股蒙牛,一时成为世界乳品行业的又一大热点新闻。618日,蒙牛发布了收购雅士利至少75.3%股份的公告,完成了中国乳业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并购。这一套干净利落、目标明确的组合拳,正是来源于孙伊萍精心打造的下一个五年计划。在孙伊萍眼里,蒙牛要看清楚中国乳业未来发展的机会和急需补强的短板,必须要对接国际并推动国际合作路线。

D:\蒙牛\幸福畅游\photo\新建文件夹\蒙牛乳业总裁孙伊萍和达能集团中国区主席秦鹏先生公共签字.jpg
蒙牛乳业总裁孙伊萍和达能集团中国区主席秦鹏签约

D:\蒙牛\幸福畅游\photo\新建文件夹\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先生和雅士利集团主席张利钿先生签约.jpg
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和雅士利集团主席张利钿签约

业内人士指出,蒙牛的一系列整合动作已经带来了连锁效应,推动着中国乳业升级的进程。未来的蒙牛,不再只是中国牛,更是世界牛

 

开放胸怀  工厂免费对外开放

719日,一位特殊的参观者走进了蒙牛位于内蒙古和林格尔的工厂,实地探访奶制品的全程加工过程。这个特殊的参观者就是NBA球星丹尼·格林。730日,和林格尔的工厂再次迎来了两名特殊参观者:乒乓球世界冠军郭跃、马龙。其实,这正是蒙牛在今年4月重点推出的绿色蒙牛,幸福畅游活动中的工厂草原游。消费者购买印有蓝天配绿地 开箱赢大奖活动信息的蒙牛促销装产品后,开箱即可得到蓝天卡或者绿地卡,集齐两张中奖信息一致的卡片,即可获得再来一箱、平板电脑、草原工厂游等奖品。

D:\蒙牛\幸福畅游\photo\IMG_2998.JPG
特殊消费者、NBA球星丹尼·格林参观蒙牛工厂

D:\蒙牛\幸福畅游\photo\实验室变身牛奶观察员\在原奶实验室,郭跃首当牛奶“观察员”,动手体验原奶检测.jpg
乒乓球世界冠军郭跃、马龙体验“牛奶观察员”

活动自4月启动以来,共计数十万消费者参与其中,消费者从7月开始将分批次畅游内蒙古大草原。蒙牛无一例外都是在对外释放一个强烈的信号:全天候、多平台欢迎大家来参观蒙牛。实际上,自2005年以来,蒙牛乳业已接待了数百万的消费者,通过邀请媒体、意见领袖、消费者到蒙牛工厂参观。

让许多原来在网上言辞激烈地逢人必骂蒙牛的网友,通过参观了解到真实的蒙牛之后,开始在微博和互联网上发挥出越来越多的正能量。一位四年不喝蒙牛牛奶的网友,当场拿起蒙牛牛奶畅饮,可见阳光、坦诚的正能量有多么大的威力!孙伊萍如是说。

为了让消费者走近蒙牛,微博也成为有效的工具。去年7月初,蒙牛率先在新浪微博开通微客服,成为国内乳企第一个吃螃蟹的微达人。微时代的蒙牛企业形象主动变身萌牛,俏皮亲和的态度拉近了企业与网友之间的距离,蒙牛乳业的粉丝累计已增加到56万。今年5月,蒙牛又率先开通微信平台,也是国内第一家开通微信的乳企。而真实的数据也说明这些努力没有白费,上半年蒙牛质量投诉同比下降了21.04%,取得实质性突破。

 

助力公益  企业不是简单赚钱工具

为了打造更为鲜明的企业形象,蒙牛也开始悄然在公益事业发力。今年在蒙牛全力支持下,由中央电视台与光明日报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活动再次展开。蒙牛连续两年成为公益合作伙伴,号召员工与合作伙伴助力寻找最美乡村教师。

今年5月活动启动以来,蒙牛乳业组织寻找最美小分队深入全国的各个县区,500多位记者、蒙牛乳业员工及合作伙伴组成各地志愿者分队参与寻找,在全国20多个省市,走遍400多个乡村,寻访400多个乡村学校,行程共计15万公里,共寻访到300多位乡村教师,并向主办方推荐19位最美的乡村教师人选。同时开展了我回老家上堂课乡村教师幸福礼单乡村教师公开课等多个公益活动。

蒙牛控股方、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曾对蒙牛的文化如是解释,蒙牛这个公司,不是一个简单做生意赚钱的公司,如果蒙牛把它作为一个赚钱的机器,作为一个盈利的机器,走不远,也走不长,也不会被大家所接受,更没有给人们带来幸福感。所以要让蒙牛成为一个制造幸福的公司,不断产生幸福的公司,不断让别人幸福、自己幸福的公司,这就是宗旨

孙伊萍对此十分认同,去年,我专门前往湖南湘西自治州大山深处的一所小学,为那里的同学上了一堂英语课。尽管这所小学因为师资缺乏,无法按照国家规定为同学们配备英语老师,但同学们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却让我目瞪口呆

但让孙伊萍没想到的是,这三十多名孩子惟一的老师——吴金城,却是一位毕业了五年的大学生。他舍弃了诸多好机会好工作,坚守在家乡禾库镇茶寨村教书。由于学校经费不足,瘦小的吴老师就在教学之余推起了沉重的磨盘,用磨豆腐换来的钱给孩子们修缮桌椅、购买文具和体育用品。

如果不是因为蒙牛参与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这个活动,我不会认识这样一位豆腐老师,也不会了解到山村教师那份沉甸甸的令人肃然起敬的责任心。这份责任心,看上去似乎与幸福无缘,而我恰好认为,这才是幸福最好的表现形式,绽放在孩子们开心的笑脸里,阳光活泼而且充满希望。事实上,这段时间以来,我收到了很多来自他们的短信,要求我们把这项公益活动坚持下去,并且希望能够自己出钱出力,去帮助更多的乡村教师实现他们的梦想。我也号召大家更积极地参与到这样的公益活动中来,去帮助更多像吴老师这样的最美乡村教师,去体会幸福与责任的真谛。孙伊萍如是说。(转自《北京商报》,记者 陈杰)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