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青岛头条 > 正文

揭秘青岛炮台600年:德占时期火力网部署(组图)

来源:大众网-- 2012-12-14 12:45:00 字号:TT

青岛炮台600年 揭秘德占时期火力网部署

    作为一个曾被德国殖民统治25年的城市,在经历了历史的风雨之后,青岛还有多少战争遗迹?当年战争中残留的炮台、堡垒还有几个?在青岛社科院张树枫研究员的帮助下,本报记者历时4天寻找到了9座德建炮台与堡垒,通过青岛德占时期那些与炮台有关的尘封往事,试图揭开一个由炮台、堡垒所组成的完全不同的“要塞”青岛。

    青岛明初就建有炮台

    青岛设立炮台的历史由来已久,很多人以为青岛只是在德占之后才有了炮台,实际上,根据记者在青岛市档案馆和青岛市文物局查到的资料,早在明初1369年至1374年之间,倭寇在5年的时间内先后7次骚扰山东半岛的莱州、登州等地,明朝政府于是在青岛设置了灵山卫、鳌山卫、胶州所、夏河寨所、雄崖所、即墨营和浮山所,其中在浮山所就设置了4个军寨、18个墩堡、9个军屯和4个炮台,每个炮台有8名守卫,可惜年代久远,这些炮台早已不复存在。

    到了鸦片战争之后,1891年6月14日,光绪皇帝批准了李鸿章奏请在胶州海口设立炮台的奏折,登州镇总兵章高元于次年在青岛口驻防,青岛由此再次进入了设置炮台的历史。在德国侵占青岛后,青岛的炮台才逐渐多了起来。

青岛炮台600年 揭秘德占时期火力网部署

青岛山上的炮台。

    想把敌人全堵在外面

    自1897年11月德国侵占青岛开始,就始终在兵力防御上下功夫,一方面,德国担心当时的清政府派兵收回青岛,另一方面,德国总是担心其他国家与他争夺胶州湾,能够远距离打击敌人的大炮,则成为了防御的重中之重。

    由于担心海上和陆上的敌人,德国人在青岛规划建设了大型军事要塞,建造了包括海防炮台、陆防炮台和步兵堡垒在内的军事设施,日德战争初期,又建设了一批临时炮台,在陆地与海岸上形成了防御圈,从而使得当时的青岛防御体系非常完整。

    德占时期的青岛城区并不大,市区西边是胶州湾,南面是黄海,浮山所算是偏远的郊区,不少市民大概知道市区的东面有5个堡垒群,却搞不清它们的具体位置,习惯称之为1号到5号炮台。实际上,德军称之为“第×步兵堡垒”。

    在张树枫研究员查询、提供的资料中,当时的德军在青岛建有6公里长的步兵防御线,期间分布有小湛山堡垒、小湛山北堡垒、中央堡垒、台东镇堡垒和海岸堡垒,将这几个堡垒连在一起不难发现,这条步兵线与海泊河的流经线路一致,也和当时市区的陆地边界线重合。

    在设置了5处堡垒之后,德军又在海边与山上设置了一系列炮台。记者目前统计的数字约有20个,东自团岛炮台起,台西镇炮台、衙门炮台、汇泉角炮台及青岛山南炮台主要用于海防,青岛山北炮台、太平山北炮台等则主要用于陆防。

    从这些炮台分布上不难推测出德国人自己也知道强占胶州湾名不正言不顺,所以绞尽脑汁地想把和他们抢青岛的敌人都堵在青岛之外。把海上陆上都武装起来后还是不放心,又在青岛山和太平山上设置了数个炮台。太平山是老市区最高的山峰,在山顶可以俯瞰青岛的东、西、南三个方向,青岛山是老市区的第二高峰(海拔 128.5米),可以防御青岛的北部和南部,这两个山头设置炮台后,一方面可以火力支援陆地和海岸上的任何一个堡垒、炮台,另一方面,如果这两条防御线被攻破,德军占据最高的位置可以死守待援,这就是德军当时的战略布局。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