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转 打包压缩仍无分类
各区的垃圾车从转运站出来之后,运到位于环湾路楼山河污水处理厂西侧的垃圾中转站。
11月28日上午,记者在转运车间看到,从市区来的垃圾运输车从地上一层进入卸料大厅后,准确地停在一个泊位内,直接将垃圾倒进放置在泊位的处理罐里,随后一个移动的大锤迅速将垃圾在处理罐内夯实、压缩,因压缩而产生的渗滤液则通过管道流走。等到罐内的垃圾基本满了或达到设定的重量值后,就有运输车停在地下一层的装载大厅,将该罐拉走。
据该车间主任黄磊介绍,该中心垃圾处理技术从荷兰引进,通过计算机中央自动控制、全程密闭、自动压缩、生物除臭、粉尘自动收集处置等五大技术,垃圾从“走进来”到“走出去”几乎全部自动封闭运行,见不到垃圾,闻不到气味,产生不了污染,但同时也无法实现垃圾分类。
终点 深埋、发电、变肥料
从垃圾中转站出来的车辆向北走,最终来到位于城阳区河套街道小涧西村北侧,这里有垃圾填埋厂、生化处理厂、垃圾焚烧厂,这也是目前岛城处理垃圾的最终三种方式。今年7月以前,岛城绝大部分的生活垃圾都在填埋厂进行了填埋,一少部分进入生化处理厂变成生化肥料。今年7月份垃圾焚烧发电厂投入使用后,用于焚烧的垃圾量逐渐增加,目前最高时可占到全部总量的三分之二。
11月28日上午,记者来到小涧西垃圾填埋厂,这片填埋地位于小涧西村外围的一片农地里,四周是麦地,填埋地比麦地高出十多米,远看去像是一片大土堆,土堆上盖着绿色的类似塑料布的覆盖物,看不见下面是垃圾。
顺着运输垃圾的大卡车所走的路上去,在“大土堆”的一角才露出一片垃圾来,面积不算大,只见一辆运输垃圾的卡车将垃圾卸下以后,推土机将垃圾推平,之后再用压实机将碾压。期间,工作人员会向上洒药品以便除臭和驱蝇。
“这片填埋地总共有四层,每层十米高,现在已经埋到第三层了。”小涧西处置厂高副厂长向记者介绍说,最底层铺有导渗装置,防止垃圾产生的渗滤液渗入地下污染土地和地下水;此外,在垃圾堆内也铺有采气和导渗装置,“将垃圾所产生的沼气和渗滤液导出来,把沼气送到沼气厂生产甲烷等产品,渗滤液则处理成中水。”
填埋的垃圾有废纸 、塑料、菜叶、布料等,也有部分铁器等金属,这些垃圾可否在填埋之前进行分类呢?高副厂长表示:“送到这里的大部分都是生活垃圾,肯定有一部分是可回收利用的,但到了我们这全都是垃圾,都是一个下场:填埋。”他表示,填埋时没有再分类的技术,在成本和时间上也不允许。
生化厂 变肥料最好 可惜量少
在这些环节中,能够进行垃圾分类的,只有在生化处理厂了。该厂位于填埋厂和焚烧厂的旁边,这个厂一天只能处理150吨左右的垃圾量,与市内日产3000吨的垃圾量相比,只占了极少一部分。记者28日上午到该厂进行了探访。
该厂处理垃圾时,偏好农贸市场所产生的垃圾,因为这部分垃圾有机物含量高。垃圾从垃圾中转站送到厂区后,先倒进一个地坑内,随后通过传输带传送进一个匀料机内,在输送带两侧,有专门的工人将塑料瓶、棉被、木板等可回收的大件垃圾挑选出来。垃圾进入匀料机后,成块的垃圾被打碎,直径小于8厘米的垃圾筛选出来,通过传输带送进发酵车间,在此过程中 ,有专门的工人操作吸铁石设备将部分含铁质的可回收垃圾分出。
在发酵车间,垃圾经过28天的发酵后初步形成了肥料,但里面仍存在小块已经粉碎的塑料等对土质有害的物品。处理的下一步是将已经发酵的垃圾通过“吹风”等方式,将塑料吹出来,最终所剩余的就是生物有机肥了,而其他废弃物被送到了填埋厂。
记者了解到,垃圾发酵时间大约需要一个月左右,因此垃圾的处理过程耗时较长。该厂的发酵车间非常刺鼻,进去一会儿记者身上就全是臭味了,而环卫工人们却常年在这种环境下工作。“这种臭味对还会熏眼。”该厂设备科王科长表示,虽然该厂的日处理垃圾量很小,但所产生的有机肥料很有用,并且实现了对垃圾的有效分类。
生化处理厂可以分选回收塑料、金属,还能利用微生物技术生产有机肥料和其他生物产品,那为何不能扩大规模,让更多的垃圾进行生化处理呢?该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因为一方面投资较大,另一方面可化为生物肥料的部分只占垃圾总量的一小部分。“大约占10%左右,剩余的90%仍旧是填埋了。”该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生化处理厂所处理的产品主要用于城市园林绿化,尚未在市场上进行推广,这也是不扩大生产的一个原因。(记者 黄英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