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许多地方纷纷把目光投向提高就业率,而对就业质量关注明显不足。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就业质量并不乐观,突出表现为“两低”——大学生就业满意度低,用人单位认可度低。
三年内跳槽率达70%
满意度是衡量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重要标尺。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对当前所从事的工作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的大学生仅占四成,另有六成表示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工资待遇低、工作压力大、工作物理或心理环境差、工作不稳定以及发展前景差等因素造成大学生频繁跳槽的例子屡见不鲜。2011年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应届大学毕业生3年内跳槽率达到70%。
就读于西南大学的龙正海硕士毕业后签约在某事业单位,两个月后他果断地选择了辞职,并重新走上讲台成为一名教师。“我本科读的是师范,毕业后在西藏从教七年,可能因为低压缺氧的缘故,渐感身体不适,才不得不辞职离开。”由于不是工作调动,辞职也就意味着失业,为了增加求职筹码,龙先生选择了继续深造。2012年,硕士毕业的他成功考入某单位任职文秘,两个月的工作实践后,他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份工作。“虽然稳定,也有不错的收入,但生活状态和人际关系让我倍感压力,或许我已经钟情于讲台与黑板,更喜欢与天真、活泼的孩子们为伍。于是,我又辞职了,应聘到贵州大学附属中学任语文教师。”在电话采访中,龙先生告诉记者。
小吴是应届毕业生,毕业后在青岛某企业从事销售工作,三个月的试用期未满,他就递交了辞职报告。“因为喜欢青岛这座城市,所以毕业后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反对,从湖南来到青岛求职。没想到工作后遇到了很多困难,尤其是语言上存在障碍,有几次因为沟通问题和客户产生误会,让我很沮丧。再加上工资待遇低、为陪客户需要经常加班等缘故,我在深思熟虑后选择了辞职。”当记者问他离职后的打算时,小吴说,他已报名国家公务员考试,而且打算到大学附近租一间房子安心备考。
“就业满意度是大学生职业期望与就业职位契合程度的直观表现,体面就业、体面发展是当代大学毕业生的追求目标。”市人力资源市场高级分析师李志战表示,由于准备不足,许多大学生直到毕业都没有为自己设定职业规划,他们在就业大潮中随波逐流,把当前的工作作为跳板,随时准备跳槽到一份福利待遇和发展前景更好的企业,因此不能安心投入到当前工作中。同时,大学生就业期望高、抗压能力弱,更加注重用人单位的用工环境和企业文化,而企业这方面的短板也必将造成频繁跳槽的发生。
“应该注意到,跳槽成本是巨大的,频繁跳槽会让求职者在以往职业生涯中积蓄的人际关系和职业经验归零,导致他们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同时也给企业造成培训成本损失和管理难度,对双方都十分不利。”李志战说。
用人单位重学历更重能力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认可程度是影响其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很多用人单位在认可大学生学历的同时又对他们的能力“耿耿于怀”。
崔焕晓是中国石油大学化工专业的毕业生,他向记者诉说了自己初入职场的尴尬,“虽然在大四时参加过一段时间的实习,由于当时自身重视程度不够,加上实习期比较短,所以很多书本之外的知识和技能都没有掌握。参加工作后,领导非常重视我,并把我安排在研发,这时我才真切体会到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的困难,前期工作进展非常缓慢,总感觉辜负了领导。”
记者随机采访了岛城多家企业了解到,用人单位虽然在不断地引进大学生,但对他们的认可度却并不高,尤其是对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认可度相对较低,三成企业负责人对此表示不认可。“人才引进是增强企业发展活力的重要途径,但是企业聘用的应届大学生往往担不起重任。”青岛明月海藻集团人力资源处的王艳武向记者坦言,刚毕业的大学生实践能力弱,虽然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但上岗后仍需要从头学起,他们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灵感,却不善于因势利导形成创新成果。
怎样提升用人单位的认可度?在李志战眼中,这个问题需要大学生、企业和学校三方的共同努力。“提高认可度,不仅需要大学生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更加需要企业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就业环境,增强吸引力,同时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培养企业文化。不能唯学历论、唯工作经验论,应构建合理的人才机制,重用良才,并重视对良才的培养。同时,来自学校的力量不可忽视,学校应在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加以改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有针对性地做好毕业就业指导,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厚实土壤。”(刘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