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一小 先顾孩子
“我们对孩子,什么也不图,你看看美国,哪有爷爷奶奶带孩子的,都是全世界旅游去了,我们还要两地分居,当着育婴师还兼着家庭小保姆。”张宜文教授也住在东城国际,对于分居老人们的生活,他有自己的认识:中国的父母至少到目前来讲,是只讲奉献不讲条件的一批人:请客送礼送孩子上学;花钱托关系让孩子就业;买房子出首付甚至是全款;到最后孩子有了孩子,还要再帮着看孩子,
“我对这事看得很明白,可我自己也在这个围城里,但要让我丢下孙子回去我还舍不得孙子呢。”张宜文说,那会让他认为自己是个不负责任的父亲。
有同样想法的还有沈阳来青岛的金女士,女儿有时提出来雇个保姆看孩子,她总感觉不放心。”金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和丈夫结婚30多年,一直都是她来做饭,可自从她来了青岛,老伴就只能在单位食堂和小区外的快餐店吃。“有时回家看看,冰箱里什么都没有,心里也怪难受的。”金女士说,一老一小之间,自己这个当姥姥的还是选择先顾小的,等孩子再大点,自己再回沈阳照顾老伴。
“现在外孙女读幼儿园了,我已经轻松多了,按说回曲阜也行,但看了小外孙女4年,真是有感情了,让我回去还真是舍不得。”张阿姨的话,也是不少“分居老人”的感觉,金女士来青岛3年了,在青岛时累得腰酸背痛,偶尔自己回家休息一个月,结果想孩子想得要命。
而在女儿眼中,张宜文也被描述成 “中国最传统的那种母亲,只知道奉献,什么事都是为孩子考虑”。
生活 人到老年 两地分居
国庆假期后的一个下午,阳光正好,辽阳西路东城国际小区的广场上,不少老人带着儿孙晒太阳。老人们或是各自抱着孩子,凑在一起聊天,或是弯下腰扶着步履蹒跚的孩子学步,或是一手带着自己能走的孩子,一手拎着大包小包的蔬菜。这样的场景,每天都会在这处广场上出现,其中不少老人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子女都是从外地来到这座城市打拼,在城市里扎根有了宝宝后,这些操着各地方言的老人从全国各地来到青岛,帮子女们照看孩子。
少年夫妻老来分离,本该白头偕老的老人,却为了照顾儿孙告别家乡,过起了两地分居的生活。无论他们来自哪里,老人的一颗心都掰成了两半,一边是儿孙,另一边是还留在家乡的老伴。
分居老人们的情况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种是女方退休,男方还要工作,为了帮子女照顾新生儿而分开;第二种是上有老下有小,两位老人分居两地各自照顾老少两代;第三种是至少有两个子女,他们又都各自有了下一代,两位老人兵分两路,各自发挥余热。虽然分居的日子不好过,但出于中国传统的父母奉献精神,他们宁愿自己苦一点、累一些,也不能让孩子们为难,而眼看着自己的第三代一天天长大,也让这些老人有了更多的满足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