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专题> 时政类 > 正文 2013青岛两会专题

委员畅谈蓝色硅谷建设

来源:青岛早报2013-01-10 09:26:06字号:TT

  建设海洋工程装备强市、加快海洋药物产业发展、划定蓝色硅谷特区、加快蓝色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建设……连日来,实施海洋强市战略,推动蓝色经济跨越发展成为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委员认为要实现海洋强市,实现蓝色跨越,必须要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加快高端人才引进。

  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

  市政协委员江玉民建议,将建设“海洋工程装备”强市作为实现蓝色跨越的战略目标,争取在我市建设国家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和国家海洋工程技术中心。江玉民认为,随着海洋在整个国家中战略地位的提升,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将迎来建设发展高潮,我市要抓住当前世界高端海工装备大型化、高端化、深水化、国际化的趋势,力争我市海洋工程准备制造业由“浅蓝”走向“深海”。为此他建议,我市要积极吸引美国、荷兰等海工装备强国的公司在青岛开展业务,推动我市海工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吸引资金、人才和市场向青岛聚集。以在青设立国家级海工装备科研院所、吸引大型总承包商为契机,吸引海工装备高端人才入住青岛。

  打造科研成果转化平台

  市政协委员孙仁杰认为,青岛具有发展海洋生物产业得天独厚的基础优势和科研优势,但却存在着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的问题,这与我市作为全国惟一一个以海洋生物产业为特色的“国字号”生物产业基地不相称,他建议我市完善研企对接平台,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成立科技创新战略联盟;完善展示交易平台,建立全国性海洋生物科技成果交易中心、海洋生物科技网站和数据库,定期举办海洋生物科技成果信息发布会、成果推介会、专场交易会,让研发与市场更好连接;争取国家、省市专项资金,支持青岛海洋生物产业基础设施、重大科技平台和产业项目建设。

  市政协委员、黄海研究所成果转化处处长王印庚委员认为,目前我市在海洋渔业方面没有一家上市企业,“没有大企业平台实施成果转化、中试、示范,没能达到筑巢引凤的效果,所以技术成果向外地转移、流失的现象十分突出。”他建议培植大型龙头企业,扶持企业上市,做好承接技术成果转化、中试、示范的平台,创建一流海洋科技创新平台。

  市政协常委、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副院长茅云翔委员认为,青岛本地相关企业发展落后,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薄弱,缺乏承接科研院所科研成果的能力,许多外地的大企业纷纷来青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造成了我市科研 “根在青岛、果结外地”的现象。

  成立蓝色硅谷特区

  市政协委员、国家海洋局一所海洋工程与测绘研究中心副主任胡泽建认为,蓝色硅谷建设是我市建设蓝色经济领军城市、打造山东蓝色经济区龙头的重大举措,但蓝色硅谷的“一区、一园、一带”分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域,具有各自独立的管理机构和体制,造成了三地协调与合作不顺畅。

  他建议,我市能创新核心区管理机制,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成立由即墨温泉和鳌山卫两镇,以及崂山区王哥庄街道组成的跨区域的“蓝色硅谷特区”,以海洋科技城建设为目标,建设一个新的滨海科技新城区。

  建设蓝色职业学院

  市政协委员孙焕利认为,青岛发展蓝色产业亟需大批一线高技能人才,亟需加快青岛蓝色经济职业学院建设步伐,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和水平。他的调研发现,当前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来看,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对海洋类专业高技能人才的需要数量非常巨大,青岛高等职业教育已远远不能满足这种需要,规划中的青岛蓝色经济职业学院却迟迟没有眉目,他建议加快推进青岛蓝色经济职业学院建设,为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青岛建设蓝色经济龙头提供强有力的高技能人才保障。

  孙焕利认为,建设蓝色经济职业学院,在培养青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的同时,还可以拉动中职发展,随着初中生源减少,一些中职学校特别是技工学校招生出现滑坡,新建高职学院除招收高中起点学生外,还将面向工科中职学校招收对口高职生,让优秀中职生进入学院,由中级技能人才升级为高技能人才。蓝色经济职业学院还可以为青岛蓝色经济企业员工提供继续教育培训,形成终身教育体系。学院的建设,将形成中职、高职、继续教育相互依存、错位发展的良好局面,构建起结构合理、科学发展的青岛现代职教体系。

  孙焕利建议,一所新的高职院校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市可以以山东轻工工程学校为基础打造蓝色经济职业学院,山轻工现开设海产养殖、盐化工艺、海洋化工、精细化工、生物技术制药、高分子材料、海洋装备制造等一系列“涉蓝”课程,同时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也达到了建设高职学院基本要求。(记者 臧旭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