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李沧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发展战略和“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优势”工作要求,牢牢把握历史机遇,明确交通商务区产业功能和发展定位,不断增强城市布局,突出区域特色,围绕高端服务业做文章,乘势而上,加快建设活力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李沧而不懈努力。
2012年,交通商务区内国铁地铁建设、房屋征收、安置房建设、企业搬迁、基础配套等重大
目前,铁路青岛北站周边区域7200处居民房屋征收已基本完成,老企业搬迁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北客站已开始中后期施工,计划2013年12月竣工通车,相关配套项目也已启动;安置区已全面开工,主体机构9月份封顶,国棉6虚拟现实产业园已开园试运行。
科学布局 努力实现建设目标
交通商务区位于李沧区重庆路以西,区域面积约36平方公里,正在建设的投资47亿元的铁路青岛北站坐落其中,是我市重要的门户区。
交通商务区作为胶州湾东岸新一轮发展的关键节点,随着铁路青岛北站、地铁、胶州湾大桥等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的落成,区域优势进一步增强,发展潜力进一步显现。2012年市政府按照国务院批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组织编制了《青岛市重点功能区发展规划》,交通商务区成为青岛市六大服务业功能区之一。
李沧区抢抓蓝色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机遇,加快铁路青岛北站建设,通过企业搬迁和老城区改造拓展空间,完善基础配套和优化商务环境,大力发展交通商务、现代物流等产业,做优做美胶州湾东岸,将交通商务区打造为胶州湾东岸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城市发展新组团,2020年交通商务区区域生产总值预计达500亿元,成为青岛市北部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
交通商务区已先行启动交通商务核心区、安置区、烟墩山片区和楼山后四大片区的规划和建设。其中,面积约2平方公里的交通商务核心区初步规划建设面积达330万平方米,该区域加快发展商务商贸、楼宇(总部)经济、特色物流、商务商业和滨海旅游业,打造辐射半岛,融综合交通枢纽、商务商业中心、会展信息中心、文化休闲中心于一体的大型复合型城市门户区。安置区规划建设百万平米临海居住区,打造成我市北部区域单片面积最大、配套齐全、居住条件优越的居住小区。烟墩山片区区域面积约1.4平方公里,该区域在逐步完成企业搬迁后,将该区域生态保护与居住融为一体,打造生态居住区。面积约20平方公里的楼山后片区正在进行区域产业整体功能研究,重新定位,该区域将成为都市型新兴产业示范区。发展技术密集型、有高知就业、有实得税收、有外观形象、有生态环保产业链的实体经济,凸显都市型蓝色经济特色和优势。
成绩斐然 交通商务蓝图逐现
征迁工作迅速高效率拓展发展空间
一是全面完成居民房屋征收。铁路青岛北站周边区域7000余处居民房屋征收工作,是国务院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出台后,我省历史上单片区域一次性征收户数最多、人口最多、情况最复杂的一次征收工作。为保证征收工作顺利推进,整个过程始终坚持以民为本,前期工作细致充分;不断创新举措,工作环节严密高效。目前房屋征收工作已基本完成。
二是加快老企业搬迁速度。李沧区按照“区域统筹、捆绑开发、平衡发展”的思路,发挥片区开发优势,实施组团开发,启动企业搬迁工作。通过采用“统一规划、统一拆迁、统一储备、统一开发、统一供应”的片区开发运作模式,发挥土地的集聚效益,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弥补公共设施配套历史欠账,有利于城市规划目标的实现和城区面貌的改善,企业搬迁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已有17家企业进入市搬迁计划实施搬迁,其中,黄海橡胶、国棉六厂等12家企业已完成搬迁。
专业规划清晰 高起点优化产业布局
一是明确了发展思路。结合全市蓝色经济发展规划,交通商务区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发展思路,即通过功能拓展、资源整合、环境再造、品质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重新规划城市空间,不断完善综合配套,全面治理自然环境;依托交通枢纽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的片区开发模式,使交通商务区成为旧城改造的典型模式和标杆。在这一发展思路的指导下,以地理区位、功能定位等为参考,交通商务区划分为商务核心区、生活居住区、临河商务区、文化旅游区、新兴产业区、现代物流区、循环产业区等彼此联接、相互支持的七大功能区。
二是高标准编制区域规划。根据区域的功能定位,在交通商务区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规划编制工作。编制交通商务区快速路、主干道、次干路、支路配套规划,努力构建“高效顺畅、功能分明、衔接有序”的交通支撑体系;历时2年精心编制核心区规划方案,为北客站周边区域的开发建设打好基础;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充分利用临海近河的环境优势,以“生态、低碳、环保”的理念,全面提升安置区规划方案编制水平;抓紧推进烟墩山片区规划,加快烟墩山片区土地整理速度。
重点项目启动 高标准推进区域建设
(一)两大板块先期启动交通商务区建设工作
以铁路青岛北站的开工建设为契机,抓住新客站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核心区和安置区规划建设工作率先启动。
一是积极打造交通商务区核心区。核心区以新客站为核心,包括其周边1.9平方公里的区域,规划为交通枢纽区、中心商业区、商务办公区、配套服务区、历史文化休闲区和会议展览区等六大功能区。作为重点组团发展区域,核心区承担着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具有打造为青岛城市新客厅门户的重要意义。2010年3月组织青岛交通商务区核心区公共空间城市设计国际方案征集,德国、日本、新加坡等22家国内外优秀设计团队参与规划方案评选。历时2年,核心区控规方案2011年9月已通过城规委审议。目前,核心区控规方案已基本成熟,区域内基础设施配套和商业环境优化等工作已全面展开,部分地块的招商工作也已启动。
二是全力推进铁路青岛北站居民安置区(海怡新城)建设。该项目可安置铁路青岛新客站周边区域棚户区搬迁居民近6000户,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安置区在建设过程中,规划设计水平不断提高,建筑施工质量不断强化,公共配套设施适度超前,将居民拆迁安置的压力转化为城市变革更新的动力,致力于建设旧城区和老工业区改造的样板工程和国内一流、省内第一的安置区。海怡新城32个楼座已全面开工,将于2013年实现主体封顶,并于2014年实现居民回迁。
(二)多管齐下加快重点项目形象进度
目前,交通商务区内已开工的重大项目主要有:铁路青岛北站、青荣城际铁路引入青岛枢纽工程、地铁M3线、北客站东西广场及地下空间、75万平米北客站安置区等多个重大工程项目正在抓紧推进。
1.铁路青岛北站——现代化综合铁路枢纽
铁路青岛北站建设项目位于原胶济线沧口站西南侧,西临环湾大道,南连海湾大桥,北望流亭国际机场。胶济铁路、胶济客专、蓝烟铁路、胶新铁路和胶黄线在此交汇,今后一段时期青荣城际铁路、青连铁路、太青客专和海青铁路均将陆续引入枢纽,将成为衔接9条铁路的现代化综合铁路枢纽。主要负责办理所有普速旅客列车的始发与终到作业、青岛至济南以远(除北京、上海)的动车组的始发终到作业、青岛至荣成、青岛至连云港间站站停的动车组的始发与终到作业,规划远期至2020年客流量为1,800万人次/年。项目总投资约46亿元,预计2013年底建成,将成为国家铁路网一级枢纽站、全省最大的客运枢纽站。
2.铁路青岛北站东西广场及周边地下空间——新兴商业空间
该项目是铁路青岛北站重要的配套工程,项目包括东西广场、公交车站、地上地下商业建筑等内容。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4.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1亿元。该项目实现了铁路、地铁、公交等交通工具的垂直换乘,使新客站成为多种交通工具高度聚集的现代化交通枢纽。同时,对地下空间进行大体量的商业开发,商业面积达6.5万平方米,为北客站周边未来商业发展创造条件。
3.铁路青岛北站居民安置区——重大民生、德政工程
铁路青岛北站居民安置区是我市最大单片安置项目,计划安置回迁居民约6000户,该项目是我市重大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规划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48亿元。北客站安置区高起点定位,引进了国内外先进设计理念,打造安全、舒适、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居住环境。
安置区配套有5.6万平方米的大型商业综合体,购物休闲于一体;7万平方米的文体中心,提供室内外健身活动场所;投资2亿元建设3.7万平方米的54班中小学和2所幼儿园,配备一流的教育机构;5000平方米公交首末站,有效解决居民出行问题;50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方便居民日常生活。安置区配套设施齐全,处处体现以人为本。其中,配建的54班一贯式中小学,打破传统观念,大量增加艺术教室、专用教室,塑造更宽敞的教育空间。学校硬件完备,包括文艺综合楼、封闭式操场、游泳池等各种教学设施,学校还配建2所幼儿园,总建筑面积约3.7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亿元,将成为青岛市内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设施最先进的中小学。
4.青岛国棉6虚拟现实产业园——老区改造试验典范
在积极推进企业搬迁工作的同时,李沧区对工业遗迹丰富和具有历史保留价值的老企业进行保护性开发进行积极尝试。2012年对已完成搬迁的原国棉六厂进行了改造,对国棉六厂原有的历史保护性建筑得到全新的开发利用,建设青岛国棉6虚拟现实产业园。项目占地面积约150亩,总投资约10亿元。项目分三期建设,目前一期已竣工。虚拟现实体验馆(光锦视界)开园试运营,体验馆内初步设立了360度空间展示、汽车装配、航空航天演示等16个虚拟现实项目,成为老城区企业改造的典范工程和虚拟现实文化产业的示范工程。产业园试运营以来,已接待7000余人次,成为李沧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对外宣传的新高地。
5.星汇蓝湾——高档现代化生活区
在北客站安置区西侧规划建设一处高档现代化生活社区——星汇蓝湾项目,引入国内实力雄厚的企业引用外资参与开发建设,打造胶州湾东岸依山傍海的生态建筑集群,项目总投资约25亿元。项目建成后,与北客站安置区相辅相成,构成青岛北部域区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生活居住区,提升和带动李沧西部城市品质和发展水平。
上一篇:青岛出现新版高仿假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