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小头条 > 正文

京广高铁票价最低865元最高2727元 高过飞机

来源:中新网-- 2012-12-21 11:30:06 字号:TT

北京至广州高铁、普通列车及飞机出行方式票价及所需时间对比

北京至广州高铁、普通列车及飞机出行方式票价及所需时间对比

    中新网12月21日电 随着12月20日上午10时,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京广高铁各车次车票开始销售,关于京广高铁的运行时间、车次、票价等相关信息的猜测就此尘埃落定。然而网友们的讨论并未就此终结在北京西至广州南G字头列车最低865元,最高2727元的票价公布后,很多网友连称“太贵”,并表示这一定价区间并未考虑到国内主流人群的实际收入水平。

    北京到广州G字头车票比普铁高近一倍 略低于打折机票

    按照铁道部公布的票价,京广高铁开通后,将在线路上行驶D字头和G字头两种席别列车,其中D字头动车运营时速为250公里,G字头高铁列车运行速度则达到300公里/小时。例如从北京西站到广州南站全程G801次列车全程最快约7小时59分,票价最低的二等座为865元,一等座为1383元,特等座为1645元,商务座则达2727元。D字头北京至广州二等座票价为712元。

    而从北京西站到武汉的G字头列车,最便宜的二等座售价为530元,一等座847元,特等座1080元,商务座则达到了1671元。北京至武汉的D字头动车票价则较G字头有明显降低,二等座381元;一等座608元;特等座684元;商务座1139元。

    深圳北站至北京西站高铁为G71次,每日一趟,全程需时10小时5分,最低的二等座票价940元,一等座票价为1483元,特等票价为1765元,商务座则为2927元。

    和K字头、T字头的普通列车相比,京广高铁票价的票价高出近一倍。以北京到广州为例,京广高铁价格最低的G字头二等座票价为865元,而包括K599次、T201次在内的普通列车硬卧价格为443元,即使是软卧价格也仅为786元,远低于G字头二等座价格。

    而同等距离的机票价格又如何呢?中新网财经频道记者在电子订票网站查询后发现,同是12月26日,从北京飞往广州的航班票价从891元(5.2折)到1300余元不等,前后几天价格浮动不超过100元。从北京飞往武汉的航班票价则相对较低,最低达到289元(2.7折),仅为G字头高铁价格的一半左右。不过,上述机票价格均未计入机场建设费和燃油费。同时根据出发时段和日期,机票价格也会有较为明显的浮动,而高铁价格则相对稳定,几乎不会有所变化。

    网友抱怨“被高铁” 称高票价未考虑国民收入水平

    尽管之前除票价高昂的京广高铁外仍有一些相对廉价的普通列车可选,但随着京广高铁的开通,多趟普通列车将会停开。据报道,以北京路局公布的32趟列车为例,大多数为D打头的动车,还包括3辆Z打头的直达列车和两辆K打头的快车都将停开,涉及武汉、西安、郑州、太原等城市。这些车次停开后,旅客们或将只能选择高铁出行。

    不少网友在微博上对自己“被高铁”表达了不满。一位老家在湖北孝感,ID名为“我是刘大牛刘小牛刘牛牛”的网友说:被高铁了。我亲爱的直达车没有了。就连作为备胎的动车也没有了。孝感到北京只剩两趟普快了。老家在西安的“屮蒙克巴图”说:北京西到西安北最快的车G87,4小时40分,二等座517元;最慢的车G661,5小时58分,二等座515元;特等座1k-,商务座1.6k+,非常的贵啊,突破想象了;而且最重要的为啥之前开通的动车组就没有了呢,难道也要被高铁?

    也有网友认为,京广高铁车票价格过高,并未考虑国内民众的实际收入水平。ID为“yunlong02”的网友表示:现在消费水平达不到,干嘛建设这么贵的铁路,尤其当前阶段,长距离高规格铁路还不是时候,高规格铁路应该是在局部建设,长距离建设普通等级铁路,人民群众真正富裕的时候,再组网成高规格铁路。

    微博ID名为“昌昇杨明”的网友认为:全球最长的高铁京广高铁开通,票价达到惊人的800多到2000多元。高过飞机。随着越来越多的高铁线路开通,多条普铁停运。显然富人可隨意选择飞机或高铁,而对于数以亿计的普通百姓而言,出行将变的越来越难。停开普铁,笼断定高价来偿还贷款,将会适得其反。

    知名评论家,飞象网总裁项立刚则认为: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安全管理,撤销商务舱这“样子货”,降低一等座票价,高铁会非常受欢迎。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京广高铁的高票价遭人抱怨,但并未影响其销路。截至12月20日下午4点,记者在铁道部12306订票网站上发现,北京到广州的首班高铁G801次一等座只剩一张票,商务座则已经售罄。12月27日北京到深圳的G71商务座余票则只剩4张。(记者 王槊)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