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题“科学发展,成就辉煌”栏刊发通讯,对我市以“蓝色”为引领,突出发展特色、拓展发展空间的突出工作进行了报道,本报今天予以转载,敬请关注。
7月16日,承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向阳红09”船返抵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标志着中国7000米级载人深潜海试圆满结束,“蛟龙号”历时10年研制与海试后转入应用阶段。“蛟龙号”在世界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
8月6日,中国首艘300米饱和潜水母船“深潜号”在青岛建造竣工并交付交通运输部使用,标志着我国深水工程作业能力向世界先进水平迈出了坚实一步;
9月29日,我国目前最先进的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科学”号在青岛交付使用。“科学”号是我国未来10到20年海洋科学考察的主力船,2010年开工建设,总投资5.5亿元,配备了60多种先进的探测与调查设备。它的交付使用,标志着我国海洋科学考察能力将由此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今年以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从港城青岛频频传出。一个个涉海大项目,一项项挺进“深蓝”的新举措,让黄海之滨这座美丽的城市激流奔涌,标志着青岛正阔步迈向“深蓝”。
全域统筹,拓展空间,构筑发展高地
青岛拥有711公里海岸线,49处天然港湾,近海海域1.22万平方公里。2011年,全市海洋经济实现增加值669亿元,增长20%以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青岛被定位为蓝色经济区核心区的龙头城市,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在陆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很多国家已把发展的战略目光转向广袤海洋,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并以此实现国家的崛起。我们不能简单重复他们所走过的路。可以说,蓝色经济是更高层次的海洋经济,是陆海统筹,更是可持续的海洋经济。”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说。
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主任任振刚介绍,按照“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青岛规划启动了西海岸经济新区、蓝色硅谷和红岛经济区建设,全面拓展蓝色经济发展空间。
按照规划,西海岸经济新区陆域面积209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重点建设保税功能拓展区、国际经济合作区等六大功能区以及中德生态园、中央商务区等。新区内的前湾港和董家口港总吞吐能力将超过7亿吨。这片几乎汇聚了所有处于国家前沿的开放政策的土地,将成为蓝色经济发展的“爆破点”。
蓝色硅谷重点建设 “一区一带一园”,即蓝色硅谷核心区、海洋科技创新及成果孵化带、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充分发挥海洋科技的独特优势,打造国际一流的海洋科技研发中心、成果孵化中心、人才集聚中心和海洋新兴产业培育中心,加快构建青岛东部的滨海科技新城。
地处胶州湾北部的红岛经济区,以打造北部科技、生态、人文新城为目标,建设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转化重点区域。目前正在组织编制总体规划,紧盯产业重点方向。
青岛市市长张新起表示,围绕蓝色主题,青岛市坚持城乡统筹、陆海统筹、区域统筹,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进一步优化蓝色经济布局,突出“蓝色、高端、新兴”发展方向,加速推进总投资1100亿元的140个蓝色重点项目建设,保持海洋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培育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产业联动,构成链条,打造联合舰队
蓝色经济从何处破题?青岛找到突破口:科技引领,创新主导,打造“中国蓝色硅谷”。
青岛有独特的海洋科研优势,然而从总体上看,只有20%的海洋科技成果在本地转化。“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强大的海洋科技成果孵化与产业化平台,缺少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和龙头企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雷霁霖分析说。
依托“蓝色硅谷”,青岛强化与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合作。目前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海洋科考船、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青岛基地、中科院青能所等院所,以及中船重工725所等一批海洋科研项目陆续规划建设,开工建设了孵化器“千万平方米工程”,突破一批海洋高端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硅谷核心区在建重点项目9个,总投资195.5亿元;年内争取开工的重点项目10个,总投资60多亿元。
以高新技术为特征的红岛经济新区和西海岸经济新区成为科研成果的转化区和大规模承接区。目前,西海岸经济区已初步形成石油化工、家电电子、船舶海工、仓储物流业等八大产业集群。
产业发展离不开项目支撑。青岛将项目作为蓝色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助推器,以项目促产业转型、促空间优化、促科技创新。青岛建立了蓝色经济招商项目库,筛选项目60个,总投资2500亿元。坚持科学管理,重点推进总投资1100亿元的140个蓝色重点项目建设。
聚拢人才,锐意创新,释放发展活力
人才团队,随着青岛蓝色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聚集,正在不断向这个人才高地汇集,成为青岛 “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的生力军。青岛拥有涉海两院院士占全国的70%、各类海洋专业技术人才5000余人,是我国海洋科研和教育中心。即使如此,青岛仍求贤若渴,不遗余力地培育和吸纳八方英才。
政策优势构筑起人才发展优势。2009年,青岛市组织实施“300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2010年,对“青岛英才”人选,青岛市一次性给予1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连续5年每年再给予20万元科研扶持资金。2011年,对世界一流的创业项目,青岛给予不低于5000万元的 “创业扶持资金”,并在投融资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扶持。
青岛市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为人才成长提供沃土。各区市相继建成高层次人才创业中心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吸引入驻企业346家,吸纳人才3629人,投资额达13.7亿元。目前中科院系统已有6家院所落户青岛。日前,国家又批准青岛市创建“中国青岛留学人员创业园”,成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平台。
不断创新体制和机制,积极争取先行先试,实现政策突破,是青岛释放蓝色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举措。金融、航运等领域的先行先试已显成效;青岛国际集装箱过境城市地位即将法定化,“外国籍干线船舶中转业务”试点全面展开,20多家国际航运巨头逐步将区域性分拨中心转移到青岛保税港区。(人民日报记者 徐锦庚宋学春 刘成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