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上马辛屯社区村头大街旁,立着一座小石亭,虽然多数村民都说不出石亭的来历,但对它却有一种莫名的“敬意”。近日,城阳区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这是建于清乾隆年间的一座钟亭,距今已有250余年。目前,钟亭已被列为区级重点保护单位。
村口石亭乾隆年间造
钟亭位于辛屯社区东西中心大街村口,这条街是以前上马到河套的交通要道,每天都有大量路人、车辆经过。钟亭完全由石材搭建而成,4根方形石
在一根石柱的内侧,刻有 “乾隆二十五年建造”的字样。“从时间上推算,这座钟亭距今已有250余年。”上马街道从事史志工作69岁的吴元珍说,钟亭四个角上曾饰有4只石头鸽子,可惜“文革”时遭到破坏,其他保存都很完整。
民间相传为弘扬善举
“钟亭的具体来历,史料上没有详细记载。”吴元珍说,他用了近10年的时间整理镇志,期间收集了大量关于钟楼的史料和民间说法。据一位当地的老人介绍,乾隆年间,一位进京赶考的年轻人路过此地,在客栈留宿期间,被歹人盯上。歹人们密谋害他的话被客栈的厨师意外听到,厨师不忍心年轻人白白送命,用药麻醉歹人后,在母亲的授意下,带着年轻人逃到京城。后来,年轻人当了大官,将此事禀明乾隆皇帝,后来奉旨回乡答谢恩人。不幸的是,在两人离开后,歹人找不到厨师,便将其母亲谋害。
后来,歹人被除,为了感恩厨师及其母亲的大义之举,年轻人在当地的关帝庙里建起一座钟亭。听老人们讲,钟声响的次数不同,意义就不同,分别用来表达喜事、丧事或灾害预警。“古时当地有许多庙宇,大多用树梁安置大钟,唯独这里有钟亭且保留下来,可能就与这个典故有关。”吴元珍说。
钟亭历经磨难村民自发保护
“虽然钟亭保存到今天,可谓历尽磨难。”吴元珍说,先是安置钟亭的关帝庙被拆除,后来钟亭内悬挂的大钟也遭厄运,只留下钟亭孤零零立在原地。几十年来,由于村里扩建和道路拓宽,钟亭经历了三次“搬家”,但每次搬动,距离都不远。村民这么做,只是不想让钟亭遭到破坏。“钟亭的来历,现在大部分村民说不清了,可大伙对它一直保留一份敬意,所以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人去破坏它。”一位村民说,听说以前曾有人出巨款,想把钟亭挪走,但村里没有同意。
“钟亭见证了当地的历史,对研究当时的建筑风格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城阳文物办的工作人员说,它所传递出来的信息,及在当地居民心中的位置,已远远超出了自身的价值。
上一篇:青岛老街里博物馆明年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