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长征组歌》作曲家之一唐诃去世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3-08-04 08:16:00字号:TT

    

    上世纪60年代,一部描写红军长征的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广为传唱,不少唱段至今依然被认为是合唱歌曲中的经典。歌曲《众手浇开幸福花》、《老房东“查铺”》、《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牡丹之歌》等歌曲也是家喻户晓,我国著名作曲家唐诃就是这些旋律的创作者之一。7月25日凌晨0时26分,唐诃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在青岛与世长辞。

    著名歌唱家于淑珍是电影《甜蜜的事业》中的主题曲《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首唱,两人在艺术创作方面也颇有默契。她对唐诃的敬佩溢于言表:“我不知道他哪来的那么大的热情和精力,在晚年创作了很多村歌、校歌,这都是很多人不愿意做的。我们都是用书信的方式沟通歌曲的创作和演唱,有一次他寄来了一首歌的乐谱,我就开始练唱,不久他又寄来一份乐谱,说有改动。仔细比对了半天我才发现,他修改了一个音,有意思的是,没收到他这封信之前,我就已经按照修改后的音唱了。”

    《众手浇开幸福花》描写了农民翻身做主人的喜悦心情,《老房东“查铺”》以动人的音乐形象展现了军民鱼水之情,《牡丹之歌》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而《长征组歌》更是将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合唱艺术相结合的典范。

    以唐诃、生茂、晨耕等为代表的一代军旅作曲家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和中外音乐的结合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唐诃的儿子唐玥对记者说:“在我们的童年记忆里,爸爸只是在周六晚饭时才回到家,吃完饭检查我们的作业,没有多余的时间说‘多余的话’。星期天一般都是带我们和妈妈去公园游玩、看电影,一天玩得不亦乐乎。从小到大,爸爸几乎没有教过我们一首完整的歌,没有督导我们学过一样乐器,因此我们都没有从他身上受到多少音乐熏陶。爸爸经常‘失踪’,少则几个星期,多则一年半载。多年以后,我们读了他的‘回忆录’,才揭开当时的‘谜底’——原来他是参加‘抗美援朝战役’ 去了,是下基层连队去了,或者是去‘采风’搜集民间音乐素材去了。慢慢我们才了解到了父亲的伟大。”

  

    四位作曲家均已离世 老战友首演地再唱经典

    (记者 郭佳)由48年前《长征组歌》首演时的参与者、亲历者以及作品的歌唱爱好者组成的北京老战友合唱艺术团, 八一之际再登当年首演地民族文化宫大剧院,重新唱响这部经典。

    自1998年成立至今,北京老战友合唱艺术团已经在部队、学校演出《长征组歌》300多场。近50年来,《长征组歌》的每一场演出,艺术指导马子跃都不曾忘记,“1965年8月6日,周总理自己来看演出,看完演出后,他对10首曲子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其中周总理提出《遵义会议》那首的天幕草木花红太漂亮,与史实不符,‘我们参加遵义会议时,天很冷,点着火盆,还穿着棉大衣’。”马子跃还告诉记者一件事,一位刚刚去世的老红军的家属辗转找到他,说这位原红四方面军的老战士希望自己去世后的告别仪式上不放哀乐,而是播放《过雪山草地》的循环音乐,“我找人做好录音帮助他完成了这个心愿。”

    在这个合唱团中,年龄最大的已经80岁,小的也已经快70岁,包括马子跃在内的20多人都是当年首演的参与者和亲历者。这次回到当年的首演地演出,马子跃回忆:“当年民族文化宫大剧院还叫民族宫礼堂,一层的男洗手间还能洗热水澡。每天下午,我们都是坐着敞篷‘大解放’来到现场,4点多就开始在剧场的院子里分声部排练。开演前15分钟,任何人不许走动、不许发出声响,更不许在侧台待着。”48年过去了,马子跃说:“每一次演唱都有不同的感动,到今年,《长征组歌》的4位作曲家已经全部去世了,再次唱响心情肯定不同。常有人问我们,唱了一辈子什么感觉?我说经典常唱常新。”

    据悉,2015年《长征组歌》首演50周年之际,北京老战友合唱艺术团还将在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举办盛大的纪念演出。

分享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