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海与恩师启功先生在一起
致力中外文化交流的“书法外交大使” ——记著名军旅书法家李洪海
举世瞩目的中国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船在完成一系列重大科研任务后,返回舱于6月26日顺利返回地面。随后,在中国航天控制中心举行的返回舱开舱点验仪式上,著名军旅书法家李洪海先生创作的一幅书法作品《中国梦》在搭载物品中,格外引人瞩目。这幅精美的书法作品是李洪海先生应中国航天控制中心之邀,专门为“神十”发射而精心创作的,经过层层筛选,严格审查,最终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这件寄托了中华民族美好愿望的书法作品,伴随“神十”遨游太空,并与3位航天员乘返回舱一起安全着陆。
童年时代就怀揣当书法家的梦想
1946年1月,李洪海先生出生在天津武清县东马房村,当时归河北省管辖。武清县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逢年过节,家家贴春联,户户立宗谱,造就了刘炳森、刘继瑛、石宪章、孙伯翔等书画名家。李洪海的父母都是普通农民,但妈妈将他引上了书法艺术之路。在东马房村,不管谁家婚丧嫁娶都要请程先生写礼单。他是村里的会计,颜体字写得很工整,全村人都对他很尊敬。在李洪海7岁时,妈妈就给他买来笔墨纸砚,让他写毛笔字,鼓励他将来成为程先生那样的文化人。李洪海说:“在我的童年时代,就对书法产生了浓厚兴趣,那时就怀揣着当书法家的梦想。”
1963年初中毕业后,李洪海先当了半年小队会计,后调到大队与程先生一起当会计,可以经常向他求教毛笔字。当时因工作需要,李洪海经常刻蜡版印材料,字体是长仿宋和魏碑体,并很快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水准。在家乡这段练字经历,为李洪海走上书法艺术之路奠定了基础。
《中国梦》行书 李洪海作
师承书法泰斗启功先生
1965年9月,李洪海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部队,先在连队里当战士,由于字写得好,连指导员派他出黑板报,并很快调入电话班。不久,师部干部科派人挑选一名抄写档案的战士,李洪海因钢笔字写得好而被选中,两年后被提拔为干事。当时师部干部科的隔壁是宣传科,宣传科干事王永祥会画工笔画,还负责装裱字画,启功先生的作品经常由他装裱。在众多书法作品中,启功先生的字熠熠生辉,以其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深深地震撼了李洪海的心灵,于是产生了拜见启功先生的愿望,并得到王永祥的大力帮助。
1970年6月的一天早晨,李洪海在王永祥的引荐下,来到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小乘巷启功先生的家里。当时启功先生刚刚起床,正在拿桃酥蘸开水吃早点,李洪海惴惴不安地向他提出学习书法的请求,没想到启功先生欣然同意,并当即为他书写一副对联:“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个月后,李洪海又去拜访时,启功先生开始指导他写字,并送给他一些字帖。从此,李洪海正式走上书法艺术之路,那副对联也成为他的座右铭。
李洪海深情地说:“启功先生的字写得好,学问大,人品好。他对中国书法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荣膺中国文联兰亭终身成就奖,这是伟大时代对他老人家的充分肯定。他不仅教我书法,还教我做人。我对恩师感激不尽!”启功先生是一位成就卓著的学者。他幼承家学,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后来又受教于陈垣先生,深得考辩之学的要领及“竭泽而渔”的治学精神,走上了专业规范的治学道路。伴随多年的教学实践,他对古典文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历史学、文献学、版本目录学、宗教学,也都有广泛的涉猎与研究。启功先生经常戏称自己为“杂货铺”,实则是学识博大精深,而且能打通各学科的界限,堪称名副其实的国学大师。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讲究师道,重视师承,其传承手段大多靠口传心授,书法也不例外。上世纪70年代初,当李洪海拿着自己写的一幅字请启功先生指教时,他要求李洪海牢记两句话:“有钱买帖,有暇看帖,有纸笔临帖。字体结构要上紧下松,左紧右松。”1987年夏季的一天,李洪海求教启功先生:“练书法有什么绝招儿吗?”启功先生告诫他:“一是临帖,二是临帖,三还是临帖。我发自肺腑地告诉你,我的书法就是临帖临出来的。”这是启功先生长期书法实践的经验总结,遵循启功先生的教诲,李洪海经常夜以继日地临摹《冯承素书王羲之兰亭序》《智永书千字文》《怀素书自叙帖》,几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达到一定水平后,他又开始临摹真、草、篆、隶各类名家字帖,最终成为一代书法名家。
1983年,李洪海考取了徐州工程兵学院,在上学期间又与河南篆刻家岳建平保持通信联系,并向他学习篆刻艺术。1986年毕业前夕,李洪海在解放军工程兵学院第四届美术、书法、篆刻展览上,荣获书法作品一等奖和篆刻作品二等奖,获奖作品送往北京展出。启功先生得知李洪海获奖后非常高兴,并鼓励他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当时,军事博物馆正在筹备“祖国在我心中”书画展览,启功先生给军博领导写了一封亲笔信:“兹有总参工程兵部李洪海同志,平素爱好书法,苦练颇有成效。闻军博筹备此展览,颇愿有所效劳。窃念此种工作,总以艺术内行为宜。将来经过此段工作,可作长期正式工作之可靠考验。当今一切人才有待开发,需求人者苦于少所了解,且苦于无处寻找。有才力者又苦无效劳门径。因此功愿介绍,穿针引线,如能工作得人,人才得用,是甚慰者也。”经启功先生引荐,李洪海很快被调到军博工作。启功先生还多次对他说:“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乃人生最大的幸福。”
2002年,李洪海在家乡建立一所希望小学,东马房村村干部专程来到北京请他题写校名。李洪海考虑若由启功先生题写校名会更有意义,于是向他提出了这个请求,启功先生没有任何犹豫便欣然命笔。提及此事,李洪海仍充满感激之情:“启功先生年事已高,眼睛又不大好,能无偿为一所小学题写校名,非常令人尊敬。这所希望小学的学生要倍加珍惜他老人家的深情厚谊,倍加努力学习,以优异成绩回报他老人家的关爱。”
形成骨势清秀、精美洒脱书风
很多人非常喜欢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因为它能给人以无限的美感。李洪海一直努力学习和继承启功先生的书法艺术,不懈追求他老人家清风透竹、灵动洒脱的艺术特色。书法在一个民族中,具有“上下千年,纵横万里”的经历,直到今天还备受推崇,必有它的特殊因素。李洪海认为,优秀的书法作品应该感人至深,细细品读起来一定结构优美、富于生活、富于情趣、修短合度、轻重谐衡、阴阳得宜、刚柔相济、有血有肉,让人看了流连忘返。说到书法精髓,启功先生在品评八大山人作品时曾说:“他的作品是瑰宝,是杰作,并不是因为作者名望高,而是因为他所画的画、所写的字、所题的诗,都具有作者的灵魂、人格、学养。纸上表现的艺能,不过是作者的灵魂、人格、学养升华后的反映而已。”
李洪海认为,在书法创作上应特别注重以下要点:首先,要处理好内容和书体的关系。根据书写内容选择适当的书体,使形式和内容相得益彰。抒情和豪放的内容用草书为好,表现山水风景的内容用行书为好,写碑文和墓志铭用楷书为好。启功先生曾告诫他:“如果要用颜真卿的楷书表现小桥流水人家,那就是形式和内容的不统一。”第二,在对每个字的结体上,严格遵循启功先生创造的黄金分割法比例。在分行布局时,也严格遵循黄金分割法。启功先生在考证和总结前人书法的基础上提出黄金分割法布局结构,将数学的某些概念引进书法创作,使书法作品更具美感。第三,要用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处理好字与字的提按关系。提按可以造成线条的粗细变化,创作注意以细促粗,以粗促细。粗笔画字与细笔画字是成比例的。粗笔画字成为整幅作品的支撑点,细笔画字将这些支撑点有机联系起来。有时根据作品的需要还会出现“半音”,即一个字一半为粗笔画,一半为细笔画,从而形成整幅作品的虚实变化和跌宕起伏。第四,要处理好真书与行草的关系。真书就是楷书,行草是楷书的简笔与快写。创作一幅行书作品时应注意以楷促行,以行促楷,通过行书与楷书的调整变化,促成整篇作品的抑扬顿挫。第五,要经营好疏与密的关系。书法如同音乐,也讲究节拍,音乐有1/4拍、2/4拍、4/4拍,书法字体联缀的疏与密同样构成了节拍。在有限的空间里,有时两三个字甚至一行字可以连在一起写,有时字与字之间留有很大的空白,有时一个字占3个字的空间位置,也有时3个字占一个字的空间位置。一般来说,每幅书法作品的亮点只能出现一次,应放在适当的位置上。第六,要处理好枯笔与湿笔的关系。创作时注意墨色的变化,根据创作者的情绪和书写内容加以调节,使墨色产生丰富的表现力。第七,要注意印章是书法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印章分为引首印、腰印、压脚印、名印、号印等,古人说“印往虚处行”,用印注意承上启下,搞好呼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用纸的色彩也要符合表现内容。此外,书法作品的装裱也至为重要。装裱是一件作品完成的最后环节,是对一件作品外在形式的包装。古人说:“三分字,七分裱。”装裱要美观、和谐和提神儿。
2001年12月,李洪海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了书画扇面展览,并出版了由启功先生题写书名、刘炳森先生题签的《李洪海书画扇选集》,引起了书画界的巨大轰动。传统书法幅式很多,有手卷、中堂、对联、条幅、横披、册页、扇面、斗方等,可谓各有千秋。扇面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扇子起源于何时,目前已无从考证。据唐代张彦远所著《历代名画记》记载,三国时杨修曾为魏太祖画扇面误点成蝇。据《晋书·王羲之》记载,王羲之曾为一位卖扇老太太的扇面题字,老太太卖出时索价百钱,在当时被传为佳话。我国古代特别是明清时期,许多书画家都有书画扇面传世,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扇面是纳凉的工具,一经名人题字作画便产生了高于扇面价值几百倍乃至几万倍的附加值。现在有了空调,扇面的实用性大幅降低,但一旦与名家书画相结合,变成了时髦的礼品和收藏品,就备受收藏爱好者青睐。
随后不久,李洪海先生潜心创作了数百幅书法斗方作品,由时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炳森先生审阅后,从中挑选出100幅精品出版了《李洪海斗方书法作品集》,并亲笔撰写了序言。在历代名家书法作品中,斗方属于书写较多的艺术形式,比如魏晋时期的墓志造像和晋唐以来的许多名家手札诗稿都属于斗方范畴。斗方书法为历代统治者和文人墨客所喜爱,一般都把玩于案头。如今,书法作品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根据现代居室的条件,斗方书法作品特别适宜普通家居环境。
书法艺术不仅是线条在特定空间表示一定的形态,同时也是特定时间的陈述,表示一个连续流动的过程。启功先生曾告诫李洪海:“写好一篇书法不那么简单,写出的好字是一个个富有弹力、血脉灵活,无穷变化蕴含于规范之中的图案。一行一篇是成倍数、方数增加的复杂图案。”遵循启功先生的创作理念,李洪海将平面设计的二维空间引入到斗方书法创作中,对一幅书法作品进行科学的分割,同时吸收绘画、音乐、舞蹈、建筑等姊妹艺术中的表现形式。例如,他写的“空潭写春,古镜照神”,两行字只占1/3的空间,其余均为留白;“居幽思远”采用方中出方的空间设计,方形的纸上大面积留白,丰富了作品的层次关系,能使作品产生出联想空间的视觉效果;“日新其德”则是方中设圆,圆中设方,使作品能产生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在当代书画家中,李洪海先生非常注重学习古典文化,曾阅读过许多古典文学名著,这对他的书法和篆刻艺术有很大帮助。他认为,书法不能脱离文辞而独立存在,应是文辞乃至诗文的载体。书法家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才能在继承的基础上将这种艺术形式发扬光大。《诗经》《易经》《离骚》《左传》《二十四史》《资治通鉴》《文心雕龙》《古文观止》《全元散曲》《全唐诗》等古典名著,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蕴涵了极其丰富的思想和智慧,读过之后既可以领略古代文化的奥妙,又能使自己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艺术修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让人受益无穷。在李洪海的书法和篆刻作品中,有大量典故、名句出自古典名著。例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出自《易经》;“雍容大雅”出自《史记》;“穆如清风”出自《诗经》;“经道纬德”和“义典则弘,文约为美”,出自《文心雕龙》;“公听井观”出自《二十四史》等。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书法当随时代变化,反映当代潮流,书法家应多创作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塑造美好心灵、倡导科学精神的好作品。
经过几十年的潜心钻研和刻苦磨练,李洪海先生的书法形成了内紧外拓、疏密相间、骨势清秀、精美洒脱的艺术风格。对其艺术成就,启功先生手书称赞道:“舞鹤游天,群鸿戏海。昔贤论书之语,今观李洪海同志之笔,宛然如此境界,乃知此语非夸也!”著名书画评论家王保生认为:“其字以楷为基,行楷综合运用,扬启功先生之精髓,博采众家之长,独树自家一帜。”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李洪海的书法作品曾100多次荣膺国内外大奖。1992年,他被列入世界书画名人。2001年10月,在法国巴黎文化艺术中心举行的第六届国际书法作品展览上,他的一幅书法荣膺金奖。2004年,李洪海荣膺中国书画艺术终身成就奖,并被评选为世界华人杰出艺术家。2009年,他被评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功勋文艺家,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艺术功勋奖。2010年,应外交部邀请,李洪海赴毛里塔尼亚、法国举办“舞动的中国文化”个人书法作品展,受到海外华人和国际友人的高度评价。近年来,他应邀为中南海书记处会议室、全国人大会议室、天安门城楼、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北戴河中央会议室、中央军委八一大楼创作书法作品,还为北京廉洁奥运主题公园创作《廉洁奥运赋》。李洪海先生先后创作了《毛笔黄金格习字法》《诸葛亮前后出师表》《李洪海书王羲之兰亭序》《翰墨系海疆》《李洪海学录雷锋日记》《李洪海书法美术精品汇编》等书法专著,艺术经历及作品被载入《中国文艺家传集》《世界当代书画家作品集》《世界当代书画名家大辞典》,《李洪海书王羲之兰亭序节录》还被指定为普通高等教育书法教程。
硬笔书法和篆刻艺术出类拔萃
李洪海先生不仅是著名的软笔书法家,也是出类拔萃的篆刻艺术家和硬笔书法家,这两类作品曾多次在全国以及各省市区举办的展览上获奖,创作并出版了《李洪海篆书千字文》《中国现代散文名篇钢笔书法》《红楼梦诗词歌赋钢笔书法》《小学生天天练钢笔书法》等专著,还撰写了题为《先秦军用印玺考析》的论文。
他的硬笔书法起源于在家乡当会计时刻蜡版,至今已有50年;从事篆刻从1983年开始,至今也有30年。李洪海先生的硬笔书法具有疏密有度、优美俊逸、清新雅致的艺术特色,给人以强烈的大美之感。他学习篆刻从临习篆字入手,反复临刻古玺汉印,阅读大量金石专著,广泛收集研读历代印章2000余方,然后又涉猎官印、古语印、封泥印、肖形印,心追手摹,耕石不懈。治印追求章法变化多姿,古拙雅丽;奏刀沉着遒劲,方整奇峭,成印得于自然。
被赞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书法外交大使”
中国书法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以其独特的内容与形式,强烈的民族文化感染力,在国际文化交流的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李洪海先生长期致力于将中国书法推广到世界,其书法作品被中联部和外交部指定为国家领导人赠送外国国家元首、政要以及社会名流的礼品,多次应邀为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军委办公厅、中国驻外使领馆等单位创作书法作品,被赞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书法外交大使”。
2002年7月1日至6日,应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的邀请,基里巴斯共和国总统布罗罗·斯托对我国进行第二次国事访问。他登上长城之巅后对人类这一宏伟奇迹叹为观止,随即抒发感慨:“长城曾经捍卫了古代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今天,中国正在构筑另一座长城,这就是经济建设的长城,有了这座长城,中国的国家安全和防卫则有了根本保障。”基里巴斯共和国驻华大使经我国外交部引荐,专程请李洪海先生将这段话书写成一幅书法作品,悬挂在基里巴斯共和国驻华大使馆,作为中基两国友好的历史见证。此外,李洪海还书写一幅唐代诗人白乐天的《牡丹》诗赠送给斯托总统。同年8月8日,中国驻基里巴斯共和国大使特此致函李洪海:“斯托总统表示,您的唐人诗句书法圆了他多年来渴望珍藏中国著名书法家作品的梦。对您的杰作,斯托总统高度评价与赞赏,称杰作将时刻唤起他对伟大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古代文明的美好回忆。”
1998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应邀出访日本和韩国。此前,中联部礼宾局约请李洪海为胡锦涛此次出访准备书法礼品。他从唐诗宋词中选出4首,精心写好后送到礼宾局。据礼宾局有关人士介绍,其中一幅书写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由胡锦涛副主席赠送给了日本政要小泽一郎。当书法卷轴徐徐展开时,谙熟中国书法的小泽一郎脱口而出:“这是启功先生的字吗?”在场的中国官员告诉他:“这是启功先生学生李洪海的作品。”小泽一郎惊讶之余非常高兴,当场朗读了这首唐诗,并对中国书法艺术赞叹不已。
2009年11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中非合作论坛,将李洪海的书法作品赠送给大会以示祝贺。这幅书法作品写的是:“加深友谊,促进互信,开展合作,共同发展。”李洪海担任此次中非论坛的文化顾问,受到中外嘉宾的广泛赞誉。
2000年5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曾庆红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出访日本和韩国,将李洪海的两幅书法作品作为贵重礼品赠送给两国重要领导人。其中一幅写的是“海纳百川”;另一幅写的是“君子交友谊,何必常相从”。
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为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做出了杰出贡献,也非常热爱中国文化。2002年2月8日,为了祝贺萨马兰奇先生81岁诞辰,李洪海精心在4尺整张洒金大红宣纸上书写一个“寿”字,装裱后寄往国际奥委会总部。很快接到来信,萨马兰奇先生已将这幅作品作为贵重礼品收藏,并寄来收藏证书和萨马兰奇先生亲笔签名的照片。
此外,李洪海的书法作品作为国礼,还赠送给俄罗斯总统普京、爱尔兰共和党总书记多尔干、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澳大利亚工党领袖陆克文、日本前内阁官房长官福田康夫等政要,以及世界魔术大师大卫·科波菲尔、音乐天后莎拉·布莱曼等社会名流。
李洪海表示:“中国书法是世界上一种绚丽和奇特的艺术,凝聚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审美意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根。很多外国人是通过书法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在国际交往中有时能发挥独特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以大爱情怀献身公益和慈善事业
启功先生为人至善至诚,一生乐善好施、助人为乐。受启功先生的影响,李洪海先生长期致力于各种公益和慈善事业,将满腔真情与一片爱心奉献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被社会各界广泛赞誉为“慈善书法家”。
在抗击南方洪水、“非典”疫情、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灾难的活动中,人们总能见到李洪海无私奉献的身影。1998年夏,南方洪水泛滥,他亲赴抗洪一线,在抗洪大堤上慰问湖北省军区的官兵,创作一幅幅书法作品送给抗灾指战员,激励他们战胜洪灾的顽强斗志。2003年春,“非典”疫情从广州、北京向全国各地扩散,他冒着可能被传染的生命危险,亲自将书法作品送往多家医院,慰问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鼓励被传染患者咬紧牙关战胜病魔。2010年4月,青海省玉树地震发生后,他积极捐款捐物,并与中国书协副主席苏士澍共同创作70幅作品,亲赴灾区举办书法展,将价值150万元的书法作品捐赠给灾区师生。2002年,李洪海向北京第三聋人学校捐赠15幅作品,向北京宏志中学捐赠8幅作品。此后不久,他又向启功教育基金捐赠100幅书法作品。2005年以来,李洪海将义卖书法作品所得240万元全部捐赠给公益和慈善事业,累计捐献书法作品900余幅。
1990年,启功先生在香港举办书法展览和拍卖后,用筹得的160万元善款,以先师陈垣先生“励耘书屋”中的“励耘”二字命名,设立了励耘奖学助学基金,用于帮助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启功先生助学的义举,激励着他以实际行动追随恩师的大爱情怀。2010年,李洪海展出的65幅书法作品,由著名收藏家于海介先生出资100万元收藏。他将这笔款项如数捐赠给家乡,在天津武清区设立了坚净文化奖励基金。启功先生在世时,斋号为“坚净居”,含“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之意。他以恩师的斋号命名该基金,表达了对恩师的怀念和崇敬之情,也表示“饮水不忘打井人”,艺术来源于社会,还要回报社会之意。
李洪海充满深情地说:“我是贫苦农民的儿子,是党和人民培养了我,毫无疑义应竭诚回报社会。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比个人思想与情感更重要。作为一名书法家,捐赠书法作品为公益和慈善事业做出贡献,也是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的事情。”
李洪海先生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军博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理事、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理事、国防大学客座教授、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书法创作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武清区政协委员等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做人和工作的准则是:勤于思考,兢兢业业;诚信为本,谦虚谨慎;善解人意,广结善缘。(孙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