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国际 > 正文

盘点美国三任女国务卿:女性独有魅力添亮色(图)

来源:新华国际-- 2013-02-03 18:37:09 字号:TT

  导语:

  2月1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将正式卸任,结束四年的国务卿生涯。对于她而言,这是算作与政坛永久的告别,还是只是稍作休憩,为2016年卷土重来蓄势待发?无论最终如何选择,希拉里已经拥有了她人生的辉煌时刻。一位女性,20年来能始终活跃在美国政治舞台上,这本身已是一种传奇。

  作为美国国务院的主导,国务卿不仅在美国的外交事务上,而且在其内政事务上均扮演着举足轻重角色。自美国独立建国起至今出任的67任国务卿中,只有3位为女性。然而,尽管她们人数少,但她们不仅为美国的政坛上增添了一抹属于女性独有的亮色和魅力,在任期中的表现亦因其女性而格外备受瞩目。

  希拉里:曾是“第一夫人” 被誉为“劳模国务卿”

  1月23日,希拉里最后一次以美国最高外交官的身份出席国会听证,就班加西领事馆遇袭案进行说明。在参众两院议员唇枪舌剑的轮番质询之下,这位“铁娘子”难得一见地哭笑怒骂,展现了其真性情的多个侧面。这起听证会也被认为是希拉里的“政治谢幕”,她那像离职演说一样的讲话再一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直以来,希拉里·克林顿都是美国政坛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在她人生的数十年中,经历了律师、第一夫人、国务卿等不同的身份变化,而她的表现也似乎总是游刃有余。

  1947年,希拉里出生于美国芝加哥的一个富商家庭。年轻的希拉里学业优异,于1973年获得耶鲁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此后,希拉里开始了自己的职业律师生涯,并曾两度当选“全美100位最具影响力律师”。

  随着克林顿1993年入住白宫,希拉里也成为了美国“第一夫人”。在8年白宫生涯中,希拉里积极参与政事,负责国家医疗保健改革,还推动国会通过国家儿童健康保险项目等。舆论普遍认为,她是美国历史上最有实权的第一夫人。

  2008年,希拉里竞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落败后,被奥巴马任命为国务卿。就任以来,希拉里“卖命工作”,成为美国历史上访问国家最多的国务卿,被外界称为“劳模”。据统计,她任内访问过112个国家,行程达到近一百万英里。就在卸任前不久,她的受欢迎程度创下新高(67%),远超副总统拜登(48%),而她在民主党中的支持率甚至高达91%。

  美国一家政治新闻网评论称,希拉里4年任期坚定地推广美国价值观,恢复国际上对美国的信心,强有力地维护了美国利益。她的“明星力量和能力”激发全球各地人士的想象力,证明了美国外交复兴和信用修复。

  对于希拉里离任后的去向,外界一直猜测她是否会在2016年参选总统。希拉里表示,自己“一直在美国政治的最高层生活”,现在希望离开公共领域,恢复正常生活。不过,民主党内的同事已经暗示希拉里应该出马竞选,有参议员对她说,“你不会轻轻地从世界舞台上离开。”

  希拉里用谢幕秀吸引世界 比新任国务卿更受关注

  美国参议院29日高票批准克里担任下一任国务卿,而就在同一时间,现任国务卿希拉里则在全世界的观众面前上演“谢幕秀”,在“全球市镇采访”活动中回答来自全球各地、“甚至南极洲”的问题。国务卿生涯进入倒计时的希拉里仍然像过去4年一样强势、“充满活力”。她通过美国国务院网站公布的政绩令人咋舌——4年出访行程相当于绕地球38圈还多。支持者称赞她有“精力旺盛、能力卓绝”,反对者则尖锐地说她是“逍遥法外的凶手”。直到最后一刻,关于她的争论还那么火爆。

  美国国务院网站则推出“国务卿之旅”的专栏,用数字盘点希拉里的政绩,称她是“美国历史上最能跑的国务卿”。该网站的文章称,希拉里任内做了很多事,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希拉里打破了很多纪录。2012年7月希拉里出访芬兰,打破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访问98个国家的纪录。到卸任前,希拉里共访问112个国家,平均每年访问28个国家。

  美国《大西洋》月刊称,作为美国的最高外交官,希拉里在空中飞行的时间几乎和在地面上一样多。这4年中,她出访的总里程达到956733英里,相当于绕地球38.42圈。有出访任务的天数总共有401天,超过了1年。

  “过去4年,希拉里在美国的外交政策中,一直是位精力旺盛、能力卓绝的管家。她在政治生涯中一直在蜕变,即使在美国以外的国家也赢得了广泛尊敬。”英国《金融时报》对希拉里赞不绝口。俄罗斯《观点报》却说,希拉里在对外政策上虽然强势,但收效不明显,还将俄美关系搞得一塌糊涂。德国《每日镜报》说希拉里恐怕是世界上走得最多的外交家,这次对国务卿说再见,也许只是这位集议员、第一夫人、国务卿等荣誉于一身的铁女子的一次短暂的休息。 希拉里卸任美国务卿 欲与世隔绝思考人生

  作为在《福布斯》2012年最有权力女性排行榜名列第二的女人、可能在2016年成为美国史上第一位女总统的人,希拉里已经表明不会在奥巴马的第二个任期续任国务卿。

  有人找希拉里参加活动,但被她拒绝,还被告知在2013年4月或5月前都不要邀请她出席活动。

  希拉里的一些朋友说,她和丈夫克林顿可能会在纽约汉普顿或纽约州北部买一间房子。此外,她将恢复在过去4年没时间做的一些个人日常活动,例如运动。去年夏天,她为了在忙碌的日程中找到时间运动,只能选在清晨6时游泳。

  希拉里的一些前助手说,她可能会暂时到克林顿基金会工作。这么一来,她能够为那些跟随她的助手找到栖身之所。

  希拉里也必须有固定的收入,以维持卸任后的生活及工作开销,例如维持一个助手团队和乘搭私人飞机出国。

  加入律师行、投资银行或私人股权投资公司,或者为其他国家提供地缘政治风险咨询,能够为希拉里带来丰厚的收入。不过,这些工作对个人政治前途没有太大的帮助。

  由于希拉里仍有可能放眼2016年的美国总统选举,因此她未来4年的计划必须对个人政治前途有所贡献。

  为女性争取权益向来是希拉里的工作重点之一,所以她可能继续往这方面发展。此举也有利于她的政治前途。

  此外,一些著名机构也邀请她加入,包括担任耶鲁大学校长和索罗斯基金会主管。

  奥巴马罕见与希拉里联合受访 直言不舍其离职

  据美国媒体26日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与即将离任的国务卿希拉里25日罕有地联袂接受媒体访问,期间奥巴马盛赞希拉里,形容对方是美国有史以来“杰出的国务卿之一”,直言不舍得希拉里离开。幕僚则表示,奥巴马只是借机会感谢希拉里,并非为传言中她4年后的竞逐总统公开表示支持。

  奥巴马与希拉里当天在白宫接受节目访问,访谈过程中,主持人问奥巴马为何破例,奥巴马回答说想借机会多谢希拉里,美国在外交方面的很多成绩“都是她努力的结果”,国民日后回顾会发现,希拉里的历史地位不同凡响,自己当然希望对方留任,但希拉里过去4年奔走全球,需要休息一下也无可厚非。

  而希拉里在谈到主掌国务院的4年经历时说,当年她与奥巴马在民主党总统提名初选中斗得难分难解,外界或者无法想象两人合作,不过选举总有输赢,两人都愿为国家效力,因此不会计较。

  由于奥巴马对希拉里的依依不舍之情溢于言表,外界揣测这可能是奥巴马为希拉里4年后问鼎白宫表示支持。对此有幕僚解释说,奥巴马这次讲话,目光放在过去4年,而不是未来4年。 总统在前,国务卿在后

  2012年11月19日,美国总统专机“空军一号”在金边机场降落。希拉里和奥巴马并肩走出舱门,面带微笑地向停机坪上的等候人群挥手致意。然而,当他们走下舷梯时,她稍稍收了一点脚步,有意让总统先行,自己错后一个身位。

  这就是希拉里。尽管她曾经与奥巴马是旗鼓相当的对手,但现在作为下属,她清醒地摆正自己的位置,尤其在奥巴马身边时。

  对于这对关系十分特殊的冤家搭档,此次东南亚之行是他们最后一次共同出访,算是作为政治伙伴的告别演出。四年前,他们在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竞争中斗得你死我活,然而,希拉里思之再三,最终决定应邀入阁。

  尽管两人也许永远不可能成为知心朋友,但两人却建立了牢固有效的工作关系。奥巴马给了希拉里一个世界级的舞台,而希拉里则不遗余力地为昔日对手奔走四方。希拉里到金边喘息未定,便与奥巴马商定次日赶往中东处理更加棘手的叙利亚问题的旅程。

  奥巴马也似乎意识到这次旅途的不同寻常之处,多次在公开场合表扬希拉里。他们在泰国会合,然后一起访问缅甸和柬埔寨。一路上,他们形影不离,一起与东道国的领导人会谈,一起游览佛塔,并一起和当地僧人聊天。

  在缅甸反对党领袖昂山素季家的门廊上,奥巴马在发表讲话时突然发现希拉里不见了。他立即停下来说:“希拉里哪里去了?她在哪里?”

  “噢,在那里呢。”原来,希拉里早已经悄悄地走下台,站到听众当中。

  在整个东南亚之行中,希拉里始终保持低调。让总统走在前面,站在前台,自己则在很大程度上只充当幕后参谋或观众。

  在曼谷,当奥巴马和希拉里一同拜会因病住院的老国王普密蓬·阿杜德时,同样是总统在前,国务卿在后。

  “陛下。”奥巴马拉住国王的手说,“见到您非常荣幸。”但希拉里再次显示出她和国王的熟识。“您好,”她说,“再次见面了,我的丈夫向您致以最好的问候。”国王送给奥巴马一个红色匣子。奥巴马说:“很漂亮,太感谢了。真可爱。”希拉里提醒说,这礼物是送给他妻子米歇尔·奥巴马的。“哦,谢谢你,”奥巴马恍然大悟。“我妻子会喜欢的。”

  在一同参观著名的卧佛寺时,奥巴马与希拉里和一位高僧进行了交谈。据泰国《民族报》报道,这位僧人告诉奥巴马,这尊大佛是成功的象征,如果可能的话可以保佑他连任三次总统。而奥巴马则指着希拉里说,她才是未来的总统。但两人的助手都对这一谈话内容予以否认。

  尔布赖特:美国首位女国务卿被称“红裙铁娘子”

  作为美国美国有史以来的首任女国务卿,以爱穿红裙而著名的第64任美国国务卿马德琳·科贝尔·奥尔布赖特(Madeleine Korbel Albright)在以男性为主导的国际政治舞台上,格外引人注目。

  1937年,马德琳·奥尔布赖特出生于前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的一个外交官家庭。童年的奥尔布赖特经历曲折。由于二战,年幼的奥尔布赖特不得不跟随家人一起四处逃亡,躲避战火。1949年,12岁的奥尔布赖特才最终在美国定居。奥尔布赖特的人生道路也由此发生了巨大变化。

  年轻时的奥尔布赖特勤奋好学,曾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1976年,奥尔布赖特首次涉足政坛,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她曾在多名总统手下任职,也曾于1993年至1997年担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

  由于其出色的表现,1997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任命奥尔布赖特为美国第64任国务卿。在任期间,奥尔布赖特以爱穿红裙、坦率坚决的个人形象和性格特点著称。

  与奥尔布赖特共事的人曾经评价道:“我钦佩并欣赏她的思维方式,她是个非常诚实的女性,遇到问题迎刃而上,不避不闪。”前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也曾经明确表示,欣赏奥尔布赖特那种不拐弯抹角的直率。

  奥尔布赖特十分看重与中国的关系,她曾先后5次访华。她在回忆录中说,“美国在亚洲的最复杂关系,是和中国的关系,这个关系需要长年不断地进行照料。”

  奥尔布赖特表示,在处理对华关系问题上,美国需要有一个非常长远的思考,美国不应视中国为敌人,而应当期待中国的经济改革成功。奥尔布赖特意味深长地说,150年前,法国政治学家托克威尔曾预言,美国和俄国的关系将塑造未来世界之命运,但如果托克威尔在21世纪能够重临世界的话,他也许不会忽视俄罗斯,但他肯定会先写到中国。

  奥尔布赖特胸针藏外交玄机

  马德琳·奥尔布赖特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国务卿,被美国媒体称为“与克林顿总统珠联璧合,创造了一个时代”。作为叱咤世界政坛的外交官,奥尔布赖特有使用胸针表达自己情绪和谈判意图的习惯,这一独特习惯被媒体称为“胸针外交”。近日,奥尔布赖特的200多枚胸针在纽约展出,让人们见识到这位女外交官强硬、幽默而感性的一面。

  胸针传递外交意图

  纽约艺术与设计博物馆近日正在举行一个主题为《解读我的胸针:马德琳·奥尔布赖特的珍藏》的展览,展览内容是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使用过的200多枚胸针。

  奥尔布赖特喜欢在出席外交活动时在上衣靠近左肩处别上一枚胸针,精美的胸针除了把奥尔布赖特衬托得更加高贵威严外,更是奥尔布赖特向对方传达自己情绪和外交意图的“工具”。

  比如,奥尔布赖特在与前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会面时佩戴了一个黄蜂形状的胸针,她希望借此传达自己的强硬立场。而在与韩国时任总统金大中会面时,她则特意佩戴太阳形状的胸针以示欢迎。

  胸针行使外交使命

  奥尔布赖特在《解读我的胸针》一书中写道,她的形状各异的胸针“的确行使了重要的外交使命”,作为她的标志性饰品,如果使用得当,它们可以“增加亲切感或者必要的锋芒”。

  奥尔布赖特在书中提到这样一个细节:普京曾告诉克林顿,他经常会试图解读奥尔布赖特胸针的含义。而有一次,在与时任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会谈时,奥尔布赖特戴了一枚箭形的胸针。“这就是贵国的拦截导弹吗?”伊万诺夫指着胸针问奥尔布赖特。

  “是的,而且您也看到了,我们懂得如何把它们做得很小。所以你最好做好谈判的准备。”奥尔布赖特针锋相对地答道。

  奥尔布赖特经常戴一枚以色列前总理伊扎克·拉宾遗孀赠送的“鸽子胸针”。拉宾遗孀后来还送给她一条“鸽子项链”配那枚“鸽子胸针”。

  奥尔布赖特:与中国相处之道

  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在她刚出版的新书《给总统当选人的备忘录》中指出,现在“崛起”几乎已经变成“中国”的同义词。即将于年底产生的美国新领导人必须先做好功课,准备好如何与中国这个世界新强国打交道。

  这位在克林顿总统第二任期中的国务卿,在她这本长达320多页的新书中,以她个人的经验和观察,对即将于本年底选出的新任美国总统提供建言。其中约有10页谈到与中国相处之道,其中有关台湾问题的占了5页。

  这位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国务卿在新书中指出,中国崛起的效应己在世界各地浮现。中国现在已经可以召开区域性会议,将美国排除在外,非洲高峰会议、东亚会议和上海合作组织都是明显的例子。

  奥尔布赖特告诉未来美国新领导人,在某些地方,中国的确还在发展中,但在一些地方,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它都是强国。

  美国与中国的国际地位差距已显著拉近。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几十年间,大部份亚洲国家都以美国马首是瞻,但今天中国已被越来越多的移民视为机会之地。

  美国一向自认为是全世界如何治理国家的范本,但现在越来越多国家的人民,对中国比对美国更有好感。

  奥尔布赖特说,有人担心中国会把新取得的财富,拿来扩充军备。但可以确定的是,中国必须把其中一部份拿来应付中国面对的新情况。那就是人口进入零成长期,新生儿越来越少,老人寿命越来越长。10年到20年后,劳动人口一个人必须同时养小孩、父母和祖父母。

  因此她说,与中国打交道,真是一门学问。

  第二位女国务卿赖斯:26岁成斯坦福大学讲师 至今仍单身

  第66任美国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 (Condoleezza Rice) 1954年出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的伯明翰。赖斯的父亲曾任丹佛大学副校长,母亲是小学音乐教师,姑姑是维多利亚文学博士。

  优越的家庭环境使赖斯从小就受到了良好教育,她15岁时便成为丹佛大学的学生,学习英国文学和美国政治学,并将东欧和苏联作为主要研究领域。1975年和1981年,赖斯分获圣母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和丹佛大学国际研究生院政治学博士学位。1981年,年仅26岁的赖斯成为斯坦福大学的讲师。此后,赖斯还曾陆续担任胡佛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斯坦福大学教务长等职位。

  2000年美国大选时,赖斯曾作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布什的首席对外政策顾问,为布什出谋划策。2005年1月,布什任命赖斯为国务卿,赖斯也成为继奥尔布赖特之后美国历史上第二位女国务卿,她同样是有史以来美国政府中职位最高的黑人妇女。

  像奥尔布赖特一样,赖斯在任前后也都十分重视与中国的关系,一共7次访问中国。

  2008年6月,赖斯访华并走访了刚遭受地震袭击的四川灾区,她也是访问中国地震灾区的美国最高官员。赖斯在参观了灾后重建工作和灾区人民生活后说,中国政府的工作很出色,她“看到了灾区人民的伟大精神”。

  然而,这位在政界呼风唤雨的女子至今却仍然未婚。赖斯在她的回忆录中写道,她曾经历过几段感情,但仍然“没有遇到一个我希望在一起并能过上婚姻生活的人”。有不少人认为,赖斯过于成功的事业已经成了她组建家庭的阻力。

  《杨澜访谈录》专访美国前国务卿赖斯

  忆往昔,赖斯的童年是在种族隔离异常严重的伯明翰度过的,作为二等公民的黑人们不可以进餐馆、不可以去电影院,甚至没有机会去做任何重要的事情。但是小康多利扎的父母坚信“教育是把握自己未来的途径”,因此,他们竭尽全力地为赖斯提供最好的教育,让她觉得自己有能力掌控自己的未来。赖斯十分感激父母允许她尝试许多不同的事情,其中包括学钢琴、滑冰、长笛、芭蕾和法语等等。她至今深深记得父母的忠告——你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将你能学会的东西牢牢记住。

  在赖斯成为斯坦福大学教授的时候,她的母亲去世了;在她成为布什政府内阁成员之后的不久,又失去了她的父亲。作为关系紧密的家庭中唯一的女儿,赖斯对父母很是想念,因为信教的缘故,她总是相信他们就在自己身边。2001年,小布什总统的就职仪式如期举行,赖斯也即将成为国家安全顾问,这是她最希望父母能够亲眼目睹的场合。

  “两倍”才能平等 “三倍”才可超越

  赖斯家族的人相信这样一条严峻的真理——只有当孩子们做得比白人孩子优秀两倍,他们才能平等;优秀三倍,才能超过对方。赖斯的祖父和父亲都是牧师,母亲则是一名优秀的钢琴教师,整个家族拥有着相当不错的社会地位。为了出人头地,赖斯工作非常勤奋,虽然她并不是班上最优秀的学生,甚至还有些许拖沓的习惯,但她却能遵循父母严厉的要求,只在完成全部作业之后才出门玩耍。

  亲历爆炸事件 在逆境中捍卫自己的尊严

  二十世纪60年代的伯明翰存在着令人发指的种族暴力传统,就在1963年9月的一天,小康多利扎亲身经历了一场血腥的爆炸事件,而真正令她倍感伤害和绝望的是得知自己的同班同学Nenise McNair在此次爆炸中丧生。昔日的好友已成为种族主义的牺牲品,赖斯渐渐意识到自己必须站起来,捍卫一个年轻女孩的尊严。在一次大学的课堂中,她公然驳斥了教授的“黑人低智商论”,那一刻她终于相信自己是有能力捍卫尊严的。

  放弃音乐 毅然投身国际政治研究领域

  4岁,举行第一个独奏会;15岁,成为丹佛大学钢琴演奏专业的学生,一位女钢琴家的诞生似乎指日可待,但此刻的赖斯,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转专业。一个偶然的机会,在赖斯倾听了一堂考贝尔教授的课之后便突然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于是她便毅然从钢琴演奏专业转到了国际政治专业,当然,这也让赖斯的父母大吃了一惊。1990年的一天,当赖斯与戈尔巴乔夫并肩坐在停在白宫草坪上的一架直升机里准备前往加利福尼亚的时候,她深信自己当初的决策是正确的。多年以后,作为苏联和东欧问题顾问的赖斯,在白宫勇敢挑战了前来与斯考克罗夫特将军会晤的鲍里斯·叶利钦。这就是典型的赖斯作风,果断、勇敢,坚定不移。

  美前国务卿赖斯发行回忆录 讲述成长历程

    美国前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回忆录《非凡、普通人:我的家庭回忆录》12日面市,向读者讲述自己在美国南部种族隔离背景下成长并最终成为首名非洲裔女国务卿的人生历程。这是赖斯计划撰写两本回忆录中的第一本,另一本将讲述她在前总统乔治·W·布什政府担任国务卿的经历,定于2011年出版。

    忆童年

    赖斯1954年出生于亚拉巴马州伯明翰。当时,伯明翰是“美国种族隔离最严重的大城市”。

    赖斯在回忆录中写道,她的家庭被视为“二等公民”对待,“白人和黑人居住在彼此平行的两个世界,除了公共场所,很少有交集”。

    1963年,黑人民权运动浪潮下,种族冲突频频发生。赖斯家附近接连遭遇多起爆炸,4名黑人女孩丧生,其中一人是赖斯的好友。同年,时任总统约翰·F·肯尼迪遇刺身亡。

    这一切让童年时期的赖斯感到恐惧。“对于伯明翰的黑人居民而言,肯尼迪遇刺无疑是一种人身威胁,”她写道。

    1967年,赖斯随父母迁至科罗拉多州丹佛市,进入当地一所私立女子学校学习。16岁时,她成为丹佛大学学生,师从约瑟夫·克贝尔,后者是前总统比尔·克林顿执政时期国务卿马德琳·奥尔布赖特之父。

    美前国务卿赖斯成为电视节目撰稿人

    据美国合众国际社1月20日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高管近日宣布,前美国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加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成为《周日新闻》电视节目的撰稿人。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主席、《60分钟》节目监制法格尔(Jeff Fager)及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总裁罗兹(David Rhodes)在新闻公告中称,赖斯将运用所有经验挖掘美国国内外所面临的问题并提供深度解读。

    赖斯曾在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的第二任期内担任国务卿。如今,赖斯在斯坦福大学内担任教授,还是加利福利亚胡佛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