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综合类> 2013十大人物> 事件 > 正文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勇士郭川环球航海凯旋 中国第一人

来源:青岛日报/青岛早报-- 2013-04-06 06:02:22 字号:TT

青岛勇士郭川环球航海凯旋 中国第一人

  冲过起点线时间:2012年11月18日11时57分许冲过终点线时间:2013年4月5日7时59分06秒总用时:137天20小时2分28秒总航程:超过21600海里(超过40000公里)

  夏耕王随莲电贺郭川

  将感召激励更多人投身到帆船事业中

  环球英雄·中国传奇”庆祝郭川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世界纪录挑战胜利归航晚会昨晚在青岛广电影视剧场举行。晚会宣读了副省长、青岛市帆船帆板(艇)运动协会名誉会长夏耕,副省长王随莲为郭川发来的贺信。

  夏耕在贺信中说,我相信,郭川历尽艰辛凯旋青岛,将感召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帆船运动,学习帆船知识;将激励更多的爱好者投身帆船事业,助推帆船运动;将唤起社会各界更加关注蓝色国土,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王随莲在贺信中说,郭川实现了人生梦想,在世界航海史上书写了中国人的崭新一笔。希望郭川继续发扬不怕吃苦、勇于拼搏的体育精神,不断攀登帆船运动高峰,继续谱写新的辉煌。(记者 孙 飞)

  张新起会见郭川

  将青岛的城市形象展现传播给全世界

  本报讯 昨天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新起会见了 “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中国第一人”、青岛籍船长郭川。

  张新起对郭川顺利完成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表示热烈祝贺和高度赞赏。他表示,此次环球航海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郭川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目标明确、勇往直前,用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超越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极限,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更为中国的航海运动、为青岛的城市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郭川在挑战海洋、挑战自我的同时,将青岛追求开放与发展的城市形象展现给全世界。郭川与“青岛号”作为弘扬青岛海洋文化的载体,将青岛人不断进取的精神面貌、青岛“帆船之都”的美名以及这座城市意气风发的豪迈传播四海。希望相关部门和郭川共同总结交流此次航行的经验,促进帆船运动在青岛更好地发展,为中国航海事业作出更多、更有价值的贡献。

  会见中,张新起代表市政府授予郭川 “青岛市帆船之都形象大使”称号。

  副市长栾新,青岛奥帆城市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市帆船帆板(艇)运动协会会长臧爱民会见时在座。(记者 孙 飞)

  风平浪静的浮山湾,因为青岛籍航海勇士郭川的凯旋而波澜壮阔!昨天上午7时59分06秒,伴随着升腾而起的彩烟,在千余名市民的欢呼声中,48岁的郭川驾驶40英尺长的“青岛号”帆船冲过设于“五月的风”雕塑与奥帆中心灯塔连线延长线上的终点线,就此成为首位成就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伟业的中国人。

  郭川此次环球航海的总用时,最终定格为137天20小时2分28秒。虽然比出发前的预期稍长了几天,郭川仍将创造国际帆联认可的40英尺级帆船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世界纪录,因为此前还没有人驾驶这一型号的帆船完成如此壮举。目前,该纪录正在报送国际帆联世界帆船速度纪录委员会审核,预计国际帆联将于本月中旬正式认证并发布这一世界纪录。在冲过终点线后,如释重负的郭川流下了幸福的泪水,他兴奋地点燃冷焰火,向海上和岸上的人群挥手致意。在“青岛号”距浮码头还有大约15米时,郭川迫不及待地跳入水中,奋力游到岸边,与早已守候在此的妻儿紧紧相拥。随后,郭川在亲朋好友的簇拥下沿着木栈道和红地毯走上欢迎仪式舞台。在显示此次环球航海总用时的大屏幕前,郭川展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与自己刚刚创造的世界纪录合影留念。紧接着,郭川开启了一瓶香槟,在泡沫散尽后开怀畅饮,将现场气氛推至高潮。在品尝了热心市民送来的热气腾腾的饺子后,郭川眼含热泪、饱含深情地说道:“今天我特别高兴,好久没机会见到这么多人了。130多天前从这里出发时,我不知道会不会有今天。我已经不知道我是在梦里还是在梦外,但我现在肯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我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更为我是一个青岛人而自豪!”

  去年11月18日,郭川驾驶“青岛号”从奥帆中心出发,踏上了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的征程。过去这段漫长的日子,在危机四伏、险象环生的茫茫大海中,郭川在全程不靠岸、无补给的情况下乘风破浪、踽踽独行,先后两次穿越赤道并绕过有着“海上珠峰”之称的合恩角和好望角,以横扫八荒、气吞六合的磅礴气势和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完成超过21600海里的航程,最终胜利归来,谱写了中国航海史的崭新篇章。

    副市长栾新致欢迎辞。国家体育总局汽车摩托车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韦迪,青岛奥帆城市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市帆船帆板(艇)运动协会会长臧爱民出席欢迎仪式。(记者 孙飞)

    青岛勇士郭川环球航海凯旋 中国第一人

青岛勇士郭川环球航海凯旋 中国第一人

    “回家的感觉真好”

    昨晚,一个简短而又热烈的“欢迎郭川回家”主题晚会,让刚刚回家的郭川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回家的感觉真好。”面对家乡人,不善言辞的郭川用最朴实的话语,表达了自己最真挚的感谢。

    [英雄表白]

    “荣誉与大家分享”

    一个普通的青岛人,创造了一项世界纪录,而他的行动,也让家乡人感到骄傲和自豪。当郭川出现在舞台中央时,台下掌声一片,大家用这最简单的方式,表达对英雄的敬意。

    “青岛市帆船之都形象大使”、“航海勇士”、“航海先锋”、“城市文明传播者”、“奥帆精神传承楷模”……一个个奖项证明社会各界对于郭川的认可,而国际帆联、中国帆船帆板协会等组织单位发来的贺电,更是让郭川感动不已。“我感觉,这项奖都给了我一个人,实在是太重了。我希望与每一个人分享这份荣誉。”获奖后的郭川很是感动,“我很幸运,做了自己想做的事,能够把自己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同学调侃]

    “闷骚男人”干大事

    郭川,无疑成为了很多人心目中的英雄,但在熟悉他的朋友、同学眼中,郭川却是另外一副模样。昨晚参加晚会的亲朋好友们,为大家还原了一个真实的郭川。

    昨晚,现场来了郭川的很多同学,既有小学中学的,也有大学的,而大家众口一词的评价就是,没有想到郭川会成为这样一个航海英雄。在小学同学眼中,郭川并不突出,而当得知他成为了一个航海英雄时,几乎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而在初中同学眼中,郭川绝对是一个“闷骚”男人,但在大学同学眼中,当时的郭川给人的印象就是踏实、实干。“反正我们都没想到,他能够做出这么一件让所有人都感到惊讶的事情,我们为有这么一个同学而感到骄傲!”同学们,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了郭川。

    [前辈赞叹]

    “他是中国航海的骄傲”

    去年在郭川出发时,曾夺得巴塞罗那奥运会帆板银牌、实现中国帆船帆板奥运奖牌零突破的张小冬,曾一跃跳入水中为郭川送行。昨晚,她在晚会现场也揭开了那一跳的前前后后。

    “当时郭川准备出发时曾给我打电话,希望我能够在他出发时跳水,真是吓了我一跳。”张小冬回忆说,“听郭川说,在国外起航时,都会有人跳水来送行,目的为他们祈福,所以我就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在经过了漫长的等待后,张小冬终于等到了郭川凯旋,“他是我们青岛的骄傲,也是我们中国航海的骄傲!” 记者 许诺

    郭川凯旋最后一关

    “闯过”渔网迷魂阵

    昨日凌晨0时许,郭川驾驶“青岛号”帆船进入青岛近海海域,由于夜间海上作业渔船很多,摆下了密密麻麻的渔网迷魂阵,他在凌晨1点钟左右,被渔网缠住,大概花了三四个小时才摆脱了渔网。

    期间,郭川驾驶“青岛号”沿青岛主航道航行,山东海事局海上巡查执法支队所属 “海特071”轮执行夜间护航任务,为其清理航道,提醒渔船和商船提前避让,以4至6节时速伴随“青岛号”驶往奥帆中心。

    “‘海特071’轮,‘青岛号’呼叫,有艘外轮离我很近,请求让对方避让。”昨日凌晨4时许,郭川通过VHF高频电话发出信号。“收到,我们马上和对方联系。”“海特071”轮船长王澈立即通过青岛海上交管中心协调,对方调整航向,避开正在海上漂流的“青岛号”。

    俗话说“好事多磨”,昨日清晨,“青岛号”帆船又突发故障,无动力在航道上漂航,并与 “海特071”轮失去通信联系。茫茫夜色和雾气中,海上能见度不到0.4海里,航道和渔区交汇,来往商、渔船密集穿梭,情况非常危险。“海特071”轮紧急跟踪搜索,同时与青岛海事局交管中心密切配合,为“青岛号”实施现场警戒,青岛海事局交管中心密切监控 “青岛号”帆船周边海域船舶动态,提醒过往船舶避让。

    清晨5时30分左右,在“海特071”轮的严密监护下,郭川维修好帆索,“青岛号”恢复航行。上午7时,青岛海事局派出 “海巡0709”、“海巡0705”两条高速巡逻艇与“海特071”轮会合,并为“青岛号”贴身护航。 (记者 刘海龙)

    激浪八万里 劫难不放弃

    去年11月18日,郭川在青岛码头上,亲吻了儿子,告别了妻子,升起船帆后,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的险恶征程。此次航行中,郭川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超过3小时,每次睡眠时间不敢超过20分钟。如果海上状况不好,他可能连续几天不能闭眼。

    “郭川的船上有一个 ‘黑匣子’,里面有一个GPS,回来通过电脑读取,就能知道郭川航行的轨迹,并以此来判断他是否有停靠和是否实现了环球航行,”国际帆联仲裁专员曲春告诉记者。

    “不能接受任何外来援助的条件非常苛刻,包括不能接受外来的任何物品,例如一瓶矿泉水和一个帆船配件,如果接受了就算失败。另外,如果一个人在岸上给他喊话甚至打手势,如果被认为是在给他一些指导信号,那也要算接受了外来援助。”曲春说。

    国际帆联将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的帆船分为三大类,即60英尺以上、60英尺及以下和40英尺及以下。郭川所选择的是最小级别的帆船,船体越小,面对大风大浪时操控就愈困难。

    郭川出发后不久,就遭遇到了台风“宝霞”。当时郭川已航行至热带低纬度地区,与风暴中心十分接近,但飓风的移动路线和速度一直在变化,路线选择变得非常困难。“当时,我们从卫星地图上看,郭川的船是距离风暴中心最近的,非常危险,”郭川环球航行陆域保障团队总负责人刘玲玲说。郭川收到气象信息后,果断决定顺风南下,驶至风暴南侧,幸运地摆脱了灭顶之灾。“如果遇到台风,再大的帆船也要被撕扯成碎片!”刘玲玲至今惊恐依然。

    郭川来到南大洋时,遭遇到狂风恶浪。“咆哮南纬40度”是令所有航海者闻之胆寒的海域。那里巨浪滔天,黑色的海水如同巨大的坟场,小小的帆船经常会被巨浪埋进波谷,再被狠狠地抛上浪峰。

    南美洲最南端是著名的合恩角,那里有“航船墓场”之称,也叫“魔鬼角”,是郭川必须闯过的难关。1月19日下午2点左右,妻子肖莉接到郭川的电话,“过了!”肖莉的眼泪立刻涌出。“我们夫妻之间有感应,我相信他能过,我一直祈求海神保佑他。”郭川激动得有些哽咽地告诉她:“那天风浪特别大,但闯关顺利。”那一天,郭川成为第一个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过合恩角的中国人。

    风暴折磨人,无风更令他头疼。抵达印度尼西亚巽他海峡以南约200海里的区域,眼看海峡就在前方,但“疲软”的海风让郭川有些束手无策。当时风速只有5节,船速2节,气温则已飙升至35度。“白天暴晒,船若是能走起来会有风,体感舒适一些。但没风就很麻烦,在甲板上工作一定要涂防晒霜防止晒伤,因为风很小,所以要一直调帆,整个过程非常辛苦。”郭川说。

    航行路上 事故不断

    担心事故,事故偏会发生。出发才两天,“青岛号”龙骨挂上近海渔网,郭川花费两小时才得以挣脱。

    11月27日,横风帆一个固定点的绳缆在与轮轴发生摩擦后突然断裂,郭川在一片漆黑的环境下花费了一个小时才将面积约100平方米的横风帆铺在水面上并重新收好。

    11月30日,“青岛号”行驶至热带风暴南侧,成功摆脱了台风“宝霞”灾难性的威胁。12月3日,船雷达系统出现故障,无法修复,郭川不得不剪断雷达的电缆并彻底放弃对它的使用。12月27日,大前帆突然发生破损,帆坠落水中,郭川紧急将船停住,在漆黑的夜里花费了一个多小时将帆从水中捞起。1月1日,郭川爬上六层楼高的桅杆,剪掉之前大前帆的残余部分。

    1月7日,大三角帆的卷帆器意外发生故障,导致帆的一条边被撕裂,暂时无法使用,郭川不得不临时换上小球帆替代。2月13日,郭川驾驶 “青岛号”经过非洲好望角,正式开始了在印度洋上的航行。2月25日,“青岛号”开始掉头北上,舱内的柴油发电机出现故障,经过紧张检修后恢复正常。

    最令他难忘的一件事是爬上18米高的桅杆。元旦那天,苍茫的大海一望无际。平静的海面,涌动着金色的碎浪。郭川站在船头,仰望着6层楼高的前帆发愁。几天前,被狂风撕扯到海里的前帆,虽然被他打捞上来,但已经严重破损,残存的碎片挂在桅杆上,像面被打败的降旗,在风中发出呻吟。

    “爬还是不爬。”这个问题已经折磨了郭川好几天,成了他的心病。高高的桅杆光溜溜,直插云霄。他终于下决心,戴上脚套,利用滑轮和绳索,四肢并用地攀上桅杆,剪掉了残帆。

    在进入台湾海峡以后,睡眠不足是郭川的最大挑战。在大洋航行,郭川还能利用电子自动舵每天休息两三个小时,但台湾海峡天气与预报的不一致,风速飙升至30节,加上渔船和渔网,郭川三天三夜无休眠;即将返航前,郭川又因大量商船、渔船及渔网的“阻截”,两天两夜没能合眼。

    亲情是精神支柱

    航行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想家的情绪非常浓烈,他把儿子的照片打印出来,贴满船舱,给亲人们拜年。“回家,一定要回家!”亲情成为他战胜一切困难的最大支撑,也是温暖心灵的力量源泉。家是他最坚强的后盾,每天,他都要给亲人打个电话,听到亲人的祝福和话语,一天的疲惫顿时散去。郭川透露:“亲情和家庭是我完成环球航行的最大的精神支柱,是他们给了我坚持到终点的希望和信心。”

    除夕之夜,郭川挂上妻子为他准备的红灯笼,换上唐装,写下一副对联。上联是“孤帆不孤,十亿人同在”,下联为“远影虽远,四万里即归”,横批:“新春快乐!”

    给亲人拜年后,打开网络视频,郭川和妻子及两个儿子坐下一起吃年夜饭。他们的年夜饭餐桌上增加了一道特殊的菜肴:冷冻脱水食品,而这正是郭川在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中每天都要吃的食物。此时,相隔万里,一家人同吃这道怪异的年夜饭。

    为了能够关注小儿子的成长,郭川让妻子每周都用电子邮件发来照片,打印出来后贴在舱壁上,他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陪伴儿子的成长。后来,船舱内贴了一墙照片。

    对于父亲的航行壮举,小儿子显然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但大儿子已经觉得很自豪了。“我们家以前每周都吃鱼,但是有一天大儿子说,鱼是爸爸在海里的好朋友,我们不能吃它们,”肖莉说,“从那以后,家里的饭桌再也没有鱼了。”

    郭川显然没有估计到进入台湾海峡和大陆海域后,风暴和渔网阵给他带来的巨大麻烦。由于怕撞船,他几天不敢睡觉。越临近到家,他越小心谨慎,只要一撞船,一切努力都会化为泡影。

    4月3日清晨,肖莉接到丈夫的电话,郭川激动地说:“我肯定能回家了!”两个人的声音都哽咽起来。

    5日清晨,饱经风霜和苦难的郭川回到了日夜思念的故乡。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