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83岁的“最美乞丐”周元武老人在早报记者陪同下回到位于临沭县曹庄镇前新庄村的老家,得知老人回家的消息后,原本平静的村庄顿时热闹起来,众多媒体闻讯赶来。“回来看看就行了,没心事了。”看完有些陈旧的老屋和门前碗口粗的大树,老人长舒了一口气,又踏上了返青的路。
现场·周元武回家记
时间:5:30 想到要回家凌晨爬起来
天还没完全亮,周元武老人就爬起来了,站在窗前看外面朦胧的晨雾。“天明就能回家了,我睡不着了,上次回家还是3年前一个本家大哥下葬的时候。”周元武说,他很想看看家门口那几棵树长粗了多少,还有家里的哥哥嫂子现在什么样了。窗外一点点亮起来,周元武按捺不住心中的焦急,悄悄先下楼,在车前徘徊。
“先往西走,再往南走,先路过南古镇再到曹庄镇。”从临沭县城刚上车,周元武就开始给记者指路,虽然3年多没走过这些路,老人的思维还很清楚,他说,这一路要过两座桥,穿过曹庄镇,再走两里路才能到位于前新庄的家,他的家门很好找,就在村里的“大街”上。
到曹庄镇时是早晨7时30分左右,老人的儿子周兴民招呼记者吃早餐,再往前走就彻底没可吃饭的地方了。为了不耽误时间,周元武说胃病犯了,不想吃饭,不愿下车,并且催促周兴民快点吃完早到家。
时间:8:00 家里的一切还是老样子
车在家门口还没停稳,周元武就迫不及待下车了。“这几棵树都是我种的。”趁儿子开门的时间,周元武就和记者比划起来,这些树都种了10多年了,杨树长得快,其他树长得慢,但也有大碗口粗了,他3年前回来的时候还没那么粗。
由于长年锁门,周家的门锁都生锈了。进门后,记者看到周家的大院里虽然落了一些树叶,但还算整洁。院内一共6间房,还有猪圈和羊圈,院子最西面还有一小块菜地。“这6间屋原来最西面一间是我父亲住的,中间三间是我和妻子还有两个女儿住的,东边两间是儿子结婚用的。”周兴民给记者介绍。
周元武到每个屋子都转了转,然后摇摇头说:“都发霉了。”然后再到院子里摸摸树,看看压水井,一一给记者讲解院内一切的回忆。“检查”完家里的一切,周元武才放心地舒了口气:“都是原来的样子,没什么变化。”
时间:8:45 抽空上哥哥家串了个门
周兴民接到临沭县委宣传部的电话,说县委宣传部领导和一些媒体记者已经到曹庄镇了,大约半个小时就能到前新庄村。“趁这个空我们去大爷家看看吧。”周兴民向父亲建议,一会可能要忙起来了,好容易回趟老家,一定要见见大爷。
周元武的哥哥周元泠家和周元武家隔了一户人家,走几步就到了。推开门,周元泠和老伴都在家。“我哥哥今年84岁了。”周元武说起他俩小时候的事情,还记得有一次过节,父母给他们一人一把花生米,哥哥趁他不注意,抢了他好几颗。
周元武就用大家很难听懂的方言和哥哥叙述了一遍他捡到钱包送还失主的故事。老哥俩虽然没有太亲昵的举动,但从哥哥认真端详弟弟的眼神可以看出他们老哥俩深厚的感情。
时间:9:30 当地政府送来慰问品
“老周做了件好事,给我们争光了,我们朴素的村民都是这样的。”临沭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史沛升等人给周元武带来了2袋面粉和2袋大米,算是对老周的表扬。“这是应该干的,没什么好说的,捡了东西就还给人家。”周元武仍然谦虚地说。
周元武看到家里一切都正常后,又想到了黄岛的家,想赶紧回黄岛,但看到媒体都在忙采访,他悄悄跑到了大门外,在村里的“大街”上看来往的老乡。“什么时候回来的?”“刚回来,一会就走。”“还去青岛?”“不上青岛上哪?”路过的村民都会和周元武聊上几句,还有些稍年轻的村民通过媒体早知道了周元武的事,会多和周元武调侃几句。
时间:11:00 圆了心愿踏上返程
回青岛的路上,周元武稍有些兴奋,不住向窗外观望。走到镇上医院的门口,周元武给记者讲述他曾两次有过危及生命的中毒,最后都在医院里救过来了。“第一次是年轻的时候,在亲戚家吃了病死猪肉,第二次是误食了耗子药,幸亏儿子及时发现,抢救了近一周时间才醒过来。
上了高速公路,周元武父子就在车上睡着了,回家的梦圆了,他们睡得很香。下午3点,抵达黄岛后,记者请中午还没吃饭的两父子吃了顿热乎饺子,然后将他们送回钱塘江小区的暂住处。看到门口没人,周元武老人笑着说,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
探访 村里半数人在外打工
“村里得有一半的人在外面打工。”聚在周元武家门口看热闹的几名村里的老人聊起来,村里总共约有1000多人,大部分年轻人都在外面,剩下的多是老人和孩子。因为地里只能种小麦、玉米、花生、高粱等农作物,也就能解决温饱问题,要想致富还是要靠副业来增加收入。
“我们整个村的人都姓周,看辈分就能区分村里的情况了。”村民周兴行告诉记者,“元”辈的基本都是老人,绝大多数都在村里生活,也有个别像周元武这样跟着儿子在外地生活的;“兴”辈的人最多,年龄基本在40岁至60岁之间。
前新庄村委负责人周兴军告诉记者,村里在外打工的人全国到处都有,除了离家较近的临沂市外,以青岛最多,其次就是江苏和其他南方城市。
心声 喜欢青岛深爱青岛
“以后还要继续在青岛打零工挣钱,已经在这生活习惯了,舍不得离开了。”谈及往后日子的打算时,周兴民说,他们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个地方,深爱这个地方!“父亲在青岛吃过‘百家饭’,穿过‘百家衣’。父亲常常说,下辈子做牛做马也报答不了青岛好心人的恩情。”周兴民说,老人觉得做了这点帮助人的小事,实在不值得张扬,每一个人都会这么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是对老人行为的鼓励。
愿望 希望继续过平淡日子
“这两天媒体的持续关注令我们感动,也令我们诚惶诚恐,回老家这一趟,手机一直响个不停,不停地有媒体询问我们走到哪了?电池也换了好几块,都没顾上喝口水。”62岁的周兴民说,他和父亲希望能继续过以前的平淡日子。“各有各的活法,我们过惯了清贫平淡的生活,面对全国如潮的爱心,真感到难承受。还是自食其力挣来的钱花得踏实,大家都不容易,不想沾别人的光。”周兴民说,他希望来自全国的爱心潮能尽快平静下来,继续过以前自食其力、平平淡淡的生活。最后,周兴民祝愿天下太平,好人安乐!(记者 孙启孟 刘海龙)
上一篇:青岛将建胶州湾海底天然气管道
下一篇:霸道线缆半路杀出致大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