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百宝箱
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下岗女工从路边店干起成口味高手

来源:青岛新闻网-- 2012-12-17 15:02:58 字号:TT

  14年前夫妻俩从国企下岗,别人在抱怨时,他俩却认为不是坏事;开小店时只要听食客说哪家的哪道菜好吃,她一定去多尝几遍,把对方的好口味学到手,为此几乎跑遍青岛数百家大小餐馆;如今台东周边想开店的不少老板会先去毓聪“偷师”……“做餐饮,就是做口味和品质,美食界的成功四要素:良心+勤奋+智慧+舍得。”日前,毓聪餐饮负责人李世红向记者讲起自己“舌尖上”的故事。如今在青岛乃至全国她拥有几十万美食“粉丝”,作为一个“口味”高手,她在不断探索青岛版鲁菜的工艺。

  “青岛张兰”一人干三份兼职

  1997年夏天,李世红和唐廷民刚结婚,两人在国企干着人人羡慕的工作。忽然接到一个坏消息:夫妻双双下岗。其他下岗的同事彷徨无措甚至痛哭流涕时,李世红并没有失落。二十来岁的她,表现出了超常的理性。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她几乎成了“跳槽狂人”,一年内换了五六份工作,经常白天在商场当柜员,晚上再兼职做酱货,还卖过保险。业界不少人戏称她像俏江南掌门张兰,创业早期一个人兼职多份活。兼职很累,但李世红却是个市场敏感度极高的人。她陆续看到了一些商机,也看出了门道,自己变得很兴奋。 “餐饮不错,我也可以做! ”自己以前在单位从事过餐饮管理,对食材采购和成本把控有研究,所以首选餐饮业。

  “没钱怎么办? ”李世红一出手就表现出经营智慧,制定了一个“找钱计划”。 1998年先去街道申请了4000元创业补助金,又发动亲戚凑够三万元钱,开始创业。

  含泪吃被顾客“遗弃”的菜

  李世红端盘子、收钱,唐廷民当厨师。在海泊河美食街上,他俩开了家不足60平方米的小店。刚营业时,周边的饭店常爆满,而她的馆子一天只能接几桌客。别人家的餐馆坐满客人,不少等待的人就跑到她的店里坐着 “排队”,从小要强的李世红一度很绝望,但咬牙坚持下来,暗自下决心:必须学到餐饮真功夫,混出个样子来。

  她还讲了一个终生难忘的故事。1998年秋天,有一家6口人到她的店点了8个菜,菜做好了刚上桌时,顾客忽然提出要换一家馆子,因为孩子提出要去吃另一家店的某个菜。老人不同意换饭店,但几个年轻人却以李世红的店不会做这道菜为由执意要走。这时,店里的服务员、后厨的工人都过来阻拦顾客。这时李世红却说:“没关系,您要的菜我们确实没有,既然这样您就安心去吃,我们肯定会去学习他家的这道菜。等学会了,我第一时间给您打电话让您免费来尝。 ”这一家人走了,留下了手机号。直到今天,李世红还能一口说出那串11位数的号码。那串号码像一根鞭子,不断鞭策着李世红一直做成了拥有十余家店的美食掌门。那一天,李世红叫店员来“改善生活”,吃完一桌子被“遗弃”的饭菜,她是含着泪吃的。后来这家人成了店里最忠实的顾客,她也为此明白了“舍得”的道理。

  夫妻俩“辣和甜”的赌注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尝遍了上千道菜,李世红成了有名的 “口味”高手。揣摩消费者喜好成为她经营的一大法宝。如今她在合肥路上开起了第一家高端餐饮“毓锦飨”。菜品的口味上下了苦功夫。拿小豆腐来说,早先这种食品是老人和重养生的人吃,材料上也是从豆腐多菜少来配比。后来年轻人甚至小孩都要吵着吃碗小豆腐,配比就不能按老路来走了。更多有机蔬菜加入,精选豆子都成了李世红研究的课题。如为什么有时做的小豆腐色泽不佳,有时却口味不对。

  李世红和唐廷民在口味上还有一次有趣的“打赌”。今年10月,当时有几款新菜品,唐延民和李世红讨论口味该偏辣还偏甜?唐延民的意见是偏辣,李世红则认为点这几道菜的多为年轻人,甜盖过辣会更好。“不信咱就打赌!”两人较起了真。菜品面世后,结果证明,甜口味果然受到80后90后食客追捧。作为一个十几年靠口味打天下的专家,李世红有自己一套独门秘籍。如今不少美食界朋友都奉她为“口味”达人,不少人有了新菜都喜欢找她请教。(见习记者 孙菲)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