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歼10定型试飞排除故障1400余条 比国外同类快2年

来源:中国航空报 2013-08-01 13:27:00字号:TT

  军民鱼水情 忠勇报国心——试飞团、试飞中心携手共促飞行试验技术提升

  时光荏苒,春华秋实,阎良已大变模样。但唯独阎良的蓝天没有变,还是那样蔚蓝,还是那样广阔,不同型号的飞机不时呼啸划过头顶,一年又一年。

  因为对蓝天的挚爱,因为对国家的忠诚,因为对事业的追求,因为对责任的坚持,他们的双手握在了一起,从此再没有松开。

  老型号走了,新型号来了,如同老同志退下去,新同志跟上来,航空飞行试验的不断发展,新老交替是一种进步,缔造了无数辉煌。在这辉煌的背后,隐藏着一种亘古不变的鱼水之情。空军某试飞团与中航工业试飞中心在军民融合、共同发展中结下了深厚的情感和友谊。

  蓝天无垠,大道无涯。

  在中国航空科研试飞事业发展的历程中,空军某试飞团和试飞中心相互协作,无私无畏,奉献了智慧、青春甚至是生命。他们是和平时期离死神最近的人,他们是演绎“刀锋上的舞蹈”的人,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以心血铸就了中国航空的起飞线。

  因为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使命,“军民共建”,血浓于水,血浓于情,他们是生死之交。他们将忠诚与承诺扎根在心里,置个人得失于度外,依靠科技强军、技术创新和抱团发展,在蓝天拓荒中掀起了惊涛裂岸。

  试飞团和试飞中心以独有的“军民共建”方式,在互相支撑和互相促进中将不朽功勋铭刻在了祖国的蓝天上。

  他们,是国家意志的践行者。

  同德同心 其利断金

  何谓飞行试验?

  飞行试验是在真实飞行条件下进行的产品鉴定和科学试验。它是新型飞机研制和鉴定的重要环节,是航空航天科学技术探索和研究的有效手段,是对航空新产品摸索和积累使用经验的必由之路。

  在这条充满艰辛、充满危险、充满挑战的必由之路上,几代航空试飞人同心同德,共克时艰,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飞行试验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特别是新机试飞,汇聚了为新机研制而承担责任的所有人。

  作为歼10飞机副总设计师、试飞总师,周自全以深厚的技术功底铸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他通过科学的顶层设计和试飞方法、测试监控、数据处理、维修保障、试飞驾驶等技术创新,确保了试飞安全和效率,使我国的试飞技术实现了由第二代向第三代的全面跨越。

  在他和试飞团队的努力下,该型号试飞从未发生任何等级事故,试飞周期短于国外同类试飞平均周期两年。

  同德同心,其利断金。

  在中国的国防建设中,他们以心血熔铸了无数坚矛利盾,军民团结如一人的力量无坚不摧。

飞行前精心准备。杜春江 摄

  心能执静 道将自定

  做好“军民共建”工作,既是发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的需要,更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兴旺发达和人民幸福安康的现实需要。

  在军民融合中,空军某试飞团和试飞中心不断追逐并丰富着铸剑为犁的梦想,在对科研试飞技术的探索中展开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卷。

  为了提高试飞效率,试飞团和试飞中心不约而同地开始了试飞技术提升的探索。

  在歼8Ⅱ飞机的鉴定定型试飞中,时任试飞总师的张克荣提出:“如果不突破和创新传统的试飞方法和理念,我们就无法确保按节点完成试飞任务,我们必须要搞综合试飞。”在他的主导下,3年下来,仅在歼8Ⅱ飞机定型试飞中,就节省了近百个起落,缩短试飞周期一年以上。这也为随后的“飞豹”大兵团会战,甚至歼10飞机的定型试飞打下了基础。

  如今,根据诸多重点型号的特点,“综合试飞”已逐步演变成为“整合试飞”,科研试飞的目标被进一步量化、细化,试飞工程师和试飞员的交流更加透彻,关系更加紧密。

  而随着试飞员队伍的日渐充实,试飞团也开始探索多机种混合场次试飞。2004年,在试飞中心相关科研单位的配合下,试飞团充分利用飞行指挥、引导自动化和GDAS监控系统等辅助指挥的配套设施,成功摸索总结出了多机种组织混合场次试飞、科学降低能见度标准等试飞经验,将飞行场次利用率提高了25%。也就是这一年,试飞团开始加速提升试飞员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科研攻关能力;培养试飞员使用工程语言与科研人员进行交流的能力;锻炼试飞员完成高风险、高技术含量课目的试飞能力、多机种混合场次组织指挥能力和新机试飞能力。

  心能执静,道将自定。在对试飞技术的探索中,无论是综合试飞技术,还是多机种混合场次试飞,他们在对共同目标的追逐中心无旁骛,配合默契,“军民共建”愈发彰显自觉,散发着成熟的味道。

  磨璞见玉 砺剑生辉

  飞机的弹射救生系统被战机飞行员称为“第二次生命”。通过学习,试飞员张旭渐渐有了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一次,在“使弹射稳定的两根绳索会不会对飞机造成不良影响”的问题上,张旭和科研人员发生了争论。在通过5个起落的专项飞行后,证明了张旭的判断是正确的。曾和他发生争论的科研人员也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以前靠蒙,这次靠谱。”一天,某型号载荷与强度科目试飞下来,试飞员李刚意犹未尽。

  以往的飞机起落架强度试飞,全凭试飞员自己操纵来控制风险。而现在,通过试飞中心科研人员的努力,利用屏显和数据分析,科研人员可以实时向机内的试飞员提供修正量,告诉试飞员如何操作,为空中试飞提供了完备有效的技术支持。

  “现代试飞技术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实现从传统意义上的试飞员到试飞工程师的转变,成为飞机真正意义上的主人。”试飞团前团长、国际试飞员、空军特级试飞员张景亭曾这样说道。

  当前,随着一些重点型号的科研试飞,对风险的控制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某型号试飞进程中,科研人员和试飞员俨然一体,互相学习,互相负责。

  大过载试飞,科研人员通过数据分析和对比,对风险提前预测,在和试飞员的交流中及时进行技术交底,并展开充分讨论,双方共同摸索解决办法;某型号机在做滚转改出机动科目进入跨音速带时,总是出现侧向震荷问题,科研人员和试飞员一起赶赴主机所,在模拟器内反复操作,一起查找问题原因。

  试飞团参谋长李吉宽介绍,近十几年来,试飞团一方面坚持传统的“以老带新”培养方式,给新人压担子,压任务;一方面继续丰富和改进“以老带新”的方式,带领新人加强和相关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的接触交流,聚焦新人对试飞技术深入探索的兴趣和注意力,使他们很快就和科研人员融为一体。

  在这种环境中,试飞员的敬业精神得到了明显提升。试飞中心飞机飞行试验技术研究所的某课题主管李俊介绍:“现在有很多试飞员都喜欢和我们一起讨论试飞任务,在型号试飞中,一旦问题出现,大家立刻展开交流,有时现场就能提出解决方案。试飞员魏宏伟有一次晚上看飞行手册,因为一个问题没搞懂,晚上23时还打来电话,非要弄清楚才行。”

  磨璞见玉,砺剑生辉。试飞员和科研人员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方案、优化流程等方面自觉形成一个团队,因为试飞技术攻关是试飞团和试飞中心共同的重任。

  

  唇齿相依 高度融合

  一首铿锵有力的《人民军队忠于党》,表达了试飞员对祖国的热爱,对党的忠诚;一曲流畅婉转的《我爱祖国的蓝天》,抒发了试飞员和试飞工程师们对科研试飞事业的执着。飞机飞行试验技术研究所作为试飞中心科研试飞的核心单位之一,与试飞团二大队在“空军某试飞团与中航工业试飞中心基层党支部开展互学互帮互促活动”中结成对子,他们在试飞团“军歌嘹亮,与蓝天同在”歌咏比赛中共同登台,赢得热烈欢迎。

  谷波是2006年中国空军新世纪第一批试飞学员。在他的眼里,试飞工程师和试飞员亲如一家。他认为,只有双方相互了解,相互促进,才能形成良好的科研试飞局面。

  谷波说:“从工作的角度讲,试飞团、试飞中心的合作是一种唇齿相依,高度融合的关系。”

  空中试飞具有很高的风险性。谷波介绍到,在实际试飞中,飞机的动态信息、参数等通过采集传到地面并合理展现出来,这为试飞员的保驾护航起到了关键作用。

  2012年1月6日,某型号机在外场执行航电武器试飞时,科研人员通过地面监控发现发动机振动值突升,并有增长趋势,随即报告指挥员,并要求试飞员收油门。在地面指挥员的引导下,试飞员刘永刚迅速采取措施,将已超过最大着陆重量的飞机空滑迫降成功。

  在试飞中心,由该中心自主设计研发的地面安全监控系统屡屡发挥重大作用。2012年12月18日,某型号高速滑行试验,飞机左右发开车3分钟后,监控画面即显示右液压供油箱油位迅速下降,但此时机上液压压力却显示正常。负责当日试验指挥的试飞员李刚果断指令终止试验,避免了一起重大安全事故。事后分析,如果再晚2~3分钟,两台液压泵就报废了,后果不堪设想。

  在这套地面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和研发过程中,试飞员李刚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他的很多技术理念都被设计人员津津乐道,感到“很有启发,很超前,但很实用”。据介绍,该系统的投入使用,实现了试飞监控从数据显示、人工安全监控到智能监控及辅助决策的历史跨越,具有天线远程控制信号稳定性、可综合组网进行数据实时处理等特点;此外,该系统缩短了数据处理时间,提高了决策效率,保证了应急处置成功率,有效提高了科研试飞安全系数。

三机并行。杜春江 摄

  战友战友 亲如兄弟

  起飞线上,面对机务人员的列队迎接,试飞员的军礼非常严肃。试飞员与机务人员,有一种以生命相托的情谊,饱含着绝对的信任、极端的负责和深厚的感情。而每一次飞行归来,机务人员看到试飞员在座舱里就向他们竖起了大拇指,这是对承诺的一种敬意。

  一位试飞员曾这样形容机务人员,只要飞机上天,他们的心也就跟着悬了起来。如果飞机超过计划时间还没回来,机械师脸色就会非常凝重,这时你和他说话,会发现他的心思根本不在这里。

  他强调说:“机务人员既是我们的战友,更是我们的兄弟。”

  在“飞豹”某型机试飞过程中,机务人员从结构上解决了严重危及飞行安全的“飞控系统非正常拉起”故障;在歼10定型试飞中,机务人员排除故障1400余条,提出优化设计建议119条。机务人员和试飞员亲如手足,情逾骨肉。

  对飞机的维护和保障是试飞技术的内涵之一。在实践中,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科学维修理念正在不断深入,异地试飞、特殊环境、风险科目试飞保障能力持续提升,自主研发的《机务维修管理630系统》、《航空机务维修管理系统(EMSS)》、《航空维修培训评估系统》等信息化平台,实现了机务维护工作的标准化、流程化和精确化;故障规律、保障方法、老龄飞机维修方案设计、危险源识别控制等技术研究成果不仅有效提升了试飞保障能力,也为主机厂所、新机列装部队提供了实践指导。

  伴随试飞型号的增加和试飞强度的提高,试飞中心深入整合场务保障资源,通过一二次雷达数据融合、多目标引导、低能见度天气精准预报、“四站”保障、特种车辆保障、场道维护、鸟害防治等技术研究以及助航灯光系统的建立,在试飞基础保障能力上实现了混场次、大强度、全日制保障的跃升;试飞场务保障资源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为科研试飞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可靠性、测试性、维修性、保障性、安全性是武器装备的关键性能。多年来,试飞中心立足航空武器装备“五性”评估验证技术研究和验证基础技术研究,不断探索深化研究领域,先后完成了20余个重点型号的“五性”评估工作,建立了三代机评估技术体系,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五性”评估技术体系,为型号定型提供了依据。

  “兄弟”是试飞员对机务人员常用的称谓。每当飞机滑出,加速前行时,机务人员的目光始终不能离开飞机。虽然有过无数次眺望,但是他们仍然习惯性地将目光投向天际。

  一声“兄弟”,一种信任,一份承诺,一片牵挂。追求顶尖试飞技术的万丈豪情隐匿于试飞员与机务人员长久的情感交流之中,“军民共建”总是在飞机起飞的那一刻倍显情谊绵长。

  肝胆相照 鱼水情长

  在载荷谱实测试飞技术的研究过程中,因为要根据不同飞行阶段的测量要求来选择测试飞机,试飞工作繁琐,试飞员会有耐心吗?

  “做这个课题,时间跨度久,内容安排多,使用的飞机也多,在试飞员的选择上,要选择不同水平的人员。在部队,一些老资格的飞行员不愿意配合,而回到咱们试飞团,凡是接受任务的试飞员,从不挑三拣四,每一个起落,无论动作难度大小,都是标准到位。不久前刚刚获得院试飞丰碑奖的试飞员李存宝就飞过我们的任务,动作虽然简单,但那才叫认真。”田丁拴和杨建忠两位科研人员已从事载荷谱实测试飞多年,对该项目试飞员的评价,他们最有发言权。

  “只要能飞,对任务从不挑肥拣瘦,立刻就兴奋起来,试飞员长期和蓝天打交道,心像蓝天一样宽广。”2012年,航空电子机载设备飞行试验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李向阳有大半年时间在外场出差,某型号航电武器试飞遇到了大量棘手问题。如何实现技术突破?状态如何控制?计划进度如何优化?试飞员几乎天天和科研人员、地勤人员挤在一间房子里,对问题一点一点地抠,有时为了一个细节,大家讨论激烈。但讨论完了,一样还是好兄弟。

  “试飞员是科研试飞环节中的重要力量。支持试飞员的工作,我们有责任在帮助解决试飞员训练条件,生活条件等方面要提早谋划。”试飞中心战略发展部副部长魏志成强调。

  多年来,为了保证试飞技术的不断提升,试飞中心不仅总结编著了《试飞技术试飞驾驶指南》,还在对试飞员的培训积极上积极沟通,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加强对试飞员的培训。试飞团参谋长李吉宽介绍,在试飞中心的大力协作下,随着型号任务的加重,团里已经有5~6批、约20人次的试飞员到国外参加过专业培训,极大开阔了试飞员的眼界,他们从国外带回来的新理念、新标准有效指导了型号试飞过程中所遇难题的解决。

  急试飞团所急,想试飞员所想,试飞中心想尽一切办法争取国家立项,满足试飞团的各种基础条件建设要求,认真规划考虑试飞团办公、训练条件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速度,保证工程质量。同时,以专项政策主动作为,解决试飞员的住房和家属子女的就业安置等问题,为试飞员解除后顾之忧,确保试飞员全身心投入科研试飞。

  一个新型号的成功,历来都是一个团队的成功。为确保试飞安全和试飞质量,试飞中心于今年3月开始在某型号试飞中推行“五人核心团队管理”,即在该型机试飞中,由中心主管领导、科技部主管领导、型号总师、飞行副总师、质量副总师五人牵头负责,统筹推进。在这个五人核心团队中,飞行副总师就是该型号的首席试飞员。

  某型号总师、刚刚被集团公司聘为发动机试飞技术特级技术专家的马健介绍说,飞行副总师的设立,在型号试飞中更加明确了试飞中心和试飞团就型号相关问题的具体接洽和协调、解决,有益于对型号试飞通盘考虑,保证安全飞行。

  通过飞行副总师的作用,试飞员的意见能够被有效集中,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反馈至相关单位,迅速得到解决;对试飞员的培训能够集中有限的资源,统筹安排理论学习和模拟操作,并在讲评中形成互动,强化试飞员对飞机特性的深入理解;在任务单编制中,就飞什么、怎么飞,以及相关资源准备如何等关键问题,飞行副总师通过团队内部沟通,保证了协调工作的效率;飞行后的讲评,飞行副总师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促进讲评中对问题的深入细化,寻找问题原因层层剥笋,相关单位和试飞员的交流越来越深,进而凝聚力量,形成合力,利于整个试飞团队的高效运转。

  马健说:“五人核心团队管理在科研试飞中第一次明确了试飞员的作用发挥,这将在飞行试验技术提升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他的助手则表示,这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个型号不管跨多少专业,有多少问题,只要军民一致,肝胆相照,就没有攻不下来的难关。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2006年12月28日,时任空军某试飞团团长的张景亭被任命为中国飞行试验院副院长,直至中航工业试飞中心副主任。

  2013年4月17日,现任空军某试飞团团长邓友明被任命为试飞中心主任助理。

  2013年4月28日,试飞中心召开颁奖大会,隆重表彰优秀试飞员代表。授予汤连刚、谭守才、李存宝、史同洲、刘学岩、张海、杨滨、张景亭、单有生、邹建国等10名试飞员“试飞丰碑奖”。

  试飞中心党委书记宋跃进指出,试飞铺就通天路,通天路上有丰碑。正是由于试飞中心、试飞团几十年如一日唇齿相依、荣辱与共,才建立起了一座座丰碑。

  军民共砺剑,蓝天写忠勇。航空报国志,四海荡豪情。

  在对共同使命的担当中,他们以大无畏的胆识和勇气赋予了“军民共建”新的内涵;他们以科技创新将“军民共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于无声处有惊雷。他们在“军民共建”中将中国的飞行试验技术逐渐推向高潮,引发了世界的惊叹,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李驰)

分享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