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市北区在低保家庭中开展“爱心积分”救助活动的消息经本报连续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相关部门和专家纷纷探讨 “爱心积分”在社会救助领域的积极意义。省民政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市北区政府用心探索、积极作为,以“爱心积分卡”为载体,通过设计相关的保证性制度措施,鼓励低保人员积极参与社区公益性活动,从而很好地将党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诉求契合在一起,让民本效应得到充分释放。
“如何抓民生、合民意、暖民心?围绕这一问题,全省上下都在进行着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市北区政府推行的‘爱心积分卡’活动,无疑具有一定的典型示范意义。”省民政厅有关负责人指出,让低保困难群体真正做到有尊严的生活,是党中央对全党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而寻找自我价值实现的机会是所有低保困难群体的内心诉求。
这位负责人同时指出,这一做法对困难群体的内心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将让那些长期生活在被动接受救助尴尬环境下的低保群体获得全方位的收益,继而通过付出自身的劳动和技能,积极参与奉献活动,一方面达到劳有所得,以劳取酬,改变被动接受社会救助的难言局面;一方面回馈社会、奉献社区,体现自己的价值,从而实现有尊严的生活。
长期关注社会救助工作的青岛社科院教授刘同昌认为,“爱心积分”这种“助人自助”的救助体制,可以让困难群众既能得到及时的、细致体贴的救助,又能有尊严地接受救助,快乐自信地生活,在当下对困难家庭“应保尽保”的背景下尤其值得推广和倡导。引进“助人自助”的思想是在社会救助的框架下,体现了人性化和激励化理念,实际上也在倡导自强、参与、发展和分享的精神,变贫困群体消极被动为主动自我发展,增强贫困群体对社会感恩和生活的希望,形成社会互动,进而从物质转向心理层面,弥补社会救助单向单一物质救济而缺少心理救助的缺陷,实际上是将救助的社会内涵进行了深化和扩大。(记者 张华)
上一篇:第三届班主任节教师盛装走红毯
下一篇:青岛森林覆盖率2015年超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