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专题> 综合类> 青岛港> 媒体聚焦 > 正文

“红色管理”铸就“青岛港模式”——来自青岛港集团的调查报告

来源:理论网-- 2013-03-05 17:30:20 字号:TT

 

    何勇听取青岛港董事局主席常德传(左三)和中国金牌工人许振超(右一)汇报

    青岛港的基本经验

    一条根本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企之路

    青岛港之所以能永立潮头、成就辉煌,实现百年老港的历史性跨越,根本原因在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弘扬“三个一代人”(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作为,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贡献,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牺牲)的青岛港精神,践行“精忠报国、服务社会、造福职工”的神圣使命,将国有企业优良传统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融合,将职工的愿望要求与港口的发展前途相统一,将青岛港打造成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科学发展之路。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青岛港立志当好共和国长子、祖国母亲孝子、社会中流砥柱,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港口实际相结合,确立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青岛港自己的事情办得更好”的指导思想,积极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树立 “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营造平安和谐幸福家园”的共同愿景,弘扬“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作为,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贡献,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牺牲”的青岛港精神。塑造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职工文化,时刻把握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方向前进。

    ——始终坚持榜样示范引领,带出信仰坚定的钢班子铁队伍。各级领导敢于承诺“向我学习、向我看齐”,突出解决好当领导“图什么”“为什么”,连续25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长年“5+2”“白加黑”,坚持“职工过节,领导过关”,逢年过节与职工并肩生产会战。青岛港充分发挥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坚持育人先育魂,始终把学政治当成灵魂和核心,坚持把企业文化作为干部职工培训的重要任务,年年开展主题思想教育,组成“三百”“三千”乃至万人报告团,让懂历史的人讲历史、有奉献的人讲奉献、有理想的人讲理想。全港上下一个信仰、一个声音、一个劲头,唱响“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时代主旋律,弘扬“三个一代人”的青岛港精神,打造了青岛港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强大优势。

    ——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凝心聚智,干群同心。多年来,青岛港始终视职工为企业的主人,讲政治,讲民主,把青岛港建设成为一个充满亲情、和谐美满的港口大家庭。青岛港做决策、办事情都以“职工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广大职工在青岛港有家可当,有主可作。对港口的重大事项,都广泛听取职工意见;对职工的意见建议,总是当作第一信号、第一工作来落实。青岛港坚持企业民主管理,不断创新机制,加强载体建设,拓宽公开渠道,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建立起“20条渠道”、“40项公开”,创新“六连环”表决程序,“十一五”以来的5700多件职工提案,答复率100%,采纳率98%,职工满意率达到100%,职工参与管理、献计献策的积极性持续高涨。集团党政领导每年向职工代表述职述廉,接受民主评议;30多个基层单位全部设置“一点通”查询机,做到事事透明;400多个基层队全部实行队务管理“十公开”,每月张榜公示;全港职工每人一张“民主管理万能卡”,只要一刷,工时、工资、考勤、奖罚等信息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在青岛港工作了12年的集装箱公司外方总经理李成祚谈到,“青岛港坚持民主管理,很好地凝聚了来自不同国家合作方的力量”。合资方派驻的管理人员台湾长荣的杨永训、香港东方海外的刘志学与国有企业的职工一样披红戴花当劳模,党旗在合资企业高高飘扬

    ——始终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立足本土优势,带领青岛港创造了中国企业本土化、国际化“双化合一”的最佳范本。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青岛港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带领青岛港,瞄准世界港口的前沿水平,牢牢把握住发展的主动权,先后实施了夯基、超前、中心、创新四大战略,成功改造了一个百年老港(青岛老港区),大手笔建设了三个现代化新港(黄岛油港区、前湾港区、董家口港区),推动青岛港在中国率先建成了集装箱、矿石、原油、煤炭四大货种的专业、高效、集约的运输系统,为港口的跨越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实现了“世界上有多大的船舶,青岛港就有多大的码头”,港口拥有着可停靠12000—15000TEU船舶的世界最大的集装箱码头、40万吨级矿石码头、30万吨级原油码头、10万吨级煤炭码头和沿黄流域最大的散粮接卸基地,以强大的竞争实力跻身世界大港前七强。成为了太平洋西海岸十分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有力拉动了中国和亚太地区经济的快速稳步发展。

    在青岛港掌舵人常德传的带领下,全力打造自主创新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质量效益型、管理精细型、亲情和谐型港口,用全国沿海港口1.3%的码头岸线干出了6.9%的吞吐量,在全球港航界第一个开启了生产效率的“秒时代”,真正带领青岛港走出了一条绿色低碳、内生增长的发展之路。青岛港的年吞吐量从2000万吨增长到了2012年的4亿吨,增长了20倍;集装箱从1000多标准箱增长到了去年的1450多万标准箱,增长了1万多倍,劲超美国的所有港口,一举成为世界第七大港。青岛港大力实施“蓝天、碧水、绿地”三大工程,“十一五”以来投入近30亿元购置、制造技术先进、环保节能的机械设备,开展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港口吞吐量增长了一倍多,综合能源单耗下降了21.6%。荣获首批国家环境友好企业、世界节能环保最佳企业。

    管理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多年来,常德传坚持不懈地狠抓内部管理,大力推行卓越绩效管理,在全国港口中率先通过了质量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创建了“集团为决策层、公司为经营层、队为管理层、班为操作层、车为执行层”的五级管理格局,荣获了首届全国质量管理奖。在内强管理的同时,青岛港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用大手笔大气魄,推进国际合资合作,着力推进港航、港货、港港、港贸、港运、港代“六大联盟”。创造了中国港口国际化的最佳范本。携手丹麦马士基、阿联酋迪拜环球、美国总统轮船、中远集团、招商局集团、香港泛亚和海丰国际“四国八方”合作运营世界级集装箱发展平台。与中石化合作,打造中国原油进口接卸第一大港和原油炼化产业、中转、贸易、保税、储备五大基地。根据中石油委托,输出品牌,运营管理缅甸30万吨级原油码头。与全球最大的冷藏物流运营商冰岛怡之航合作,成为亚洲最大的冷冻冷藏物流中转港。牵手中国日照港、烟台港、威海港和韩国釜山港,共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目前已有9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青岛港。2007年5月份,在美国召开的世界港口大会上,青岛港的管理模式受到了美国各界的高度评价,美国代表们一致认为:“青岛港用几年的时间走过了美国发达港口上百年的发展历程,无论是管理效率还是生产效率都居世界港口先进水平。”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后,青岛港受到了严重影响。面对危机,青岛港果断提出“科学发展不动摇、增长指标不动摇、造福职工不动摇”的“三个不动摇”,抱团取暖,化危为机,逆势上扬,挺起共和国“长子”的“脊梁”。2008年5月8日,习近平同志亲临港口视察,接见许振超,热情鼓励“青岛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方面要给全国港口建设发展创造新的经验。” 2009年4月22日,胡锦涛同志来港视察时,鼓励青岛港“在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我们进出口贸易严重下滑的情况下,你们发扬工人阶级的主人翁精神,迎难而上,克服困难,一季度显然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来之不易,希望大家要继续努力。”吴邦国同志在继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高度肯定青岛港之后,2009年8月27日,又在关于青岛港科学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一个国企老典型的启示》中亲笔批示“青岛港是我较熟悉的老企业,国企改革使老企业焕发青春,究其成功原因,常德传同志功不可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港口发展举世瞩目。2008年吞吐量达58亿吨,集装箱达1.28亿标箱,与青岛港的示范作用分不开的。”2009年1月1日,温家宝同志第三次来港视察时,鼓励青岛港“去年是很困难的一年,整个港口增长13%,不容易,来之不易。”5月26日,张德江同志来港视察时高度评价:“青岛港是百年老港,改革开放以来创造了辉煌,取得了骄人的业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些成绩怎么评价都不为过。”

    刘云山、张高丽、李长春、王兆国等中央省部领导也都做出重要批示,对港口科学发展给予鼓励和鞭策,并充分肯定“青岛港生动的实践回答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能不能搞好,怎样搞好的重大问题。”青岛港科学发展模式成为党和国家、社会的宝贵财富;成为国企改革发展的一面旗帜;成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功典范;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典型代表。

    一支坚强队伍:打造一支优秀的国企职工队伍

    当今时代,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力。建设世界一流的企业,首先要有一支高素质职工队伍。多年来,企业当家人常德传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强港,将促进职工全面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投入重金培养职工、成就职工。

    面对改革开放初期77%的职工只有初中以下文化水平,与现代化大生产极不适应的实际情况,青岛港鼓励职工“学习改变命运、岗位成就事业”,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练什么、精什么”,建设育人成才的大熔炉、大学校。大力开展“五爱”(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港口、爱岗位)、“五学”(学政治、学业务、学技术、学文化、学实践)活动,大力践行不惟学历、不惟职称、不惟资历、不惟身份、不惟年龄、人人平等的“五不惟”用人理念,创新“六个长效机制”(教育、分配、用人、管理、科技、监督),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形成了知识过硬、业务过硬、技能过硬的三支队伍——知识分子队伍勇于创新、研发不断,技术工人队伍身怀绝技、勤钻多能,农民工队伍爱岗敬业、奋进成才。许振超从一名普通的装卸工成长为新时期产业工人杰出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常委;知识分子郭志渝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技术工人徐青荣、唐卫成为全国技术能手,邵泽山成为全国优秀青年技师;港口公安局长隋振坤被评为全国29位任长霞式公安局长之一;农民工皮进军光荣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成为十大全国杰出进城务工青年、全国青联委员;徐万年不仅成为全国劳动模范,还当上了青岛港一个合资公司的党委书记;王召利、朱广田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民工,赵树双荣获山东省首届百名农民工之星,安立强勇夺中央电视台全国状元技能挑战赛状元。以劳模许振超为代表的金牌团队不断发展壮大,造就了数以万计的五好岗位职工,以首创者名字命名了580多个员工品牌,练就了1800多个绝活,集装箱装卸振超效率8次、铁矿石接卸孙波效率16次刷新世界纪录。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谐发展是国有企业的不懈追求。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之初,青岛港闲置待岗人员超过1万人,领导班子坚持“保证人人有岗位”,提出“谁让职工下岗就让谁下岗”,对职工承诺“只要愿意干、好好干,就决不撒手不管”,依靠自身发展解决职工的岗位问题,不仅没有让一名职工下岗,还为社会创造了53万个就业岗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工资薪酬向装卸一线倾斜,很多一线职工的月收入现已超过六七千元。1988年至今,24年连续为职工涨薪34次。他们将安全生产放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决定一切的位置,为职工建立“平安户口簿”,对安全生产管理实行一票否决制,绝不允许“下不为例”。让食堂跟着职工转,在上百个作业点现场供餐,让职工半夜喝上热馄饨,在寸土寸金的堆场建造33个值班室,21个星级卫生间,凡有职工活动的场所,冬有暖气、夏有空调,职工工作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投入4亿多元,为职工建房7000多套,人均住房面积由4.5平方米增加到25平方米;建设“蓝色港湾”住宅小区,租售给新入港大学生。“十一五”期间,投入3813万元对91283人次进行体检,投入1.37亿元为广大职工高标准发放取暖补助。

    企业坚持以职工为本、设身处地为职工着想,广大职工就会把个人命运与企业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多年来,青岛港全体职工上下一心,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在前湾四期工程建设中,万人参加大回填,用小推车推出了一万多辆大汽车的运载量。在董家口港区建设中,仅用363天就建成了常规需要 5到 6年、世界最大的40万吨矿石码头。2012年5月29日,中央纪委等六部委联合举办 “青岛港经验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中央领导同志肯定青岛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企业发展成功之路。

    一部成功经验:从学习型企业到学习型党组织

    善于学习和持续创新是青岛港实现科学发展的力量之源。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近20多年来,青岛港最重视的是学习,下功夫最大的是学习,体会最深的是学习,收获最多的也是学习。青岛港曾获得首批全国创建学习型组织标兵单位,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也曾获得全国十大学习型人物荣誉称号。

    ——坚持岗位学习,提升队伍素质。长期以来,青岛港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契机,坚持人人学习、全员学习、持续学习。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长年打好学习培训持久战,每年投入上亿元开展全员脱产大培训,月月组织“211”岗位带薪学习,天天通过交班会学习新知识、研究新技能。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先后选派3500多人次到国内外先进港口学习考察,选拔1800多人次到高等院校强化培训,邀请280多位院士、专家来港举办各类高端讲座,用最新理论、最新技术武装职工。青岛港还投资4亿多元建设港湾职业技术学院,在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同时,建设集团员工培训中心,年年投入上亿元,组织开展全员脱产大培训。经过20多年坚持不懈的岗位培训,青岛港已由过去77%的职工、12000多人只有初中以下学历,发展到现在的以60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和8000多名技术工人为主体的高素质职工队伍,80%以上的技术工人都成为了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远远高于发达国家30%的平均水平。

    ——坚持岗位练兵,塑造过硬本领。引导广大职工把学到的专业知识与岗位实践紧密联系起来,立足于实实在在的本职工作,干中学、学中干,在岗位实践中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在勤学苦练中提升自我、创新创效。连续23年开展面向全员的三级技术大比武,“干什么、比什么,练什么、精什么”,从机关到基层、从一线到后勤,人人变“要我练”为“我要练”、“我要比”。目前,全港“精一专二会三的”复合型人才达到1700多人,807人具备技师、高级技师资格。近两年来,青岛港连续举办了8次“转型升级、创新成果”破解五大难题万人现场推进会,广大职工的创新才能竞相迸发,创新智慧充分涌流。

    ——坚持岗位成才,人人建功立业。大力推进人才强港战略,为广大职工打造了“三大目标”,构建了“五大体系”,建立职业生涯发展机制,人人都有职务晋升、技术等级、岗位聘任等发展通道。2012年青岛港召开了第七届科技大会,又出台了60条激励机制,让广大职工人人都有前途、有干头、有奔头。特别是9000多名农民工,与正式工同工同酬同权,3000多人有了各类职称和技术等级。建立优秀人才奖励机制,每年投入上百万元对先进个人和创新成果进行奖励,2012年5月20日,476名先进职工又得到隆重表彰,从装卸工到博士生、从入港两年的新职工到工作40多年的老码头,人人披红戴花、名利双收、出人头地。青岛港建立优秀人才评价机制,制定积分考核标准和实施办法,按月考核,作为技能人才评价选拔的重要依据,人人受重视、得重用。青岛港对农民工兄弟也一视同仁,9000多名农民工在青岛港受关心、受重用,和城镇职工同工同酬同权,一个单子发钱,一个食堂吃饭,一个教室培训,一样评职称、拿奖金,一样当干部、受重用。广大职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得其所、各展其长,涌现出了以许振超为代表的一大批领军人物,一代码头工人脱胎换骨,扬眉吐气,实现了从养家糊口到挺起工人阶级脊梁的巨大转变。

    学习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是领导干部胜任领导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切实需要。学习不仅使青岛港成为一支学习型的团队,更建设了一支学习型的党组织。青岛港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历练和打造了一支牢记“两个务必”,“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党员干部队伍。党员干部在各自的岗位上始终坚持“五个面向”(面向基层、面向职工、面向市场、面向货主、面向外部),不仅跑市场,而且跑现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向员工承诺“向我学习,向我看齐”,“5+2”(5个工作日加上2个双休日)、“白加黑”(白天加晚上),带领职工艰苦创业,被中组部和国务院国资委评为“全国国有企业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

    国有企业肩负着崇高的历史使命,是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一环。青岛港人正是靠坚持不懈的学习,靠在学习中不断地创新发展,才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企管理经验。青岛港的成功经验充分说明,国有企业是能够搞好的,关键是要用心去干。搞好国有企业,不仅在于制度,关键还在于用人。人才培养是最难的,因为它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见成效的,需要长时间的磨练。打造一个百年企业,需要一代代、一批批优秀的德才兼备的人才。上述这些,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走,靠的就是学习。

    2011年5月17日,中宣部、全国总工会、交通运输部、国务院国资委、山东省委宣传部、青岛市委宣传部等六部委联合主办的“学习就是力量——青岛港学习型组织创建模式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有关专家学者对青岛港学习型组织创建模式进行探讨。专家学者一致认为,青岛港重视学习,站得高、看得远,有理念、有信念。青岛港之所以成为全国的创先学习型组织的标杆,首先源于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坚定。青岛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学习力打造创新力,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现了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转轨,以“红色管理”铸就了“青岛港模式”,走出一条科学发展、长盛不衰的新路子。青岛港的这条新路子将会越走越宽广。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