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商局近日公布了2012年流通环节农产品抽检结果,海参合格率最低,仅为82.5%。昨日,记者调查发现,海参不合格率高主要是因为养殖户使用了预防性消炎药呋喃唑酮、呋喃西林代谢物,其中呋喃唑酮属于禁用药,长期食用易导致神经炎。
抽检 近二成海参验出违禁药
自2012年7月20日起,我市工商部门共针对鱼类开展抽检672批次,合格649批次,不合格23批次,合格率为96.6%,不合格项目主要是呋喃唑酮代谢物、孔雀石绿、挥发性盐基氮和氯霉素超标;共抽检虾类144批次,合格141批次,不合格3批次,合格率为97.9%,不合格项主要是挥发性盐基氮和甲醛超标;蟹类抽检共48批次,合格43批次,不合格5批次,合格率为89.6%,不合格项主要是挥发性盐基氮超标;共抽检贝类604批次,合格566批次,不合格38批次,合格率为93.7%,不合格项主要是呋喃唑酮代谢物、呋喃西林代谢物、挥发性盐基氮、甲醛和氯霉素超标。
值得注意的是,在针对软体类的抽检中,共抽检海参40批次,合格33批次,不合格7批次,合格率仅为82.5%,不合格项主要是检出禁用的呋喃唑酮、呋喃西林代谢物。
探访 海鲜养殖用药消炎杀菌
“呋喃唑酮、呋喃西林代谢物这两种药属于预防性消炎杀菌药,在海参育苗阶段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成品养殖阶段是禁止使用的。”青岛金海富源海洋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刚告诉记者,育苗过程中使用的呋喃唑酮、呋喃西林代谢物在两三年内会逐渐衰减。在养殖阶段使用这两种药物的大多是一些车间、池塘养殖的海参,因为养殖时间较短,在夏季高温时节为防止海参出病,在春节前上市销售,提前撒上预防。还有的是养殖户见海参即将病死,用这一方法来强力消炎除菌:“一般放养的海参不会存在这样的情况,而车间暂养海参时间一长也只能用这两种药物来预防疾病。 ”
据陈刚介绍,挥发性盐基氮和甲醛一般用于海捕海鲜的保鲜,尤其是夏季海鲜容易变质。“市场上还有一些鱼类身上有分币大小的圆形斑点,看上去血乎乎的,大多是得了血液病,有的养殖户会用一种‘日本黄药’来为鱼延长寿命。 ”他介绍说,“日本黄药”也是一种强力消炎药,可以保证生病的鱼数月不死、不腐烂。有的饭店也会用“日本黄药”刷鱼池,养出的鱼可以半月不死。
说法 呋喃唑酮可引起神经炎
记者了解到,根据国家农业部发布的《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规定,氯霉素、呋喃唑酮、孔雀石绿等18种原料药及单方、复方制剂产品现已禁止在食用动物养殖生产中使用。
据介绍,过量摄入呋喃唑酮杀菌剂,会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多发性神经炎。孔雀石绿中的化学功能团三苯甲烷可致癌,很多国家已经禁用,但仍有渔民在防治鱼类感染真菌时使用。也有运输商用作消毒,以延长鱼类在长途贩运中的存活时间。甲醛的危害更大,会对人的皮肤、呼吸道及内脏造成损害,麻醉人的中枢神经,可引起肺水肿、肝昏迷、肾衰竭等。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甲醛为致畸、致癌物质,是变态反应源,长期接触将导致基因突变。(记者 宋晓华)
上一篇:世园新村绘城市雅致之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