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中的汇泉角炮台。
百年堡垒内并不潮湿
12月11日,记者来到镇江路48号的院内,经多发打听,才确定“德军第二步兵堡垒”隐藏在一处正在施工的工地内,随后记者携带手电筒进入堡垒内部。堡垒的一个小门斜歪在一旁,铁门约有4厘米厚,上面满是铁锈。堡垒里面纵横交错,门洞一个接着一个,稍不注意就容易忘掉回去的路,大的房间约有25平方米左右,墙壁非常厚,虽然部分墙壁上有一些霉斑,但是在深入了10多个房间后,依然没有潮湿的感觉。有一些地方有“T”字型拐弯,可能是为了减小炮弹冲击波带来的破坏。
与钻入黑暗的地下堡垒不同,探访山上的炮台显然就容易得多,因为了解了德军当时占据制高点的军事部署,12月12日,记者在太平山上轻松找到了东炮台旧址,原来的炮台早已不复存在,但是炮位上依然留有3个较矮的钢筋混凝土支柱,站在东炮台上,青岛东部区域一览无余,前海一线的高楼全部耸立在眼前,甚至五四广场、音乐广场、奥帆中心也能隐约看到,不由感叹只有站在炮位的位置上,才能真正体会到这个制高点的巨大价值。
德占时期部署的炮台、堡垒相对较分散、隐蔽,例如当年德军以损伤17人的兵力导致日军损失百余人的4号堡垒,早已深埋在海信花园下面的某个位置,很多小型、临时的炮台也隐藏在一些山上默默无闻。但是大部分已知、较明显的炮台、堡垒,都已经相对较好地保护起来了,即便原来的炮位,也被列为市级重点保护单位。
在张树枫看来,德占时期由炮台、堡垒织就的火力网,应是青岛这座城市最初的、不能忽略的历史和特色。记者 王猛 摄影报道
青岛山上的瞭望塔,在瞭望塔附近曾有两个临时炮位。
青岛山炮台,大炮为重修复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