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5月31日讯 为关注残疾人朋友的精神文化生活,宣传自强不息、感恩奋进的精神,5月28日上午,楼山街道市民中心举办了一场“追逐梦想”励志演讲会。活动主办方邀请了五名身残志坚的残疾人朋友结合自身,现场进行了演讲。
用爱心弥补缺憾
张玉兰(化名)出生九个月时,一场高烧使她得了小儿麻痹后遗症,后经治疗和康复锻炼,仅恢复了上肢功能,永远失去了站立行走的机会,连正常坐都很困难,但她没有放弃行走的希望,从拄拐,到爬行,从爬行,到蹲行,别人的眼光阻止不了她自强的决心。
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在正常人的学校中读完了高中,高考分数本能上北大,却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如愿,但她没有放弃,她希望自食其力的工作,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在被无数用人单位无情拒绝后,她一度绝望地想放弃生命,是母亲的一个耳光打醒了她:生命不仅是你一个人的。你还有父母和家,养大你容易吗?我们不指望你报答,但你最起码要珍惜生命。活着,就有希望!你还不到20岁,你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吗?
后来她终于明白了人各有命,命运的安排自有其美意。19岁的她不断追问着自己:活着,我到底能干什么?应该干什么?她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拿起手中笔,为残疾人写,为残疾人做!
通过采访与积累,她完成了百万字的残疾人题材作品。作品发表后,有的残疾朋友的困难有了回音,或解决了。同时利用与媒体、新闻界朋友的关系,为我的兄弟姐妹多办实事。20多年,痴心不改,始终坚守残疾人题材创作,被青岛市40多万残疾兄弟姐妹成为“代言人”!
也就是在接触与采访中,她又发现并走近另一个更特殊困难的群体——家有服刑亲人的残疾人。她与许多志同道合者成立了全国首个残疾人牵手帮教队。十一年里,二十几家监狱,行程数万里,帮教受益者十万人次。监狱警官称她是“行走在深牢大狱里的‘蹲行侠’”,而她书写的20多万字的剧本就叫《“蹲行侠”的传说》。
2009年张玉兰被青岛市妇联评为“青岛市最具爱心的女人”。去年,她又被青岛市文明办道德讲堂聘为“道德讲堂讲师”,成为青岛42万残疾人唯一的道德讲堂讲师。将自己的人生故事、励志故事以及在监狱大墙内的帮教故事,讲给大墙外的人们……
我要为自己创造命运的改变
7岁以前的李强是一个正常的孩子,然而就在他刚刚进入校园的第二个学期,意外发生了脑外伤。幸好在医生的努力抢救后保住了生命,唯一不同的是他再也不能走路了,胳膊也再不能像原来那样灵活。
虽然那时什么也不懂,但一个绝不服从命运安排的想法在他内心深处油然而生。努力锻炼的同时他拿起书本开启了自学之路。依靠不服输的毅力,他努力自学完了小学课程,有了基础知识,他又自学了英语和电脑,几年前做治疗和英美国家的病友都能够流利对话,不仅可以熟悉应用办公和图片处理等各种软件,甚至还能维修一些电脑故障和自己更换硬件。
除了英语和电脑的自学历程,他终于找到了自己可以谋生的特长——写作。从开始的无从下手到后来的有所成就,至今写了100多篇文章,并已在岛城各大报纸和残联内部杂志发表过很多篇。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的文章被著名志愿者的团队的创建人关注,成为了这个团队的一份子。他决心尽已之力,为爱心事业献一份心,家里不用的衣物打包后送往团队捐给贫困家庭,还组织网友们一起捐款购买了几大箱食品送到团队。
当然,自己的特长肯定要为团队尽最大所能,感恩社会,从此他也开始了为团队执笔记录的道路。
用他的话说“人字原本就是相互支撑的,人在社会上更是这个道理,我长年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怀,现在我也学有所成,就应当尽已微薄之力去回报社会,这种奉献不求回报,只要能发挥自己在社会上的正能量即可。”
张玉兰讲得好,命运的安排自有其美意,上天给你关上了一扇门,就必然会给你打开一扇窗。五位讲演人身残志坚的经历感动了在场每一位残疾人听众,许多人表示,他们的故事给了他们极大的鼓励,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今后无论面对挫折还是逆境,重要的是永不言弃,永不言败。(通讯员 王诗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