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国引进的多宝鱼已被市民所熟知。
说起大菱鲆很多人可能会不知道,但提到多宝鱼,很多人不仅知道而且吃过。这种引进国内已20年并从青岛游向全国的外来鱼种已经成了平常市民的盘中餐,不光名字好听,而且营养丰富,已成为团聚宴席上的一道“必上菜”。有“大菱鲆之父”之称的雷霁霖院士近日接受采访说,它绝不仅仅是一条鱼,青岛应该发展现代化的规模养殖,让大海真正成为我们的“蓝色粮仓”。
多宝
鱼“老家”在青岛
多宝鱼的学名叫大菱鲆,原产于英国,1992年由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雷霁霖院士引进中国。这位77岁的老院士对多宝鱼的历史了然于胸:“1992年8月28日,我们从英国引进了200尾大菱鲆鱼苗。当时大菱鲆养育技术是英国的保密技术,我们需要自己研究如何培育,直到1999年才培育成功。”
雷霁霖说,中国的多宝鱼产业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一,“国内的产量已经超过了原产国,而青岛是多宝鱼在中国的故乡,这是值得咱们青岛人骄傲的。”据悉,2011年,多宝鱼养殖产量达到6.3万吨,产值近50亿元,全国的养殖企业达到3800余家。
多宝鱼被卖家和消费者解读为“多宝多福、平平安安”。这个名字的出现和雷霁霖密切相关。他说:“在推向消费市场的时候,有鱼商问大菱鲆的英文名字叫什么,我说叫‘turbot’,音译就是多宝特。”他忽然想到将“多宝特”的“特”字去掉,改称之为“多宝鱼”。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多宝鱼”这个名字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迅速传播开来,“现在人们喜欢多宝鱼,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它好听的名字”。
节日期间受追捧
近日,当记者来到新贵都集贸市场时,在一家贩卖活鱼的摊位上发现了多宝鱼。用手摸上去,滑溜溜的,整条鱼扭动着身子,一只手根本抓不起来。摊主纪女士说:“这多宝鱼现在卖得非常不错。”季女士已经卖了10年多宝鱼了,还专门给几个周边的饭店供货。她说特别是到了周末的时候,很多附近的居民过来买多宝鱼,“家里人凑到一起,买这种鱼的还真不少。”
“据我所知,这种鱼曾经卖到过200块钱一斤。”纪女士说,现在价格就已经在每斤五六十块钱了,中秋节最贵的时候大约是每斤45块钱,普通老百姓也能消费的起。
雷霁霖表示:“人们愿意消费,不是因为它的价格高,而是它本身的质量。”他说,多宝鱼的营养价值很高,其裙边富含胶原蛋白成分,比甲鱼的都好。“口感很好,久煮也不会老得咬不动。”据了解,大菱鲆皮下和鳍边含有丰富的胶质,头部及尾鳍均较小,鳍条为软骨;体内无小骨乱刺,内脏团小、出肉率高,肌肉丰厚白嫩,胶质蛋白含量高,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好的滋润皮肤和美容的作用,且能补肾健脑,助阳提神,提高人的抗病能力。
多宝鱼也曾“很受伤”
“多宝鱼也有过很受伤的经历。”雷霁霖介绍,2006年时因为多宝鱼被检测出残留,那段时间8元一斤都没有人买,“那时候鱼商干脆就不卖这种鱼了,一直持续了能有半年到一年的时间,之后多宝鱼才慢慢恢复了销售。”
对于那一次的药物残留事件,雷霁霖认为“对大菱鲆来说那是一场灾难,同样也是产业发展的一个新的转机”。雷霁霖表示,在那之后养殖多宝鱼的业户警醒了,养殖质量和产量也不断上升,消费市场也从几年前的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扩展到了全国,现在甚至在新疆、西藏等内地城乡也有大量的消费人群,多宝鱼的价格也是逐渐趋于稳定。
多宝鱼这条舶来的鱼已经成了中国海水鱼类的养殖的一个标杆,雷霁霖认为大海将真正变成我们的“蓝色粮仓”。(记者 林刚 韩小伟)