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专家:中国舰载电子战机须瞄准未来20年以上对手

来源:新华网 2013-08-06 10:43:00字号:TT

携带电子战吊舱的歼轰-7A

  目前主要军事大国的电子战水平,都是敏感的机密信息。2010年左右中央电视台7套军事报道中曾经播出过歼轰七携带电子干扰吊舱,网络上也出现了歼11携带反辐射导弹的照片,由此可以证明中国空中电子战实力已经初具规模。但中国研制舰载电子战飞机,不是载机平台的问题,也不是几个干扰吊舱和反辐射导弹的问题,必须从源头上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就是要明确舰载电子战飞机的需求和任务。由美军EA-6B长达30多年的服役期来看,电子战飞机必须具备设计上的前瞻性,也就是中国舰载电子战飞机必须瞄准未来20年以上最强大的对手和可能的作战环境。用句通俗的话说,只能“就高不就低”。只有把任务设想得艰巨一些,才能够在应对周边事态中得心应手。只有明确了我们的敌人是谁,可能与谁作战,我们才能明白对付的是什么样的电子系统,这样我们才能决定在什么样的平台上开发舰载电子战飞机,和优先发展哪种核心电子战能力。接下来才是电子战技术的攻关和系统集成。

  第二是注重电子战的软件能力。这里说的软件能力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电子战系统的软件重编程能力。电子战飞机平台“再重再大 ”,容积也是有限,但海上电子战的威胁却不断增加。如果每出现一个新威胁我们就要研制一种新装备,明显是得不偿失的。而重编程能力则是利用计算机程序,根据敌方的电子信号特征来控制干扰信号的产生,这样就能有效应对各种新威胁。同时软件重编程能力也有助于构造一个开放性和模块化的通用硬件平台。其二是电子战的计算机自动处理功能。如果在歼-15或者F/A-18F这类战斗机平台上改装电子战飞机,其成员最多只有两人,其中1人为电子战军官,而EA-6B这类4人编制的电子战飞机则有3名电子战军官,这就需要新的电子战系统具备相当的自主执行能力和辅助飞行员决策的能力,这样才能够在有限的人员中,在高机动瞬息万变的战场中把握主动,及时使用各种软硬电子战杀伤手段,为整个编队提供不间断的电子战掩护。

分享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