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长河百转千回,细小浪花折射温暖光亮。
10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几乎每年看望艾滋病患者,还邀请患儿和致孤儿童做客中南海。
“四免一关怀”,中央防治经费从每年1亿增加到22亿,制定艾滋病防治条例……
一部10年艾滋病防治史,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理念的与时俱进。
适应时代新要求,满足人民新期待。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坚持
指导思想的变化,带来政绩观的变化
2011年8月,南京首次在全市郊县镇街考核中取消国内生产总值指标,居民就业和收入成为主要考核内容。
政绩考核指标的调整,是执政党践行以人为本理念的生动体现让劳动者体面劳动,成为上下一致的共识;“幸福广东”“幸福安徽”“幸福山东”……越来越多的省区市,将提高民生福祉作为党和政府追求的目标。
民生艰难处,为政发力时。
扩大就业、社会保障、办好教育、医疗改革、保障住房、增加收入……10年里,中国共产党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民生成绩单。
城乡居民参加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人数超过13亿,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医疗保障网;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连续5年超过千万;
从免费义务教育在全国铺开到拨款160亿为农村学生提供“营养餐”,从校舍维修改造到《校车安全管理条例》通过,教育公平迈出新步伐,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加快建立住房保障体系,大兴保障性安居工程,保障范围从低收入困难群众向中等收入群众、进城务工人员延伸……
出台多项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框架日益健全,基本实现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
积极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各地普遍调高最低工资标准,对困难群众发放生活补贴,3次调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依靠谁?为了谁?发展的成果由谁享?答案,写在一项项政策措施里,蕴含在民生的点滴变化中。
10年来,一笔笔真金白银的倾力投入,民生保障和改善的力度前所未有。数字显示,2003年至2011年,全国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支出累计达16.47万亿元。
10年来,从新农合补助标准到种粮农民补贴,从企业养老金标准到农民工子女上学,民生保障和改善水平一步步提高,社会公平正义的阳光洒遍城乡大地。
10年来,从基本药物制度的初步建立到促进就业规划出台,再到义务教育法修订,政策法规体系的逐步健全和完善,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制度保障。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华夏儿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夙愿,变成一幕幕生动而真切的生活场景。
人民怎能忘记,从洪涝灾区到地震灾区,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到苦甲天下的甘肃定西,从圣地延安到巍巍井冈……每逢元旦、春节,胡锦涛总书记顶风冒雪,进民居,看粮袋,和乡亲们一起剪窗花、包饺子、拉家常。
“在改善民生上要扎扎实实办几件实事”“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总书记反复强调。
心系人民,情牵百姓。其他中央政治局常委也对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要求。
人民不会忘怀,从残疾人到农民工,从留守儿童到被拐妇女,一个个特殊群体权益保护的规划陆续出台,一项项举措相继落实……
在城市连续8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全国范围内解决关闭破产国企退休人员参加医保、老工伤待遇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多部门联动,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
在农村2006年元旦,农业税条例废止,终结了在中国延续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2009年,中国农村养老新政在长久期许中起步。
“农民也有养老金,好比送咱养老儿!”领到第一笔养老金时,74岁的山西老羊倌王立柱刻满皱纹的脸上露出灿烂笑容。
发放各种补贴,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连续9年发布“一号文件”,确保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到实处。
娃娃上学不缴费,老汉种地不缴税,月月领钱喜滋味。老百姓说,我们赶上了好光景。
1196元,1500元,2300元……10年间,中国贫困标准不断刷新。
《南华早报》评论:贫困标准每一次提升,意味着更多“穷人”产生。中国宁愿“丢面子”的做法背后,是以民生为重,让更多普通人分享发展成果。
人的全面发展,绝不仅仅是吃饱穿暖。
从“尊重和保障人权”入宪,到“同票同权”“同命同价”人民权利得到法律的进一步保障;
从5亿多国民在网络自由冲浪,到“开门立法”“专题询问”公民表达诉求的渠道更加畅通;
从社会服务与管理不断创新,到“村民自治”“基层民主”亿万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不断迸发……
神州大地,大写的“人”字高高挺立。
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10年来,一个形象更加鲜明: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深刻变化
这是世界瞩目的时刻
2006年11月4日,北京人民大会堂。胡锦涛主席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48个非洲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或代表一一握手。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多的大陆,掀开了合作的崭新篇章。
这是万众期待的聚首
2008年11月15日,华盛顿美国国家建筑博物馆。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一次聚首,胡锦涛主席向世界发出呼吁:通力合作,共度时艰……
这是全球关注的行动
2011年2月底至3月初,战火纷飞的利比亚。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撤侨行动紧急展开:35860名同胞或由中国军舰护航,或乘坐一架架包机、一辆辆客车安全撤离……
新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中国与世界相互依存日益紧密。10年间,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大旗,秉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宗旨,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上升,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形象愈发鲜明。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郑重宣示2005年,“和谐世界”,一个充满东方智慧、描绘国际关系理想状态的词汇亮相国际舞台。
这年4月,胡锦涛主席参加雅加达亚非峰会,首次提出应“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9月,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胡锦涛主席阐释了中国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理念。
数年里,中国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反复倡导,“和谐世界”的理念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和赞同。
这是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首位,妥善处理复杂敏感问题的10年
11月初,中国海监执法编队继续在我钓鱼岛海域进行例行维权巡航。海监编队对非法进入我领海活动的日方船只进行监视取证,并实施驱离措施。
自9月10日日本政府不顾中国政府多次严正交涉,宣布对中国领土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非法实施所谓“国有化”以来,中国采取了公布领海基点基线、海监船“常态化”执法管理等一系列维权行动。
从钓鱼岛到黄岩岛,10年来,中国妥善处理与周边国家的海洋权益和领土主权争议,有效捍卫国家主权。
10年来,中国在国际上坚决遏制“台独”“藏独”“东突”等反华敌对势力分裂破坏活动,坚定维护国家利益。
这是共同应对挑战,话语权不断提升的10年
2012年6月,中国决定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资430亿美元。此时,欧洲经济被债务重负拽向深谷,国际金融机构急需补血……
国际金融危机肆虐的日子里,中国始终和各国并肩而立,携手应对: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到亚欧首脑会议、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中国领导人积极参与,倡导各国风雨同舟,共寻危机解决之道。
危机之初,美国《时代》周刊预言中国“只是个身陷囹圄的大国”。中国迅速出台一揽子计划,使经济率先回升向好,到2009年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超过8%,《时代》不得不感叹中国“几乎成为照耀全球经济信心的灯塔”。2009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50%。
有这样一个细节,被有心人记录下来:2009年4月2日,伦敦。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新闻中心的墙上悬挂3个时钟,分别显示着“华盛顿时间”“伦敦时间”和“北京时间”。
小小的细节,从一个侧面映射出中国话语权不断提升,并逐步跻身全球治理核心圈。
10年来,中国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不断提升,陆续加入金融稳定理事会、巴塞尔委员会等主要国际金融标准制定机构。林毅夫、朱民分别成为第一个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和首位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的中国人。
这是分享发展机遇,互利共赢开放战略不断推进的10年
2007年4月15日,经历半个多世纪风雨的广交会由“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从“出口”到“进出口”,一字之增,折射的是一个牵动全球神经的变化:中国正日益成为国外优质商品的巨大市场。
权威部门还预计,“十二五”期间,中国货物总进口规模超过8万亿美元,将成为世界最大进口国。
10年来,中国外交始终把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作为主线,推动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切实维护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条件下我国发展利益。
这个长期吸引大量外商直接投资的国度,近年来还“华丽转身”,对外投资迅猛增加,已成为第五大对外投资国。
自由贸易有助于互利共赢。中国迄今已与28个国家和地区签订和实施10个自由贸易协定,双边贸易总额超过了中国进出口总额的1/4。
这是积极参与,在国际安全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的10年
黎巴嫩东南部小镇希亚姆,联合国军事观察员哨所外不到200米处,被炸弹烧焦过的土地上,一块墓碑上镌刻着中国军人杜照宇的名字,也记载着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誓言。
10年来,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向战乱地区派出了2万多人次维和官兵和军事观察员,成为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无论是应对恐怖主义、解决地区冲突,还是参与斡旋朝核、伊核问题,中国一直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从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到印度洋海啸救援,从气候变化谈判到粮食安全会议,10年来,解决国际热点问题都少不了中国的建设性作用。
这是广交朋友,进一步推进全方位外交的10年
从一些细节,可以窥见中国运筹新型大国关系的不懈努力:
中美元首10年会晤26次,两国建立健全了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等90多个政府间对话机制;
普京再次就任俄罗斯总统一个月内即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中欧领导人每年定期会晤,增强了双方的理解和互信……
作为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划定了约2万公里边界线,解决了同12个陆地邻国之间的陆上边界问题。
从不断创新的上海合作组织到日臻成熟的中非合作论坛、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从备受瞩目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机制到倡议中的中国-拉丁美洲合作论坛……10年来,一系列对话机制成为增强互信、促进合作的新平台。
全方位、多渠道的对外交往格局实现新发展:中国共产党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建立党际联系;全国人大与五大洲的几十个国家议会定期交流;中国军队与30多个国家的军队举行近60次联合演习;350多所孔子学院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公民出境人次从1000多万增加到7000多万……
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10年来,一个核心更加巩固: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科学化水平
10月10日,老舍茶馆内,一场由北京大栅栏街道工委主办的党建沙龙,吸引同仁堂、全聚德等36家老字号负责人齐聚一堂:大栅栏文商旅科技平台建设启动,互联网快车将搭载着大栅栏800年传奇历史和老字号故事,驶向全国乃至世界……
“大栅栏文化底蕴深厚,我们要把资源优势变成发展优势,用商圈党建推进科学发展。”大栅栏街道工委书记田静说。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空前广泛的社会变革,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一些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战斗力不强……
新形势下,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10年来,党中央把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统筹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用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战略思想武装全党中国共产党站在执政兴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一次次学习和教育活动在全党展开。
2005年1月起,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为一次党性锻炼的大实践。
2008年9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式启动,370多万个党组织得到锤炼,7500多万名党员经受洗礼。
2010年4月以来,创先争优活动使党员干部的作风得到磨砺,党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活动中,中央领导同志身体力行,为全党作出表率。“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一项项举措,真正使党员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
沉下身子接地气,排忧解难聚民气。仅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就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1780多万件。
各级党组织把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为党和国家办成大事、办好喜事、办妥难事提供了强大动力和重要保证。
一个善于学习的政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中南海怀仁堂,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一次次围坐在椭圆形的会议桌旁。
10年77次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将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确立为一项重要制度,长期坚持。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研讨马列经典,寻访革命足迹,重温入党誓词,开展专题教育……10年来,史上罕见的干部培训在全国大规模展开。一批批省部级领导干部陆续走进党校,县委书记、县长一次次端坐在课桌前……
“不加快发展不行,不科学发展更不行。”广大党员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科学发展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人民群众是力量之源、执政之基。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10月12日上午,人民大会堂,上海市普陀区桃浦镇紫藤苑社区党总支书记杨兆顺的先进事迹在会场回响。
拳拳深情,讲述着一个朴素的道理:“你跟百姓有多近,百姓对你就有多亲。”10多年来,在杨兆顺带领下,一个昔日的治安“重灾区”变成了文明社区。
杨善洲、沈浩、郭明义……10年来,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牢记宗旨,爱岗敬业,树起时代的精神标杆。
小小电话号码,架起“爱心热线”;微博、博客、QQ群,搭起“连心桥”……伴随科技进步,网络信息平台成为党和政府为民谋利、解民之忧的重要渠道。
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重中之重。
“今后每次召开中央全会,中央政治局都要向全会报告工作,以接受大家的监督。” 2003年2月,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在第一次代表中央政治局向会议报告工作时郑重宣布。
这是中央领导集体率先垂范,带头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举措10年来,党中央带头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推进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建立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制度,推行和完善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选人用人制度,完善党员党性分析、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监督制度……10年来,一项项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制度逐步健全完善,增强了党的活力,提高了执政能力。
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机制的变化,使更多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两推一选、公推直选……制度的革新,让广大基层党组织活起来、强起来。
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联络部、中央党校等单位的大门向外国记者、驻华外交官打开;党中央13个部门单位、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的新闻发言人全部“就位”……10年间,中国共产党更加自信、更加开放。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
颁布《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成立预防腐败机构,大力加强巡视工作,深入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积极推进行政审批、财政管理、干部人事等制度改革……10年来,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权力运行进一步规范。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委和纪检监察机关保持了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坚决查处了一批重大违纪违法案件。
从2007年11月至2012年6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64万多件,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4万多人。
保持党的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今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保持党的纯洁性问题,为新形势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强化道德建设,努力提高党性修养……今年以来,党在纯洁性建设上领域不断拓展、内容不断丰富、成效不断提高。
10年来,在波澜壮阔的治国理政实践中,党旗更加鲜艳,党徽更加闪亮……
“中国和中共都发生了巨大改变。如今的中共能直面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并加以解决。”长期观察中国共产党的欧洲左翼党主席比斯基认为。
蓝图鼓舞人心,明天更加美好10年来,一种启示更加明晰:面对未来,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牢牢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征程上创造新的辉煌
彩球飞舞,旗帜飞扬。10月26日,“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大型图片展览在北京展览馆开幕。
一张张图片、一幅幅图表、一段段视频,记录着10年间令人难忘的一幕幕。
2002年至2012年10年发展不寻常,10年道路耐思量。
综观10年,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中国共产党人紧紧抓住和用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了一系列严峻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7月23日上午,京西宾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科学分析了当前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未来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这是10年实践得出的科学总结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和进步,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这是10年发展得到的最大启示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最重要的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党的十八大前夕的中国世界瞩目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目前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将何去何从?
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能否牢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关键取决于我们的思想认识,取决于我们的工作力度,取决于我们推进改革发展的步伐。
我们要全面审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更加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地工作,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奋力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面向未来,中国共产党人使命依然光荣,任务更加艰巨。
这是世界上最大执政党的政治宣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决心:
我们必须毫不动摇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我们必须抓紧工作,抓紧落实,在未来5年为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进而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我们必须毫不动摇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
我们必须毫不动摇推进改革开放,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信心百倍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
四个“必须”,再次向世人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清醒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