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还没停下来,突然从旁边就窜出一个人来,往你车上插一张卡片——开车的朋友,基本上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岛城街头各大路口,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有人车流中发名片”的情形,令人不胜其烦。
近日,多名市民向本报反映:发名片的人自身很危险,极易出现交通事故,而且还有碍市容,特别是卡片会顺着车窗玻璃滑进车门缝隙中,极易损坏车窗玻璃升降。对在车流中发名片的能否管管?
司机质疑 插广告卡没人管?
9日,车主王小姐早上开车上班从福州北路经过,车身 “被插成了花”,小轿车成了“卡车”。王小姐说,以往每次经过一些路口都会碰到发名片的,自己不想车被插,当发名片的人上来了,就按下喇叭。有时候,别人就不插了。昨天早上,自己按了好几次喇叭,发现对方戴着耳机,根本不理会,还是给车插上了名片。
“一直以来都是抱着宽容的心态去理解他们,毕竟发名片的人生活不易。”王小姐说,如今车流中有人发名片,在交通高峰期已成为了一种常态,太影响市容了。
记者在新浪微博里也看到了有网友在讨论“有人车流中发名片”的话题。网友们共同的心声是“希望有关部门管管”。
“最讨嫌的是,直接把名片从打开的车窗里丢进来。”网友 “丽丽”说,一般这样在车流中发名片的人是男的,那发名片的手法很专业,手指夹着一弹,名片如同“赌神的扑克牌”飞进了驾驶室,“飞名片的人,对你的叫声充耳不闻,继续在车流中边走边飞”。
网上的一项随机调查:遇到交通路口发名片的,你怎么处理?“很反感,先接着,再扔”的占七成。网友们说,其实这样发的名片,很多都掉在了地上。经常也会看到有环卫工人在车流中低头扫这些名片,“很是危险”。
现场调查 一张小卡惹麻烦
一个星期以来,记者走访了市区部分主要道路交叉路口。探访发现,只要是车流汇集的路口,“车流中发名片的”或多或少都存在,共同特点都是:在上下班高峰时间段,通过每个路口需等待2至3个红绿灯。通过对一个星期所收集的名片的统计分析来看,这些名片内容,八成是“代开发票”,除此之外还有“贷款”和“刻章”的名片。
记者电话询问了“某财税代办服务有限公司”名片上印着的电话,对方称可提供各种发票,餐饮发票、增值税发票等,价格根据开票金额大小按比例而定,“票开得越多就越便宜”。
调查中,记者遭遇一次“吞卡”经历,一张名片被塞在右边车门玻璃缝里,当时没有留意,后来在下降玻璃时,下降的玻璃带着名片一起挤进门板里。随后,再次升降玻璃的时候,门板内发出非常刺耳的响声,无奈只能进修理厂。
“这种小广告的出现,已经有好几年了吧。现在我每次上车前,都会检查一次车窗玻璃。”修车期间,车主孔先生说,他的车也常有类似的遭遇,发生过几次卡片掉进车门缝的情况,因此才会格外注意。
“幸好清理掉车内的卡片垃圾就好了,万一升降器损坏了,可要花费不少维修费用。”维修工人夏师傅告诉记者,卡片掉进后很容易堵塞车门的排水口,碰到下雨,雨水渗进去将卡片泡烂,还会导致车门锈蚀,造成中控门锁损坏。如果掉入的卡片被卡住,可能会导致玻璃升降时发生“咔咔”的声音,“碰到车窗被塞小广告的情况,千万不能升降车窗图个方便,一定要下车从车窗外取下。”
网友支招 应多头齐抓共管
针对交通路口散发小广告的行为,市城管执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散发小广告的行为是违法的,一经发现除了要没收小广告外,还要对当事人依法处理。但这类名片式印刷品广告都属于工商部门的管理范围。《印刷品广告管理办法》有规定,以印刷品形式发布广告的行为属工商部门的管理范围。
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说,工商部门有规定,像 “代开发票”这样的广告属于普通印刷品广告,对于此类小广告,并不需要进行前置审批,工商部门只进行事后监管。如果是涉及广告发放形式,那应该属城管执法部门管理。他认为,乱塞小广告的情况应由城管执法部门来管。
“这一现象多年存在,还是打击的力度不够。”网友“大头”建言,这不是靠一个职能部门可以管理的,应该多部门联合执法。
网友“一万年”说,应建立科学的监管机制。这样的事情屡禁不止,值得深思。只有通过重视民众的利益诉求,建立科学的管理、监督机制,抓好日常管理,并为之提供法律制度保障,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记者了解到,如果此类广告中涉及了办假证、代开发票等违法广告内容的,公安部门可以介入。市公安局有关民警表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以扰乱公共秩序行为对发放广告的人进行处罚。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刘振兴)
上一篇:青岛商务饭局白酒高端酒备受宠
下一篇:强冷空气来袭雾锁岛城今夜降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