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百宝箱
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国际 > 正文

教育部官员:幼儿园收费加大公示 严查乱收费

来源:新华网-- 2012-10-21 14:55:11 字号:TT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人民满意为己任

  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谈教育行风建设

  新华网北京10月21日电 择校乱收费、教辅管理散滥、经费监管不力、学术不端频现……这些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一直是教育系统行风建设的重点。

  教育部行风建设工作小组办公室负责人21日在接受本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己任,加强顶层设计,健全体制

机制,深化专项治理,取得较好成效。

  乱收费“两手抓”

  记者:义务教育乱收费饱受诟病,如何根治?

  负责人:2010年和2012年,我们先后出台两项重要文件,指导督促全国所有省(区、市)出台了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实施方案。要求各地严格执行就近入学,跨区域招生限定在10%以内;明确取消“占坑班”、推优生、特长生;实行优质高中平均分配中考名额制度,达到30%以上;取消与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费和赞助费等变相择校费;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和行政问责制度。

  2011年,国家信访局受理反映教育乱收费问题的信访件同比下降37%,全国1188个县(市、区)实现了教育收费问题零投诉,占总数的41%。

  同时,我们根据国务院部署,与各省区市签订备忘录,确定各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探索从源头上治理择校问题的途径。

  教辅选用“把好四道关”

  记者:教辅材料种类繁多、质量良莠不齐、价格虚高、市场混乱、选用缺乏规范等问题屡禁不止,如何整治?

  负责人:我们以“一教一辅”为核心,会同有关部门加大监督力度,斩断利益链条,提升教辅质量,着力规范市场。29个省份今年秋季已按照新模式运作,学生选用教辅数量由每学科人均3至5套减少为一科一辅,教辅市场均价由教材的3倍降为与教材同等价格标准,学生课业负担和家庭经济负担明显减轻。

  我们要求教辅选用必须“把好四道关”,一是出版资质关,强化质量审查;二是推荐评议关,建立教辅评议委员会机制;三是价格关,对进入课堂的教辅实行政府指导限价;四是选用关,坚持自愿购买,制止强制订购和进校推销。

  幼儿园收费加大公示

  记者:“入园贵”呼声日益强烈,如何解决?

  负责人:我们一方面推动各级财政加大投入,逐步建立学前教育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另一方面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大部分省份已出台实施细则,明确将幼儿园收费统一为保教费和住宿费,充分考虑群众承受能力。

  今年以来,我们加强对幼儿园收费行为的管理,严格实行听证、公示及收费许可年审制度。针对有些家长对民办幼儿园的收费依据的疑惑,严格履行备案程序,加大了公示宣传力度。同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幼儿园收取与入园挂钩的捐资助学费以及以开办特色班、兴趣班等名义向家长另行收取费用等行为严肃查办。

  高考违纪一查到底

  记者:高考的公信力不断提升,有效措施有哪些?

  负责人:高考“阳光工程”日益深入人心,成为教育系统的“民心工程”“品牌工程”。得益于三项主要措施:一是建立阳光高考信息平台,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二是清理规范高考加分政策、调减加分项目和分值,强化特殊类型招生和自主选拔录取管理。三是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招生乱收费、非法中介、违规录取等问题。2008年以来,共查处违规招生案件267件。

  学校建设“阳光工程”

  记者:学校基建工程和图书、设备采购等领域成为腐败易发多发地带,如何加强监管?

  负责人:我们对基建工程开展专项治理,通过制定系列文件,督促直属高校健全并落实基建项目集体决策、审批报批、招标投标、资金支付等制度,并对75所直属高校工程建设工作及500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进行量化考核,有效防范工程风险。

  针对图书教材和设备采购,我们引入竞争机制,对大宗物资统一采购、阳光采购。在30所直属高校试点建立“网上竞价”采购管理系统和进口仪器设备、图书采购联盟,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动态监控。

  办学经费“精打细算”

  记者:国家财政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如何管好大幅增加的教育经费?

  负责人: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们修订中小学和高等学校财务、会计制度,制定教育系统经济责任审计、高校总会计师管理、高校财务巡视等制度,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成立教育部经费监管事务中心,完成6所高校总会计师政府委派工作,强化直属高校和直属单位行政一把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内部通报制度,完善国家经费统计公告制度。

  我们在5所高校启动试点,探索建立科技、财务、纪检联合督查机制,严肃查处虚报冒领、贪污挪用科研资金问题。全国2409所高校已开展风险防控工作。我们还推动高校认真履行出资人管理职责,加强对重大经济行为的监管,依法对投资效益考评,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学术诚信惩防并重

  记者:如何防范学术不端行为?

  负责人:我们已出台《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学位论文作假行为暂行处理办法》等文件,明确规范对涉及学术不端的学生、教师、学校的惩治措施,着力构建学风建设机构、学术规范制度和不端行为查处机制“三位一体”的防范体系。

  我们也强调把学术诚信作为师德建设和学生德育重要内容,深入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2011年,接受宣讲教育的研究生达85.8万人次。

  为制度装上“杀毒软件”

  记者:不正之风往往钻的是制度的空子,怎样从制度创新上正本清源?

  负责人:近年来,围绕作风建设、干部管理、队伍建设、资金项目、招生考试、教育收费、评估评审、科研活动、校企管理等9个方面的行风建设,我们制定和修订制度70项,直属高校建立健全制度3717项,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制度体系已基本形成。

  我们注重从制度层面铲除滋生不正之风的土壤和条件,及时清理不合法、不合理规章制度,2011年集中修改废止12项规章、400多个文件。同时,坚持“定期体检”,对75所直属高校和11家直属单位进行巡视,对30个省(区、市)中职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全面检查,对中西部国家试点省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进行督导。

  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

  记者:第三方评价已成为国际评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惯例。如何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我国教育行风建设的成效?

  负责人:2011年底,我们委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遍布全国93个县(市、区)的14156名群众进行入户调查,随机对4847名群众进行网络调查,听取群众对教育行风的意见建议。结果显示,人民群众对教育行风建设满意度达72.7%。

  取得这样的成绩,有益经验有很多,主要是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教育行风问题;加大通报力度,督促推动有关部门和单位解决问题;建立联合查处机制,深入重点省份实施专项督查。

  2008年以来,全国查处教育乱收费案件涉案金额达12.2亿元,有11873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和其他处理。

  但也必须清醒看到,教育系统行风建设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个别地区和领域的不正之风仍然突出,一些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尚未得到根治。今后,我们要研究制定教育行风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和责任追究办法,确保行风建设工作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任务落到实处;继续强化专项治理,进一步完善教育行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强前瞻性研究,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远的眼光、更实的态度明确行风建设的宏观思路、目标任务和方法措施,顺应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