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是环境优美的开放式公园,地下是一处垃圾中转站……走在李沧滨海路附近,如果不是进进出出的垃圾转运车,谁也不会想到,全国规模最大的垃圾中转站就在里面。试运行近半年后,滨海路垃圾中转站昨正式通过环保验收。目前,市区全部和城阳、高新区的部分生活垃圾,都要被送到这里压缩处理后送往小涧西垃圾处置场处置。
探访 中转站国内最大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滨海路36号,从外表看过去,中转站和普通办公建筑并没有什么不同,周围种满了树木,置身其中仿佛进入了公园。 “全站的绿化率超过60%,周边还设有平均20米宽的绿化带。 ”工作人员介绍,新中转站占地约有10万平方米,设计处理规模日均4000吨,高峰期5000吨,应急暂存12000吨。
新站从占地面积上看,是原太原路固体废弃物站的两倍多,处理能力是原先的近3倍。新垃圾中转站投资4.2亿元,可满足我市未来10年人口发展的需要。 “已经试运行了近半年时间,目前每天处理规模约为2000吨左右。 ”相关负责人表示,新中转站主要服务范围包括我市市内三区、红岛组团以及高新区的一部分,服务人口约220万人,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功能最齐全的垃圾中转处理设施。
现场 垃圾车对号入位
在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从市区驶来的垃圾车进站时需在门口取卡打杆,取卡处地面铺设了测重仪器,在环卫工人取卡时仪器读出车辆的重量,并记录下车牌号。取卡完毕后车辆驶入转运大厅,在大厅门口的显示屏上,会显示每辆车的车牌号,停放位置,根据指引车辆就可“对号入位”。整个转运大厅约有半个足球场大小,地上铺了防滑材质的隔离板,虽然垃圾车都在这里“卸货”,不过大厅内的垃圾味并不重。
据工作人员介绍,大厅上方有近十个通风设施,即使是夏季也不会有刺鼻的味道。在大厅一侧,还有一排排座椅,供环卫工人休息。
处理 铁拳压成垃圾包
整个转运站共分为三层,地上两层是办公区和转运大厅,负一层则是停放转运车辆的场所。车辆按照引导停放完毕,打开后盖,垃圾便会自动倾倒到各个“基坑”中,“基坑”约有3米多深。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基坑”其实是放在负一层的容量较大的垃圾收运罐。垃圾入罐后,环卫工人按下电钮,吊在半空的大铁锤会缓缓下落压缩垃圾,压出的液体会从一旁的管道中流出,收集处理。每个收运罐能盛放三至四车垃圾,装满以后将再用转运车辆送往小涧西。
揭秘 成堆松木除臭味
和老站的横式垃圾压缩处理系统不同,新中转站采用国际先进的竖式装箱压缩系统,真正实现了全程全封闭、无害化处理。老中转站除臭使用的是化学洗涤工艺,只是后端处理,虽然除去了臭味,但是产生废液也会造成污染。
新转运站采用了前端和后端双管齐下的除臭模式,转运车间里安装植物提取液喷淋设备和生物除臭设备,用于处理垃圾中转过程中和应急暂存时产生的臭气。他们使用一种从松树等多种植物中提取的植物液来除臭,这种植物液可以吸附分解垃圾中散发出来的氨、硫化氢、硫醇等物质,在除臭的同时,还会在空气中散发出一股股植物的清香。
垃圾应急暂存车间是为了防范恶劣天气等特殊情况下的垃圾处置,可以暂存12000吨垃圾,足够存放市内三区所产生的生活垃圾。
车间处理垃圾都是在室内封闭状态下完成,不会给周边造成环境污染和噪音污染。
验收 20项污染符合要求
据介绍,项目产生的渗滤液、车间地面及车辆冲洗废水等生产废水经厂区内污水处理站处理后,与生活污水、锅炉排污水一同排入楼山河污水处理厂。中转车间、应急车间、卸料区产生的臭气通过风机抽至生物滤池除臭后由7.5米高排气筒排放。燃油锅炉产生的废气通过约8米高排气筒排放。昨日,市环保局组织市市政公用局、市环境监察支队、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市环保局李沧分局等部门对新垃圾中转站进行了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现场检查。
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出具报告表明,该项目总排放口废水中PH、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生化需氧量、石油类、动植物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总氮、色度、总汞、总砷、总铬、六价铬、氰化物、总铅、总镉、铜、镍的监测结果均符合要求。市环境监察支队出具的报告表明,该项目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正常,建设期无环境违法行为,具备验收条件。不过,验收组认为,项目正式投入使用后,其大气防护距离为厂界外300米,建设单位须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防护范围内的规划控制工作,不得在防护范围内建设居民住宅、医院、学校等环境敏感建筑。(徐美中 王婷 任清 闫成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