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10日电 (记者 周锐 石岩)时隔17个月,中国外贸再度出现进口、出口同比回落的“双降”局面。
10日公布的海关数据显示,2013年6月份,中国进出口总值2万亿元人民币(折合3215.1亿美元),下降2%。其中出口1.09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743.2亿美元),下降3.1%;进口0.91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471.9亿美元),下降0.7%;贸易顺差1693.4亿元人民币(折合271.3亿美元),收窄14%。
中国外贸上一次出现“双降”还是在2012年的1月份。当月,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比上年同期下降7.8%。其中出口降0.5%,进口降15.3%。
不过,看似疲软的数据主要受到季节性因素影响。由于2012年的春节在1月份,当月只有17个工作日,比上年同期少4个工作日。据测算,如果剔除上述“时间差”的干扰,2012年1月份,中国的进口和出口事实上分别增长了10.3%和1.5%。
相较而言,本次进口和出口数据的同比“双降”则更多体现了中国外贸基本面上的压力。
中国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1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指出,二季度中国外贸进出口增速明显放缓,特别是5、6月份进出口的情况更加不容乐观,当前中国外贸面临着比较严峻的挑战。
在郑跃声看来,进出口数据的双双疲软是五大不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外部市场需求持续低迷,抑制中国出口的进一步扩大。郑跃声指出,外部市场需求的疲软直接导致中国出口企业的订单在下滑,出口增长陷入低迷。
他透露,在接受月度调查的近2000家出口企业当中,2013年以来每个月都有45%以上的企业反映新增出口订单金额同比在下降。6月底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9.2%的企业反映新订单金额同比减少。这个数据较上个月扩大了1.9个百分点。
第二,汇率、劳动力工资等出口成本在持续上升,加大了出口企业的出口难度。郑跃声指出,截止到6月28日,人民币兑美元、兑欧元、兑日元汇率中间价分别较去年年底升值1.7%、3.3%和16.7%。与此同时,国内劳动力成本在继续增加,这导致出口企业产品竞争优势逐渐削弱,出口难度加大。
第三,贸易摩擦频发且多样化。郑跃声表示,2013年一季度一共有12个国家对中国发起了22起贸易救济调查。贸易摩擦发生的国家、产品呈现多样化的态势,对中国相关优势产品的出口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第四,国内工业生产放缓,抑制了原材料的进口需求。而过剩的钢铁、水泥、造船、光伏等行业的盈利能力的下降,进一步抑制了对上游原材料进口的需求。
第五,海关的贸易统计是按照进出口的金额来统计的。伴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下降,今年上半年中国进口的大宗原材料的进口均价出现了明显下降。
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6月进出口双双差于预期,显示外需仍然疲弱,考虑到汇丰制造业PMI也在继续回落,下周一即将公布的中国二季度GDP增速可能较一季度继续放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