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高档小区私建违法房攀比成风 不拿城管当回事
沿海高档小区私建违法房攀比成风 不拿城管当回事
龙泽山庄业户争建违法房的事情经本报报道后,引发市民强烈关注,不少市民致电本报反映小区私搭乱建情况。昨日,记者调查沿海一线高档小区发现,私建违法房的情况十分普遍,小区居民早已见怪不怪了。沿海一线本该是青岛的脸面,但沿海高档小区见不到违法房,反而是一件让人意外的事情。而沿海一线违法房多年来呈泛滥之势,也有着复杂的原因。对于业主私建违法房这一顽疾,城管部门大呼拆不起。违法房业主大都很牛气,不拿城管当回事。
违法海景房伸手触到海
离海边木栈道只有0.5米,木栈道下就是广阔的海滩,可坐在岸边的礁石上垂钓、楼顶还种植芸豆和无花果……在台湾路和东海路附近的麦岛海域,有一处约200平方米的低矮平房,被网友戏称为 “青岛最牛”违法海景房。昨日,记者来到现场看到,这处违法房屋是一排平房,离海不到10米,夕阳的余晖下,几名房主在谈笑风生,饲养的鸽子在悠闲的觅食,俨然一处世外桃源。
一名房主告诉记者,这处房屋修建于1999年,当时采用钢筋混泥土结构,一共花费了60万元。这里一共居住了14户居民,房屋面积最大的是24平方米,最小的一户有17平方米。 14户居民中,成分也不同,有2户属于拆迁户,2户是租赁户,其余的全是养殖户。
该房主介绍,这里不仅是他们的住所,还是谋生的重要场所,“旅游季节可以卖些方便面和饮料,房屋门前的海滩会有很多游客,我们将烤炉租给他们。”对于该处海景房的违法事实,该房主予以默认,“这是老问题了,反正也不是我们盖的,只能先住着了。 ”
抢占地方业主大打出手
沿着东海路一路往东,小区私搭乱建的情况比比皆是,不少小区楼座顶层都搭建了玻璃房、小亭子等。在亚麦山城小区,靠近东海路的一幢楼房十分扎眼,顶层建了一排十几间阳光房,足有200多平方米。对于小区居民乱建违法房,居民王先生直摇头,“我们早就见怪不怪了,你们记者能帮忙解决吗? ”王先生介绍,当初正是看中了小区周边的环境才选择入住,从入住开始小区居民就开始私建违法房,随后一发不可收拾,只要有可以建的空间,无不被善于钻营的业主占了,有业主甚至为此大打出手。多数小区居民对违法房感情复杂,不满与无奈交织。
东海路上的东方之珠小区也未能“独善其身”,小区多个楼座顶层都建起了违法房,有的阳光房间的很简陋,与小区整体环境很不协调。“我们这也算高档小区,建那么些小破房子在楼顶上,直接降低了小区的档次。”居民刘女士说,对于部分顶层业主为了一己之私霸占公共空间,他们虽然气愤但很无奈,“投诉到很多部门,但一直没有解决。 ”
难点 一个小区拆违需几百万
违法房为何越拆越多?背后有哪些深层的原因?市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沿海一线小区违法房成因较多,有不少是历史遗留问题,更多的是业户自律太差,为了一己之私私搭乱建,而城管部门由于权限所限,处罚的手段有限,业主违法成本太低,造成私建违法房现象屡禁不止。 “不少业主都很牛,对我们的整改通知不屑一顾。 ”一名多年在一线拆违的城管队长告诉记者,不少小区业主比较有钱,城管组织拆违工人,费了很大劲将违法房拆除,没过多久业主又偷建起来,“我们只能对他们下达整改通知、罚款处罚,可他们根本不在乎这点罚款,而我们的拆违经费则有限。 ”该执法中队长表示,违法房一般都在高楼楼顶,拆违难度很大,不仅要雇用工人,有时还要动用吊车,费用很高,“如果要把一个小区违法房全拆了,至少要几百万元,沿海一线算下来,这个钱数目惊人。 ”
这一说法在很多小区得到了印证。以位于银川西路上的瑞纳紫域小区为例,自2010年以来就有业主在小区内违建,三年来小区物业、开发商、房管局、城管等多个部门想尽办法,仅城管前后去了十几趟,也没有阻止业主们违法扩建的步伐,至今小区内的违法建筑多到已经数不清有多少处,违法房像韭菜一样,割了又长。物业部门测算,如果强拆需要花费至少200万元。
出路 立法加大业主违建成本
难道高档小区违法建筑真的“无药可救”吗?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要彻底解决沿海一线违法房问题,需要统筹协调,多个部门共同努力,“单独依靠城管力量是不行的,还应该加大处罚力度,罚到业主不敢违建,但这需要从法律法规方面突破。”多位小区居民表示,在创城期间,八大关存在上百年的违法建筑最后都被拆了,崂山上违法建立的别墅也被拆了,看来不是拆不掉,也不是拆不起,是相关部门执法的力度还不够,业主的违法成本不高。
新闻延伸
历史遗留成违法房顽疾
市南城管执法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台湾路与东海路路口的14间临海的房子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是上世纪90年代东部建设指挥部为清理东海路沿海一线养殖鲍鱼的乱搭乱建、为了安置养殖户而临时建设的。据介绍,当时大麦岛村辛家庄等地的农民在这里养殖鲍鱼,搭建了很多窝棚,非常不雅观,东部建设指挥部进行清理时,从照顾养殖户的角度,盖了14间房子安置了18户包滩涂的养殖户,后来东部建设指挥部编制撤销,这件事就搁置下来,成了历史遗留问题。(记者 李德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