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半岛网闻 > 正文

“蒙牛帮我实现规模化牧场梦想”

来源:-- 2013-06-07 15:48:52 字号:TT

    “等过几年政策再好一点,我还想把牧场办成一个可供观光的生态牧场。”对于刚年届40岁的崔志刚来说,现在,养牛已经不仅是一个谋生的职业,更成了一项有目标的事业。从18岁起开始学习养殖奶牛一人独挑大梁,到签约蒙牛成为如今产值2000万的牧场主,谈及养牛给他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崔志刚感慨万千,笑称“通过养殖奶牛不仅自己住上了楼房,连养的牛都住上了‘公寓'”。

    在中国,像崔志刚这样从养牛散户逐步发展成规模化牧场和小区的奶户还有很多,作为当地的第一批“养牛郎”,崔志刚经历了过去中国养殖规模小、奶源分散、单打独斗的养牛时代,而在十多年前,要坚持自己选择的这条“养牛路”,起早贪黑,他同样吃了不少苦头。“以前每天围着牛尾巴转,人工少奶又卖不上价,吃苦受累,走了很多弯路。”,崔志刚说,那时没有现代化的管理技术,真的有点靠天吃饭的意思。

    而这些也正是当时我国乳品上游奶源发展的现状,随着中国乳业的飞速发展,消费者人均饮奶需求的上升,更快更好的奶源建设已经提到了政府、行业和责任奶企的第一关注议程上,而奶源的上游建设也逐步经历从散户向规模化、集约化牧场和小区的过渡,很多地区、领先乳企已经走在了前列。数据显示,截至2012,蒙牛来自现代化、集约化牧场和小区的原奶已经占比93%,这得益于蒙牛很早就开始的奶农贷款、技术帮扶等一起成长的政策。

    崔志刚告诉我们,后来,与蒙牛这样的大乳企逐步形成了固定的合作企业,才算真正走上了正轨。崔志刚与蒙牛签订合作协议后,不再担心销路问题,只管好好养牛。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养殖观念也变得越来越成熟,“养牛不是靠热情就能做的,它是门‘大学问’,得掌握技术才有好的效益。”牛吃的饲料、包括牛的配种、产奶时的心情,都会影响到奶的产量,有了规模和技术,才能保证产量和质量,才能有效益。

    谈到牧场管理,崔志刚认为养牛要从源头的原辅料抓起。他带我们参观了牧场自建的饲料基地。“我们按照有机标准种植,不施加任何化学肥料,循环使用牛粪作为土壤肥料,保证奶牛吃的也是绿色食品.”而随着近年来牛奶消费市场的旺盛,牧场也配合合作企业制定了饲料采购制度,“我们的饲料、兽药都是批量购入,先是蒙牛有一个推荐标准,然后是我们深层过滤。比如说兽药,我们的兽医都是经过牧场及蒙牛双重培训的,本身就能够对禁用兽药进行有效甄别,这为牧场规避了很多潜在的风险损失。”

    “蒙牛的专家和奶源部门工作人员还会定期不定期地到牧场来进行技术培训,提供奶牛产前、产中、产后等各种服务,我们的员工也能借机充充电,大家交流养牛经。”在崔志刚看来,与合作企业结成“生产联盟”有很多好处,“不局限于说这头牛多使用一两年,从长远看,牧场花在兽医费用上也会少。”

    18岁养牛,去日本学习养牛技术,崔志刚坦言自己是个爱牛之人,在和蒙牛等大乳企的合作中,他的牧场从几头牛到拥有几百头、几千头牛的规模,让他实现了牧场主的梦想。对于未来,他还有更远的想法,像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一样,发展发展牧场观光生态,希翼也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尽快实现。

    详情请看: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