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百宝箱
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国际 > 正文

人大附中被指择校费80万 占尽优势全国挖名师

来源:都市快报-杭州网-- 2012-11-07 17:19:53 字号:TT

  新华社近日援引21世纪教育研究院《2012年北京市小升初概况》称:“中国人民大学附近的一所名校,小升初择校费50万元到80万元,家长为公司副总裁的‘共建生’赞助费20万元起。”文章对竞争激烈的小升初分析说:“有的家长‘拼关系’,有的家长‘拼金钱’,可是对多数家长来说,只能让孩子‘拼奥数’。”

  11月1日,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对号入座”,称歪曲事实、混淆黑白,坚称人大附中未

收择校费。随后,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回应说,相关数据均系调查所得,欢迎人大附中走法律途径解决争端。

  昨天,杨东平撰文《我为什么批评人大附中》,批评国内“超级名校”垄断教育资源,造成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不公平。

  今年160名学生上清华北大

  人大附中崛起的秘密何在?

  杨东平说,他批评人大附中不是出于私怨。作为一名教育公共政策、教育公平的研究者,他除了关注农村教育、农民工子弟教育,也关注大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激烈的择校竞争,奥数培训、应试教育等乱象,这些公众最不满意的教育问题,也是国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治解决的重点问题。因此,就不能不关注人大附中。

  他说,人大附中每年的“北清率”(考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是其他名校的数倍,今年约160名左右。大约10年前,人大附中与其他名校还是平起平坐,“北清率”远低于北京四中。“秘密”是什么?

  杨东平认为,上世纪90年代末,为了维护义务教育的正常秩序,教育部要求示范性高中必须与初中脱钩。人大附中和另外5所高中以进行教育实验之需,申请保留初中部。这便成为“噩梦”的开始。

  人大附中创办仁华学校,率先举办面向小学生的奥数培训,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每周考试排名,一轮轮淘汰,为初中选拔高分学生。这一“教育模式”为其余名校效仿,小学生奥数培训、“占坑班”、择校费等等逐渐火爆,从海淀走向北京,从北京走向全国,人大附中的作用功不可没。

  他说,上海、江苏、浙江等绝大多数地方,仍然遵守示范性高中不得举办初中的规定。而北京大多数重点高中,包括四中、八中,为了能够与人大附中“公平竞争”,纷纷恢复已经取消的初中,从而在义务教育的初中阶段形成一批重点学校。这就是为什么北京小升初竞争特别激烈的制度原因。

  小升初实施高度选拔

  有违义务教育公平性

  杨东平说,评价一所学校的价值、功能,首先需要区别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因为义务教育是用国家财政举办的保障性的基本公共服务,是非选拔性、非淘汰性、非竞争性、必须一视同仁的教育。

  他认为,人大附中如果仅仅是高中,可能算是优秀学校。但是它同时有初中,且初中入学又是高度选拔性的,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的规定。

  而且,人大附中是一类学校的缩影。任何一个地区,集中资源打造一两所金光灿灿的“牛校”都并非难事,这种巨无霸式的“超级中学”正在成为令人担忧的现象。这些重点学校之所以不太令人尊重,因为其“做大做强”是靠特殊政策“掐尖”,将本地所有优秀教师和高分学生全部纳入彀中,用优秀学生为自己贴金。将“群雄竞起”变为“一枝独秀”,“竖起一个杆,倒掉一大片”,这样的成功往往是以破坏一地的教育生态、损害学生整体的教育利益为代价的,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县中沦陷”的现象。

  杨东平昨晚接受都市快报采访时说,目前杭州等大中城市禁止择校的做法,说明优化教育资源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他认为,首先财政应该加强对偏远地区的硬件投入力度,对老师的管理可以采取“区管校用、县管校用”的做法,进行各校教师轮岗,让优势资源得到共享。

  一些名校占尽各种优势

  还到处挖特级高级教师

  杨东平说,北京的名校还有一个“最缺德”之处,它们虽已占尽各种优势,却还到处去挖外省的特级教师、高级教师。人家培养一个优秀教师容易吗?这难道不是不择手段的损人利己、不是在继续扩大教育差距?这样的学校、这样的做法,其示范性、公益性究竟何在?因此,单独成就一所学校的辉煌,其意义是有限的。

  他回忆说,几年前在一次研讨会上,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介绍成就时说,学校开设十多门外语,包括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有在座的普通学校、农村学校校长忍不住说,“我们连一门英语都开不全,这并不说明你教育办得特别好,只不过说明你特别有钱。如果我有那么多钱,也可以开13门外语”。

  杨东平建言,人大附中的初中,是否应当遵守《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实行免费、免试、就近入学?能否公布就近入学学生的比例?能否回应社会提出的相关质疑?

  培训生 李洁 综合新华社等报道

  如果你是中学老师或教育研究者,对此话题有话想说,欢迎通过微博@都市快报中国新闻部、电子邮件dskbcy@vip.sina.com或电话0571-85051690(下午3点-5点)与我们联系。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