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社建社62年以来编写出版的第11套中小学通用教科书今年秋季与学生见面了。众多教研专家和优秀教师在研读新修订的人教版教科书之后,认为新教科书更加“接地气”。新教科书反响巨大,人教社社长殷忠民在人教社第24次全国中小学教材工作会议上形容,“这是一次经验成果交流会、汇报会、感谢会。”人教社总编辑韦志榕也向记者发出感慨,这次教材大修订是过去十一年新课改以来教材实验工作的自然延续,或者叫成果结晶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教科书。教科书的好坏,关乎每个人、关乎这个民族的未来,深远意义不言而喻,其编撰艰辛也可想而知。目前,人教社中小学版教材占全国教材的50%以上,高中以上版本的教材占全国教材的60%以上。殷忠民总结,因为人教社“被关注最大、责任最大、影响最大、目标任务最大、与全国出版业的关联度最大”,所以前行的每一步力求“稳步发展”。
自2001年秋季,人教版首批14个学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通过审查,进入全国29个国家实验区进行实验。在实验期间,人教社不间断地对教材实验情况进行追踪、研究,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小修订。
11年来,为了获取教材实验的第一手信息,人教社的编辑每年都要深入实验区跟踪回访,到教室听课,召开教师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直接了解教师对教材的意见和建议。多年来,人教社收集到大量来自实验区教师、教育研究者的意见和建议。每年的例行修订,都会将其中的合理化建议落实在教材中。
编撰过程的每个细节都力求完美。韦志榕举例,生物课本中,有一个记录鸡蛋在盐水中上浮的实验照片,摄影师在实验室里整整用了一周时间抓拍镜头。
很多教师反映,新版教科书有一个重要特色,强化基础,有效减负。教材的基础性更加强化。韦志榕分析,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来自于各个方面,就教材本身来说,知识点与年级配置的不合理、基础知识过于隐性化和简单化、教学内容过多过深等,都会使学生感到“难学”,这是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一个方面。
韦志榕长期指导参与地理学科的编撰,她介绍,以前的小学地理课本中关于地球知识的章节,讲到了很多关于地球的形状、构造等,很枯燥,也难懂。而新版课本,就只需要小学生明白,地球是圆的。地理课本的亚洲章节,以前要让学生明白亚洲的整体情况,包括经济、人文、自然等,而现在就只需要明白亚洲的自然风光。修订后的新教材,在很大程度缓解难度,教材的思想性和教育性更加突出。(记者 曾鹏辉 胡力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