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最美”寻找团进行中,作为2013年“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公益合作伙伴,蒙牛寻找团,深入到贫困偏远地区,寻找那些坚守在简陋三尺讲台的乡村教师们。
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蒙古族小学,有一位备受孩子们喜爱的教师。在执教的30年间,她不仅对工作认真负责,教授孩子们知识,在生活上也一直像妈妈一些给孩子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她就是旭仁格日乐。(图片源自网络)
旭仁格日乐其实是上海人。上世纪六十年代,因三年自然灾害,华南地区很多孩子成了孤儿,有3000名孤儿先后来到内蒙古,成了草原的儿女。旭仁格日乐就是其中一个。草原善良的阿爸阿妈将她抚养长大,成人后的旭仁格日乐扎根牧区教育事业,用爱反哺草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对草原深深的眷恋和祝福。(图片源自网络)
旭仁格日乐很会带动课堂气氛,她的课上总是充满欢声笑语。为了让孩子对语文产生兴趣,旭仁格日乐突发奇想,利用手中的画笔把课本上的知识画出来,这种连环画的教学方式在当时可称得上是新奇出彩,马上就让一个个充满好奇的小脑袋聚集了起来,看到他们渴求的眼神,旭仁格日乐知道自己的方法奏效了。(图片源自网络)
30多年来,在教学岗位上辛勤奉献的旭仁格日乐先后荣获优秀青年教师、优秀教师及教学能手等光荣称号,她所带的课程在全区首届蒙古语授课小学比赛中获得优质课一等奖,在自治区小学思品学科第六届新课改教学展示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图片源自网络)
旭仁格日乐说:“1978年我首次踏进红格尔苏木蒙古族小学时,就意识到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虽然我无法像太阳一样,将自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但我却可以象母亲一样,关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幼小的生命。” (图片源自网络)
牧区孩子的家离学校都很远,所以孩子们都在学校寄宿。冬天的草原寒风刺骨,加上以前的学校条件有限,不少孩子手脚都生了冻疮。而旭仁格日乐就像妈妈一样,为孩子们洗头洗脚。(图片源自网络)
在上世纪,孩子头上很容易惹上虱子。旭仁格日乐便从家中拿来篦子,为孩子们梳头。在同学聚会上,一位已经40岁的学生开玩笑说:“老师,你看,曾经脑袋上长虱子的孩子,如今长大成人了,可以用自己的力量为家乡做贡献了。” (图片源自网络)
2007年,旭仁格日乐第一次回到上海。她为一直给学校提供资助的上海友人献上自己亲手缝制的蒙古袍。站在东方明珠电视塔下,旭仁格日乐许下了自己的心愿:“我想带我的学生们一起来上海,让他们也感受一下大城市的繁华。” (图片源自网络)
旭仁格日乐为孩子们一人带了一份上海特产。看到几天不见的老师,孩子们欢呼雀跃。“想老师了吗?”“想!” “你们有没有决心好好学习,考到像上海那样的大都市去?”“有!”孩子们的回答铿锵有力。(图片源自网络)
由于牧区教学条件艰苦,旭仁格日乐患上了肾病和关节炎。54岁的旭仁格日乐即将告别陪伴了她30多年的讲台。“心里有一万个舍不得。即使离开这个岗位,我的心也不会离开。”旭仁格日乐说。(图片源自网络)
旭仁格日乐,她用30几年的讲台生涯,来还当年的点滴养育之情。虽然生在上海,但是内蒙更像是她的家,因为她把整个身心都奉献给了辽阔的草原。(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